北京工业大学逸夫图书馆改扩建工程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阅读:11184 2021-08-23

640.webp.jpg



01  
  项目概况
PROJECT  OVERVIEW  

__


京工业大学逸夫图书馆改扩建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京工业大学朝阳校区中轴线核心位置,南面广场对面坐落的是校园主楼综合楼,周边有教学、办公、宿舍等建筑环绕。设计针对旧图书馆的现状问题,基于校园与师生的共同愿景,通过改扩建工程实现了图书馆与校园的空间融合以及图书馆建筑自身的新旧融合,塑造出具有文化性和时代性的大学校园交往活动场所。设计为在校师生创造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空间的同时,强烈激发出大学校园的内在活力。学校原有逸夫图书馆始建于2003年,总建筑面积12300平方米。随着学校的发展,图书馆面积、馆藏及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全校师生的查阅、学习、交流等多方面的需求。为此,学校在原有图书馆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设计。


扩建后的北京工业大学逸夫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40463㎡,其中保留老馆面积4570㎡,新建面积28938㎡,地下面积为6955㎡。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为23.9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2539㎡,容积率及建筑密度因为地处校园,均为全校平衡。整个图书馆的藏书量为251.2万册。

640.png



02  
  设计理念
DESIGN CONCEPT  

_


前我国高校老校区中存在着大量既有建筑,有极大的改造与更新的需求。校园建筑的改造更新设定目标时,首先要从校园的整体结构出发,把握师生愿景与设计方向,提升校园品质,完善功能需求。其次,改扩建项目必须有可持续发展的考虑,综合分析既有建筑并积极利用,加入绿色技术的同时兼顾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最后,作为营造校园氛围必不可少的建筑空间场所,应当重视与校园环境的人文精神融合,激发多样化的交往活力,以营造地域性、文化性交融的现代化绿色校园为目标。设计团队通过本次实践,希望能够为我国校园建筑的改扩建设计探索一种参考和借鉴的可行路径。
重塑校园空间序列,激发场所活力

书馆作为校园主轴线的中心建筑,在改扩建设计时必须与校园规划整体考虑,以节点激活轴线,更新梳理整个校园的外部公共环境。


规划设计方案中,通过构建横向道路的景观廊道,形成了三条新的横向轴线,强化了园主轴线与整个校园的沟通联系。通过规划提升,整合校园道路,尽量把校园交通疏导到校园外围环路,结合景观设计使图书馆周围均打造成极具活力的校园步行公共空间。


规划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图书馆作为核心节点,应当通过整体、大气的尺度感和简洁、统一的秩序感,与周边空间和谐统一,融入整体校园。优化方案对建筑体量进行了多方案对比,最终选择了延伸轴线的低层的体量控制方式。在加强校园轴线的同时,通过图书馆及周围空间的设计,缝合了校园轴线及与周边联系的慢行公共空间。


640 (1).png


典雅庄重,新旧融合的图书馆

书馆是学校礼仪轴线中心建筑,通过前广场与南面综合科学楼遥相呼应。结合校园环境及规划特点,结合保留建筑,改扩建后的图书馆建筑的整体风格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神韵,又典雅庄重的现代校园建筑。


博古架及竹简为灵感,赋予建筑“博古汇今,简牍传学”的概念,寓意图书馆亦是存放知识智慧的容器,同时借取博古架形态“精”“巧” “宜’的特点,融合到剖面空间的设计中。竹简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书籍形式,抽象其肌理形成了灵动活跃的石材幕墙立面形态;产生丰富的光影效果,提升建筑的文化内涵。竹简立面造型通过构造措施整合,即为东西立面遮阳,又为室内保障充足采光的效果,减少图书馆东西面的晒阳光对室内热环境和光环境的影响。


640 (2).png

过科学的测算及分析,保留了原有图书馆4570平方米的面积。扩建部分以保留建筑为中心,围绕保留建筑展开设计,扩建的图书馆功能布置在保留建筑的南西北三个方面,新建部分与保留建筑间适当保留空间,南北两侧围成庭院空间,西侧形成走廊,通过连廊,坡道,楼梯的方式联系新旧建筑。在构图中,保留建筑处于整体建筑的中心位置,联系新旧,承接上下。


图书馆功能的拓展

别于传统图书馆模式,改扩建后的图书馆是功能复合的图书馆。除传统藏阅功能外,增加了学术会议中心,包含各类型的会议室及400人报告厅、24小时开放的自习室,咖啡厅、展览馆、接待等功能。是集学习、交流、休憩、参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图书馆。各部分功能能独立运营管理,互不干扰,提供多时段的服务。体现图书馆综合体高效的运行机制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640.webp (1).jpg


丰富的空间组织及空间体验


今时代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使得信息获取的方式多样化,丰富的电子信息资源对现代图书馆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传统图书馆的必要性活动如藏书、借书、阅览等,占使用者需求的比例逐渐降低;而社会性、自发性活动如自习、讨论、社交、饮品服务等,则具有不断增长的使用者诉求。这些不同活动需求的有机组合,赋予了校园图书馆建筑新的设计要求,并成为了改扩建方案设计的创新切入点。通过此次改扩建设计,对图书馆的阅览区设计进行了多种模式的布置,重新定义了图书馆的室内空间:形态自由、阅读形式多样、方便学生交流、营造舒适休闲氛围的场所。


