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机场航站楼
-->
文:中信设计范旭东、郭雷、夏尼
从“十二五”民航的发展态势来看,我国机场在运营规模和建设数量上呈现出“双增长”:一是跻身大型机场之列的机场数量强势增长,如2014年年旅客吞吐量达3000万人次以上的已有7个,1000万以上的有24个;二是新增支线机场的数量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国机场已增加到204个,新增机场均为支线机场。机场密度不断加大,已经达到0.25个/万平方公里。随着机场数量不断增多,分布更为广泛,全国不少地域广袤的地级行政单元开始出现了多个支线机场。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机场建设将会在未来交通建设中占据主要地位。
本文结合中信设计的几个支线机场航站楼项目案例来分析,对此类建筑的设计要点进行了简单归纳和探讨。
神农架机场航站楼
定位旅游机场,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采用一层式构型,力求打造生态、轻松、体现地域特色的旅游机场航站楼。本案立意为“架木为屋”,师法自然,以三角折板的屋面组合来模拟群山之态,丰富天际线,屋面的转折也能够呼应群山的连绵起伏。同时,又以“架木为屋”的独特文化视角,诠释神农架独一无二的地域特征,对周边自然景观也是一种协调和保护。设计采取“化整为零”的手法,随机起伏的屋面既破除了整体大屋面可能带来的单调,又充满了“野趣”,轻松愉快的建筑形象,符合旅游机场的设计定位。
玻璃幕墙和钢架形成强烈对比,使建筑形象稳重而又不失自然,有机地融于青山绿水之间。屋面材料采用防木纹铝锰镁合金板,进一步诠释了“架木为屋”的设计概念,使本案成为林区一处靓丽的风景。
柳州白莲机场航站楼
工程航站区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一座2.2万平方米“两层前列式”航站楼。陆侧规划站前绿化及景观,并结合停车场布置。停车场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包括内部绿化及停车场周边人行道),建设高架桥7817平方米与航站楼离港层连接,同时建设相应的进出场道路3.8万平方米等。
机场现有候机楼位于跑道东北侧位置,建筑面积7376平方米,配备有航班信息系统、离港系统、行李传输系统、安全检查系统、消防系统以及中央空调等配套设施。航站楼采用一层式国内流程进出港旅客平面分流,陆侧无高架桥。停车场为混凝土式机动车专用停车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共300个停车位。
新建航站楼位于现有航站楼南侧,两者相邻30米,东侧设站前广场,布置高架桥、停车场和绿化景观等。整个航站区空间开阔、独立,便于建设和管理。航站楼站前景观以现代简约手法体现地域文化与时代特征,设计遵循绿色生态的原则,让旅客在抵达机场的第一刻就感受到柳州山水园林文化的氛围。
陕西韩城合阳机场会展中心(航站楼)
韩城古称“龙门”,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战国魏长城遗址,司马迁故乡,现存中国80%元代木构建筑;周边有5个5A级景区,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韩城合阳机场航站楼,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方案采古城元建之遗风,取龙门飞渡之绝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结合,采用抽象提炼的手法提取元代古建中的斗拱、挑檐、歇山等中式元素融入到创作中,塑造出富有当地特色和时代面貌的新时代建筑。取自然之形,予以建筑向上腾飞的动感,象征韩城人民积极向上、鱼跃龙门的时代精神,建筑表皮的渐变菱形穿孔板恰似片片龙鳞,赋予建筑丰富层次,同时,给室内带来良好的采光和斑驳奇妙的光影效果。风格上力求通过现代的手法使传统元素重现活力。坡屋顶、折面、天窗、檐口、屋脊等传统建筑的符号,经过设计以新的形式和视觉感体现在方案之中。色系上仍以木色为主,结合幕墙玻璃的青灰色,两种质感的材料共同打造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机场航站楼建筑。
功能上,近期作为通用机场来建设,新建航空园区会展中心一座;远期升级为支线机场几乎是必然,将会对会展中心稍加改造,使之符合航站楼的功能用途。
支线机场即便面积再小,方圆数百公里内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而对于航站楼建筑,各地政府及地方群众均视之为门户工程,承载了弘扬地方文化、凸显地方特征的使命。这样的地方诉求并不过分,也并非什么“政绩工程”的需求,它是地方群众切切实实发自内心的愿望。说得通俗一点,各界人士均期望一个“标志性工程”来激发强烈的自豪感,并作为本地的一面旗帜展示给到访来宾。
