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境创立于2003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程泰宁先生主持,是一家以建筑设计为核心领域,覆盖室内、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综合性专业设计咨询机构。具备建筑行业工程甲级资质。秉承“产学研一体,技术创新与理论研究并重”的理念,筑境打造“现代型的公司体制、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和学术性的科研平台”三位于一体的整体架构。
2006年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正式立项,并进行了多轮国际、国内招标进行方案征集,直至2008年8月前后征集了近三十个方案,最终确定程泰宁院士团队设计的方案为实施方案。该方案采用了“补白、整合与新构”的设计理念。
项目位于钱塘江畔的临江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用地面积235865㎡,日处理垃圾5200吨,单条焚烧线处理额定垃圾处理规模达到870吨/日,单炉处理规模在国内项目中居于前列。
济宁华侨城·运河文化艺术中心,宏观区位位于济宁任城区南端,紧依太白湖北岸,是城市肌理与水脉肌理对话的第一线。微观择址更凸显了基地中城与水的对话关系。东侧的火炬南路带来城市的人流,西侧则与老运河一衣带水。老运河在这片土地上柔软的S形双河湾更为项目远眺太白湖的视线中多了丰饶秀美的一水四岸和极富水形墨韵的满目葱郁。
作为北京最大的工业遗址,首钢园区是一代人的“时代记忆”。在首钢厂区搬迁后,此处高炉仍在却不见了隆烟滚滚,石景山畔,秀池水边,铁色的厂区历经了繁华与衰落,等待着新生。冬奥组委会于2016年入驻首钢,冬奥功能的注入是首钢园区重获新生的一大契机。园区场地为冬奥提供服务,包括冬奥训练场馆、酒店、培训、文化、商业以及作为后期入驻的企业办公等功能使用。标志着首钢园区成为极富工业遗存特色的新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生态可持续的意识与技术的提高,发电厂正从一个巨型机器转变为一座向大众宣传展示生态环保理念的博物馆,功能上的转化带来了形式上的改变。本项目作为国内首个节能环保型热电联产去工业化旅游项目,是对工业建筑去工业化设计的一次成功探索。
项目位于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总体规划范围内,旨在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进一步提升古窑民俗博览区环境品质,满足5A景区的旅游服务需求,打造更具活力的古窑景区文化商业旅游氛围,刺激城市经济发展建设的增长。
项目位于金井湾营运中心东北侧二期地块,东侧紧邻牛寨山,南至顺意路。总用地面积57783平方米,基地长约600米,最宽处约180米,最窄处仅40米左右,整体呈不规则带状地形。由于场地南北跨度大、北窄南宽的特性,设计以此出发,将场地分为南北两大区块:其中北区设置市民运动中心,南区结合营运中心4#楼改建酒店设置会议中心。
苏州考古始于1936年,至今已出土了大量的考古实物史料,目前的出土文物已达数以万计,且每年新增考掘项目,不断增加,考古博物馆正是利用这些实物来反映苏州历史的丰富内涵,科学展示苏州万年发展史,弘扬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