先是对中庭的设计。中庭是图书馆中重要的交往空间,除了传统的采光与交通功能外,设计中还结合大台阶设置了公共座位,大台阶成为中庭的主角,即交往中心。因此,中庭具备了对展览、主题活动、讲座等新功能的适应性。在新旧建筑部分交界处的中庭内,设计了一面嵌入书架的文化墙,既能够化解新旧建筑层高不同的影响,又为中庭增加了文化特色。


640.webp (2).jpg


室内公共空间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理念


案中最为核心的是对阅览空间的设计。阅览区结合建筑立面造型,在室内布置高矮不同的书架,划分出三种阅览场所。靠近外立面的部分,书架与外立面垂直放置,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结合上下层通高空间,通过彩色沙发与座椅的自由布置,形成轻松舒适的泛阅览空间。阅览区中间部分整齐地布置了书架与阅览座椅,创造相对安静的阅览研究氛围,并且在此区域中嵌有一些彩色房间,既提供了小型的不影响周边的讨论空间,也起到了标识作用。靠近中庭的部分布置有矮书柜和长桌,增加了进入阅览区的仪式感,平时用作阅览功能,在需要时可以兼做展台。通过对阅览空间的三种层次设计,改变了传统图书馆阅览区呆板的空间形态,模糊了阅览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线,也激发创新交流的活力。


室内材质方面,建筑内部墙面及柱子主要选用了清水混凝土和木质装饰板材作为表面材质,阅读区吊顶选用钢板拉伸网,阅览区地面使用灰色化纤地毯,公共大厅地面采用复合木地板和浅灰色环氧树脂地坪。通过室内设计中色彩协调的材质选型,保证了建筑内部空间的视觉品质,多层次多质感的材料组合也营造了文化建筑的室内氛围。


室内公共空间大量采用清水混凝土饰面,结合木饰面,塑造了高雅、安静的空间特点。为保证清水混凝土一次成型,在设计前期做了大量的管线综合设计,保证了清水墙的效果。其次,通过试做样板确定模板系统,保证了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效果和施工质量。由清水混凝土直接作为装饰面,节省建筑内装的成本。


640 (3).png

03  
  技术特点
TECHNOLOGY FEATURES

        __


结构加固设计


保留结构加固设计时,保留结构部分为多层框架结构。由于结构形式改变及规范更替,保留的框架结构无法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在改造过程中对保留混凝土柱、梁采用粘贴钢板、相对包大梁柱截面的方法,这样对建筑使用空间的影响最小,施工时无需支模。


640.webp (3).jpg

留结构加固的阻尼器支撑设置在建筑的周边,一方面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高结构整体的抗扭刚度。另外阻尼器支撑设置时尽量藏在砖墙内,不占用建筑室内空间也不影响建筑效果。通过阻尼器提供的附加阻尼,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了预期防震减震的要求。


640.webp (4).jpg


04  
  结语 
CONCLUSION 

__ 


促进双一流建设发展、提升学校创新活力的大目标下,项目从规划层面出发,强化校园轴线,加强校园各区域联系,尝试激发校园活力。在建筑层面依托保留部分提供的契机,适当的嵌入公共使用空间,利用高差提升空间丰富度。在空间营造上利用材料和家具布置等方式完成了一个吸引师生使用的文化场所。据悉,新图书馆在建成后获得了北工大老师和学生的普遍好评,基本实现了建筑师在设计之初的愿景。团队通过本次项目实践,探索了一种校园既有建筑更新从宏观到微观的策略。


05  

  设计图纸
DRAWINGS

_

640.webp (5).jpg

地下一层平面图 UNDER FLOOR PLAN


640.webp (6).jpg

二层平面图 SECOND FLOOR PLAN


640.webp (7).jpg

四层平面图 FOURTH FLOOR PLAN


640.webp (8).jpg

640.webp (9).jpg

立面图 ELEVATION


640.webp (10).jpg

640.webp (11).jpg

剖面图 SECTION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北京工业大学逸夫图书馆改扩建工程
项目位置:北京市朝阳区北京工业大学朝阳校区
总用地面积:37535 ㎡
总建筑面积:40463 ㎡
设计时间2016-2019年
竣工时间:2019年
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何镜堂 郭卫宏 丘建发 包莹 
建筑:舒鑫 李恺欣 麦恒 陈志东 钟敏仪 童敬勇 李飞 吴冬辉 刘骁 肖鹏飞
结构:郭远翔 黄慧隆 越国明
机电:王峰 俞洋 黄璞洁 岑洪金 黄伟乐 过仕佳 张邦图 何耀炳
室内:吴林寿
景观:晏忠 张立欣 吴清清
摄影:战长恒 马明华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