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19届亚运会运动员餐厅 | CCTN筑境设计
阅读:2662 2023-10-08









第19 届亚运会“落户”杭州,其办赛理念为“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既保障赛事高效运行,又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因此,杭州亚运村兼顾赛时、赛后的适应性需要,秉持了非必要不建设永久设施的原则。本文以可容纳5500人同时就餐的亚运会运动员餐厅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该餐厅的特殊条件,研究“赛前为赛事,赛后为城市”的“永临结合”设计策略。


赛时餐厅室内 ©杭州万科




项目背景

杭州2022亚运会运动员餐厅汲取近十年来国内外多个大型赛事运动员餐厅的建设经验,选择过渡性利用策略,采取赛时征用、赛后恢复的方式,安置在亚运村小学。小学地上部分由教学楼、风雨操场、图书馆和行政楼共6栋楼组成,每栋教学楼有1个首层庭院,楼宇间还设有4个下沉庭院,纵贯南北的活力廊道将这些空间联系在一起。地下部分为满堂红地库,包含后勤用房和人防区车库。


运动员餐厅鸟瞰 ©雾镜文化


这种短期大规模建设、具有低频特殊性的赛事设施,一般在赛后是缺乏持续性需求的,而赛时短暂使用与赛后永久使用的建筑在规模、功能和结构体系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餐厅与小学同期建设,优先使用赛时功能,赛后拆除临建设施,恢复小学布局,整个过程涉及两次改造。所以,设计需要兼顾赛时与赛后的不同需求,并解决大型赛事的标志性与引导性、短暂使用和永久使用之间的矛盾,以及赛时与赛后功能转换的经济问题。


日暮时分的西侧沿街透视 ©雾镜文化

主入口透视 ©雾镜文化



“永临结合”的

设计策略

❖ 兼顾赛时与赛后的功能目标
杭州2022亚运会运动员餐厅是主办城市利用非竞赛场馆向世界输送文化软实力的窗口,设计团队需要在设计之初最大限度地厘清空间在赛时赛后的主次关系,使其在各自生命周期内实现价值最大化。

餐厅设计充分尊重小学的总体布局,围合6栋楼的首层空间并织补楼间场地形成面积为11 000 m2的单层就餐空间。楼宇之间和活力廊道下的空间可以不受永久建筑层高的影响,拥有形成主动线的天然条件。餐厅的两个主要出入口面朝规划道路,首尾相连,内外结合,形成环型主动线,连接外场展示区、主餐厅、清真餐厅、备餐区、取餐台等重要功能区。地下非人防区面积约为9 000 m2,全部作为后勤厨房使用,移动冷库则安置在操场。


杭州环鸟瞰 ©雾镜文化

赛时餐厅 ©杭州万科

赛时餐厅 ©筑境设计


❖ 赛时利用的导向性设计

外场展示区

为保障大量人员的就餐安全,赛时西侧规划道路禁止车辆通行。外有悠闲的步行环境,内有精致的美味佳肴,其间有大量的人员活动,叠加一个联系两个出入口的空间,为人的活动黏度埋下无限循环的增强“种子”,于是环形主动线的外场展示区应运而生。


赛时餐厅效果图 ©筑境设计


1)外场的空间限定。外场用钢格构柱撑起高耸的木格构空间,建立入口、出口和中段的线性空间秩序。通过障景、透景、框景的形式建构看景的层次,配合由自然光带来的阴影变化,加强空间的体验感。


2)外场的文化表意。顶部层层叠涩,用现代手法致敬传统建构技艺,运用入口的“杭”字拼纹、活字灯箱和各国语言欢迎墙等形式,以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拥抱八方来客。人们通过出口的景框向南远眺城市,空间的凹凸与明暗成为城市的丰富“表情”。中段区域四面围合形成无顶院落,木格构墙面的美食方块来自亚洲各国,“美食搭台,文化唱戏”,“一带一路”倡议的美好愿景正在实现。


赛时餐厅效果图 ©筑境设计


3)外场的装配式构成。木质格构以600mm为模数自由组合,绿色低碳的环保材料和自由灵活的拼装方式为建筑赛后功能转换增加了可行性。亚运会参赛运动员和项目参建人员的名字将被印刻在木格构上。赛时,木格构是外场的展示载体;赛后,木格构是小学活力廊道上的空间装饰、商业街的景观构筑、运动员和参建人员可以带回的亚运会纪念品。木格构作为亚运会遗产,持续发扬拼搏精神,传承文化并彰显中国智慧。