这就是建筑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一再追求的“本土文化”、“地域特征”在建筑语言上的表达,并奉之为最高境界。
神农架机场航站楼面积仅3450平方米,是一个典型的旅游景点支线机场。在神农架林区,群众将它视为代表林区的建筑物,很是喜爱,这与建筑设计完美表达出当地文化有极大的关系。这绝非虚言,因为对于乘飞机而来的旅游团队,导游第一个介绍的就是这个景点。在工程竣工回访中,当地民众说不出“地域文化”这个词,但他们亲切地称之“神农架的建筑”。
柳州白莲机场航站楼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是位于城市中的一座支线机场航站楼,但这并不妨碍地域特征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造型方案从柳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城市特点出发——“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提取“自然流动”这一极富时代韵律的建筑元素为主题,创造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建筑造型。根据气流的自然流动规律来决定建筑的形式,寻求建筑与气候的和谐统一。挑檐层叠的建筑屋面,营造出“奋髯龙腾””的建筑意向。屋面的u型线条形成飘带装饰采光窗,描绘柳州“曲江叠壁”的自然风貌。流畅的弧线造型、精巧的建筑构件,展示柳州工业龙跃腾飞的发展之势。设计通过绿化中庭的设置,用自然生态的园林景观取代现代的工业化装饰。全阳光的绿色空间有利于消除旅客排队办票过程中的单调感;空间的趣味性、通透性强,全方面提升服务环境质量。同时,通过绿化中庭的设计,强调绿化、商业、休闲空间的多位一体,形成有利于旅客餐饮、购物、交流的场所。
韩城合阳机场航站楼的创作,得益于也受制于当地跨越两千五百年的厚重历史文化。“中而新”的建筑形式几乎是所有参与方案竞标设计公司的目标,但是,中标方案没有明确的创作主题,却将“韩城气质”散发得淋漓尽致,得到了绝大多数评委的支持。
航空工业在管理和技术上不断革命,人类社会经济和消费水平飞速提高,航站楼必须面对频繁的改造、扩建以及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面临资源过度消费的巨大压力,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航站楼设计中应充分运用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注重建筑节能,将航站楼运营成本减至最低。同时,注重考虑后期发展改、扩建的可能性,平面柱网规整统一,合理布置平面,有效减少改造、扩建时给机场运营带来的影响,也是设计之初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列举的三个案例分别为新建、扩建和待建案例,极具参考意义。
神农架机场为全新建机场,在今后的扩建用地、室内功能拓展、增加登机廊桥(更改为一层半构型)方面均做了合理的条件预留。在节能、节材的绿色技术上,也做足文章:无制冷空调,充分利用当地夏季凉爽的气候,合理组织通风;中庭的半透明采光屋顶可以保证白天航站楼大部分区域不用开启照明设施;喷涂保温材料的运用,克服了钢结构易于产生冷桥结露、结冰的缺陷,做到了保温材料全覆盖、无遗漏;大面积双层聚碳酸酯采光屋顶的运用,既满足了采光,也具有优异的冬季保温性能。
原址扩建的白莲机场,新建航站楼需保持功能及构型的完整性,并与现有航站楼有一定的关联性。本期航站楼建成后,国内、国际部分空侧候机指廊完整、连通,有利于今后内部功能区域的灵活调整和改造,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本期航站楼的运营效率,增加机场经济效益。这是一个典型的按照既有规划进行有步骤发展的案例,多航站楼形成的新航站区,功能更加完善,并符合新时代对民航运输的要求,白莲机场旧貌换新颜。
韩城合阳机场航站楼,更是提前考虑了通用机场升级后的改造可能性,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功能上,航站楼是交通与商业复合共生的载体。按照传统经验,中小型机场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特许权、租借协议、出租商业面积、收取停车费等。在这种情况下,充分挖掘航站楼的商业潜力,最大程度增加航站楼非航空业务盈利,是业主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于航站楼而言,陆侧和空侧的商业价值又大不相同。合理增加空侧商业比重,是增加商业收益的最佳方式。白莲机场航站楼和韩城合阳机场航站楼,均为两层前列式构型,长度可观的候机廊,为商业内街的形成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一层较为隐蔽的区域,又是商务和政务贵宾区域的绝佳场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