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长水塘景观生态廊道:水乡古城的都市新绿
阅读:10777 2018-05-10



长水塘公园入口绿地示意图

嘉兴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东北邻上海,西南连杭州,背倚太湖,地处长三角经济区核心地带,拥有悠久的水运文化和丰富的水资源。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嘉兴成为首批16个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之一

长水塘是嘉兴主要水系之一,环绕着大量滨河绿地,改造条件优越;这里也是市区饮用水水源地,然而现有的地表水环境质量为IV类,水质状况亟待改善。因此,长水塘景观生态廊道项目应运而生,总用地面积1.2平方公里,河岸线长约4.3公里,东西宽约140至450米。项目位于海绵城市试点的重要示范区,是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公私合营(PPP)模式下的创新实践。

奥雅纳规划团队以综合视角辨识出长水塘独一无二的在地资源、生态价值以及与城市共融的机会。我们立足当地自然环境,以更好地缓解都市水患为规划的先决条件,同时秉承善待在地资源的理念,综合考量地块周围交通可达性、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融合开发用地与居民社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我们提交的综合策划和可落地的实施方案,最终在多家竞标团队中脱颖而出。

挑战与创新

作为创新型滨水生态空间的国家级试点,长水塘项目涉及景观、水资源、水生态、绿色基建与建筑等众多专业。项目用地处于长水塘河道与沪杭铁路夹持地带,相对独立于周边开发用地,不仅与城市隔离,也受到农保地制约,面临多方面的规划挑战。

长水塘项目区位

从概念方案、总体规划、方案设计、扩初到施工图审核,直至提供运营方案与管理意向,我们在紧凑的工程全周期内充分协调政府、开发者和运营者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这也是奥雅纳综合规划设计服务的价值所在。

我们的项目团队由城市规划为先导,与景观设计、水环境、生态、基础设施以及建筑等专业跨地区协同合作,提出多项创新策略:

1

突破设计边界,确立与城市功能融合的空间结构体系

2

规划与景观美学及游览体验结合的生态功能空间

3

以参数化模拟确立前期设计策略

4

建构并落实海绵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体系

利用参数化设计工具模拟区域内的洪泛影响:降水量变化


四大汇水分区

长水塘项目用地由北向南依次通过中环南路、由拳路、长水路以及规划中的槜李路等东西向的高架道路。我们结合道路规划方案,综合考虑景观活动设施与水体水系条件,划分出四个独立的汇水分区。

长水塘项目总平面布置

根据海绵城市上位规划的指标分解,结合地块特点,在不影响景观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设计海绵设施,四大汇水分区在目标和功能上也各有侧重:


一号地块

河道水面向基地延伸,但地块内水系相对独立,做到旁路净化的同时也提升了地块内排涝效率与蓄洪能力,并且根据景观方案设置了特色海绵设施教育展示游径,成为一个连续的海绵主题故事线

季节性蓄洪人工湖示意图


二号地块

与长水塘连通的开放性水域规划为森林沼泽,生态岸线的坡度则形成河漫滩地和湿地草甸

森林沼泽示意图


三号地块

作为稻作文化展示与教育体验场地,重点在于控制农业带来的面源污染,提升灌溉回水的循环利用,以及沿长水塘设置具有过滤功能的海绵措施

稻作体验场地示意图


四号地块

未来的城市公园,需要提升内河水质,降低活动场地洪涝风险,并设计有组织的排水策略

都市田园示意图

方案展望

我们旨在以绿色基础设施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避免极端降雨的影响,增加小雨的本地水土保持能力,减少城市及农业带来的面源污染,使城市绿地创造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价值,也让城市更具气候变化适应性

奥雅纳方案立足于自身水绿空间,复育河流的生态价值,合理设置海绵生态设施,营造出充满活力的河岸、森林堤岸生态长廊。在规划方案汇报会上,嘉兴副市长评价方案超越了海绵城市的功能,创造供周边和广大市民享用的公共空间,富于创新与远见

水文化博物馆示意图

长水塘生态廊道已于今年4月完成施工图,海绵城市设计已经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海绵城市建设审核单位一次性审核通过。我们期待这片水文化悠久的河网漫滩,孕育出更具韧性的新城市绿洲。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2017年,华润置地与广亩景观开始了“润享家”景观体系的研发合作,我们认为一个优质的大区景观需要在交付后的几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中为客户们提供可生长的服务。
2022-01-08广亩景观 海绵城市 景观  阅读:5581
上周,美国《财富》杂志就前不久郑州突发的超大暴雨事件进行了报道,提出了:“海绵城市”在洪水中受到的考验,并采访了多个该领域的专家,其中包括查普门泰勒--在位于中国的众多城市规划项目中均运用了“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型道路系统应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配合海绵城市建设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相关海绵措施在满足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的情况下,应结合当地现有市场建材类型、供给水平和财政预算等因地制宜的实施。
2021-02-03GVL怡境生态 海绵城市 道路设计  阅读:8067
从今年五月起,超强降雨从南向北席卷全国,所到之处成为每个城市上空的悬顶之剑。河水暴涨、街道被淹、基础设施结构性破坏……极端天气引起的洪涝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与地区产业发展。如何从城市规划和建设层面,更好地理解气候风险,提升城市对气候灾害的准备、防御和修复能力?本期建筑中国周刊以案例和干货分享相结合的形式,展现城市建设从业者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
2020-07-17ARCHINA 海绵城市  阅读:5931
强降雨与汛期的到来,让全国试点已5年之久的海绵城市建设迎来检验成果的时刻。2015年,国办75号文件《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建设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设定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030年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2020-07-08未来城市FutureCity 海绵城市  阅读:5032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