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文摘录了马岩松于2018 TEDXSanlitun年度大会发言。
建筑是有感情的,是人精神的一部分。
不知是建筑本身就有感情,还是人的感情分割折射在建筑里。
这些坚定地矗立在城市中的方块,其实,是人精神变化的另一个载体,也是文化缓慢变动的传承。
(演讲视频请戳↓↓↓)
演 / 讲 / 摘 / 录
换个角度看建筑
今天的题目是《现代的城市怎么了》。为什么要讲现代的城市?很多人在说中国城市发展的时候,觉得这几年破坏了城市中很多古典的东西。现在的城市改造,把四合院或者说很多古典的东西破坏掉了。
但是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讲——从巴黎开始讲。如果比较巴黎和北京这两个城市,很多人会觉得,巴黎很美,它是一座古典的城市。巴黎这个老城市里,基本上都是人体尺度古典的建筑,新的城市建筑都规划在古城的外面,只有埃菲尔铁塔是大型建筑。
MAD蒙帕纳斯大楼改造方案“都市蜃楼”
城市建筑是价值追求
其实在很多年前,巴黎曾经有过一个方案,就是把老城拆了,盖成高楼大厦。当时的一个现代主义大师,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住宅就是居住的机器,他觉得建筑应该跟机器一样,有效率,讲究功能。后来当然没有实现,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今天的巴黎。
但是中国人把这个想法给弄烂了。前一阵子网上有一个帖子说,中国很多城市都变成高楼大厦,千城一面。我们在追求的是一个百年前西方用技术和资本建立起来的,所谓的现代的一个图像。所以千城一面呢,不只是建筑一样,而是大家追求的价值也是趋同的。
伦敦的一个非常有标志性的高层建筑,与平壤烂尾了十几年,最后终于盖成了一个建筑,这两个楼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形状,它们特别像古典城市中的哥特式教堂。以前的教堂好像是一个城市中最重要的建筑,它代表着宗教,代表着信仰。而在现代城市里,一边是资本,一边是权力。资本和权力造成了我们今天城市的面貌。
在911事件发生的时候。我还不能理解,为什么一栋楼会成为恐怖组织的目标?后来我发现,这个楼其实不是目标,而是这个楼所代表的价值才是他们的目标。在当时,这两栋世贸大厦所标志着美国的信心,这个信心是建立在资本、技术、还有人的最极致的效率上的。他们是资本和权力的纪念碑,代表着一种雄心,而这个雄心就是被攻击的目标。
很多人都说未来的世贸大厦会怎么样?是做一个更厉害的、更高的纪念碑,或者说做一个炸也炸不坏的。我当时画了一个漂浮的建筑,它是自然的,在空中像一朵云一样。我把这个图放在我的办公室,天天看,不忘初心。
马岩松《重建世贸中心——浮游之岛》,2002年
理想是什么?是超越竞争,超越建筑之间的现代价值。这就要说到我们在日本的一个幼儿园项目。我还记得他们的地镇祭仪式,非常有仪式感、敬畏感,对土地、对天空,对整个(建造)行为。老的木结构在最里面,新的建筑套在最外面。这样,孩子们至少知道在什么样的房子长大的,这个空间从哪儿来。
如果建筑是文化的一部分,那我们在谈建筑的时候,其实谈的是情感。在北京,我们曾做过一个改造,在四合院里,我们做加建一些小泡泡。小泡泡是什么呢?卫生间。大家知道胡同里面都是公共厕所,如果我们把这些小的空间安插在院子里面,那生活在这儿的人还可以生活在这儿。我们设计了跟传统建筑不太一样的建筑,但是它反射了周边的环境,让周边的环境进入自己。
MAD胡同泡泡32号,2009年
老舍曾说:“老北京的美在于她的‘空儿’。”这句话很有启发性,其实不用纠结于设计的建筑看起来是新的还是老的,看起来有没有传统元素,只要把核心的、精神的东西给保存起来就好。
人跟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东方的城市跟自然的结合,是一种哲学。它在自然、艺术,还有城市建设等等方面都已经渗透了。而且它存在于不同的尺度,从园林,到你桌上的盆栽,到这么大的城市规划,都有可能实现的一个哲学。我们今天为什么不把它变成指导我们未来城市建设的启发思路?
全世界现在都在讲自然,讲生态。中国应该找到一个自己的语言。
我心中的建筑,大概这样一个景象,远处或许有山,有曾经中国所追求的现代化城市。近处有一个希望通过艺术和人、自然的对话,形成的一种有情感的生态环境。它面向未来,通过传统东方的建筑和城市中找到一些灵感,把它变成我们今天创造未来城市的新的动力。
(记得戳视频看马岩松的完整演讲~)
摄影:李达、于伦安、刘逸强
©TED×Sanlitu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