由于预算有所调整,外场设计未能实施,故餐厅环形主动线仅剩内场的“U”形部分。外场的取消对于主动线的循环引导、文化立意的表达和智慧遗产的传承而言,损失是巨大的,此后的设计仅能依托内场深入展开。


内场就餐区

运动员餐厅的就餐区进深巨大,各边长度均在100m以上,且大量利用永久建筑板下空间,存在流线组织困难和采光不足的问题。设计将主动线的内场部分设为穿梭在楼宇之间、高起的单跨“光环”,使其与赛后小学的活力廊道重叠,下方不设就餐位,仅用作通行空间。如此设计既有效引导了人流动线,又为巨大的餐厅引入充足的采光,还与赛后小学的设计相呼应,而且可开启的高起部分能自然排烟和通风,真正实现了一举四得。


赛时餐厅室内 ©筑境设计

杭州环与活力廊道重叠部分 ©雾镜文化

杭州环内部 ©雾镜文化



❖ 充分利用永久建筑的设计特点

保留永久建筑的设计要素

餐厅和小学因功能差异,在建设规模、疏散要求和层高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满足赛时用餐规模需求,除围合6栋教学楼宇及楼间场地外,还将其间3个下沉庭院作临时封板处理,并在赛后进行拆改、恢复。因为餐厅规模庞大,对庭院光景有更多的要求,所以教学楼内3个首层庭院在赛时均被保留。


室内庭院 ©杭州万科


综合赛时和赛后的使用需要

相比于教学楼,餐饮建筑有更高的疏散要求和更多的电梯、食梯需求。小学的疏散楼梯、防火墙、汽车坡道及卫生间等永久建筑设施在赛时能用尽用,如不能使用也在赛前完成建设并封闭,避免赛后湿作业。餐厅疏散则最大限度地利用未封闭的下沉庭院,避免赛时新增设过多的钢楼梯。备餐间配置的食梯因需要在永久建筑的地下室顶板开洞,会导致赛后封板的二次处理,所以设计在避开人防区的同时,要尽可能集约设置食梯,控制赛后改建、加固的工程量。


包络设计易转换的技术措施

在经济合理的规划前提下,技术措施需要统筹考虑空间划分、结构荷载、机电系统容量等层面,以便赛后空间快速转换功能。就餐空间尽量采用大空间外,除必要的防火隔断,不增加隔墙;后勤厨房尽量沿用赛后小学地下室防火分区的划分,辅以易拆改的隔墙,做到少建、易拆。临时搭建的钢结构、室外移动冷库对地下室顶板提出了更高的荷载要求,结构荷载应按照赛时情况取高值。赛时的机电系统和赛后不一致,赛时采用另外一套机电系统并取高值,赛后再改为适用于小学的机电系统。


赛时餐厅厨房区域©筑境设计

赛时餐厅室内 ©杭州万科

赛时餐厅室内 ©筑境设计

赛时餐厅供餐岛 ©筑境设计

在低碳理念下,临时建筑采用装配式钢结构,便于赛前搭建和赛后拆改的快速转换。装配式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交接需前置处理,即将钢结构连接节点所需构件预埋在混凝土结构中,并对赛后拆除可能会留下的埋件外露做好前置设计,在立面增强设计中消化亚运会的痕迹。



结语

杭州2022亚运会运动员餐厅是短暂使用与永久使用建筑的融合设计,是充分考虑赛时和赛后双重需求的弹性交互设计,是对在建建筑进行短期更新与转换恢复的双向城市更新。该设计既为亚运会赛时的高光时刻助力增色,又为赛后的改造转换提供技术路径。面对特殊且低频的大型城市公共事件,杭州2022 亚运会运动员餐厅项目履行“双碳”承诺,探索匹配城市长远发展的全寿命期综合利用之路。


赛时餐厅室内©筑境设计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杭州第19届亚运会运动员餐厅
业主杭州市萧山钱江世纪城管理委员会
代建单位杭州万科亚运村开发有限公司
代建设计管理方海锋,陈丽,巴春放,史鄂凌
建设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用地面积25552 ㎡
建筑面积19888 ㎡
设计时间2019—2021年
建成时间2022年

项目负责人薄宏涛,郑智雪
筑境设计团队
建筑设计:许谦,蒋静颖,朱凯
结构设计:倪兴惠,庞金龙,夏为民,王梦筱
设备专业:潘军,杜成锴,王小(暖通专业);张庚,张艳,杨桦(电气专业);杨迎春,沈丹群(给排水专业)

景观设计安道设计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