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ENJOYDESIGN创始人郭捷在万科17英里×混沌重庆联合策划的“超级IP启示录”活动上,发表了《全球审美下的室内设计与地产超级IP》的专题演讲。
演讲对ENJOYDESIGN为重庆万科设计的17英里、翡翠都会、森林公园和天地艺术馆等几个项目,进行了回顾和复盘。同时,围绕人居生活环境,打造美好场景的意愿,为下一步迭代更好的产品提出新的思考。
演讲实录
“人们的生活因为网络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密切和便捷化,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在中国,可以吃着与日本同样的鱼生、与美国同样的牛扒;与不同地方的人穿着同品牌、同类型的服装;甚至如今,即使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同样的建筑风格。
美国曼哈顿(左)与中国上海(右)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也使得文化差异性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对地域性文化以及民族性文化造成了影响。
面对全球化浪潮下的审美趋同化现象,设计者如何在运用国际化思维的同时,又能够在建筑、室内、家居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引起场景与回忆之间的共鸣呢?
▁
“我认为的趋同应该是一种对生活美学,或者说是对生活的舒适度的一种认同,在尊重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应该保留它原有的特质。”
整个大环境的设计趋同是成立的,但在不同的地方,仍然需要保留一些个性的东西,整个设计才会饱有历史的厚度与文化的基因。
在重庆万科17英里售楼部的设计上,我们基于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审美主张,将设计引入买手店与CLUB的时尚概念,这种时尚观念正是审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
意向图片
与此同时,我们将巴蜀文化重要的艺术和象征——川剧脸谱戏剧性地融入到空间中,成为最具表现力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叫做“本土文化”的个性。
重庆万科17英里售楼部
趋同可能是一种理念,即生活艺术化,希望人无论在室内或者室外都像在美术馆里游走。也可以说,趋同是一个发展趋势,但我们更多的应该要有文化的积淀,不论多么趋同,最后的内核还是我们多年的生活经历、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以及我们固有的生活美学。
▁
“只有通过国际通用的表现手法,并坚持对中国使用者的需求和心理特征的硏究,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设计的精髓。”
我们在跟客户做调研的时候,对于给线条做减法、比例关系的平衡、简洁干净的大窗等,中国的客户都是非常认可的。所以在这样种趋势下,大家也会因为生活方式的变化去认可它。
在国际化和中国特色之间,设计师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我看来,设计符合国人审美的空间,不一定非要采用所谓的“中国元素”,因为当今的中国消费者是非常国际化的,设计师没有必要刻意去做一些中式设计,想要打造的中国特色,是基于中国人的情感和需求,用现代的、国际化的时尚手法去体现它。
重庆天地艺术馆
我们在重庆的第一个项目——重庆天地艺术馆就是源于这样的思考,把重庆当地的文化以及艺术融入到设计中,摆脱以往的销售模式,这里没有任何的销售人员,也没有销售道具,它就是一个非常纯粹的艺术馆。我们甚至邀请了四川美院的教授等等一些优秀的艺术家在这里展示他们的作品,成为活动的主办地点,吸引了大量的客户。
重庆天地艺术馆
基于艺术空间的主题,我想让它的装饰全部“消失”,没有更多的包装,运用切割感的线条,形成了空间块面自然折叠的效果。这时候,我们只是一个谦卑的室内设计师。
有人问过这个项目的室内是不是由建筑师负责的?我特别开心,因为大部分人眼中室内设计做不到的事情,而我们做到了。
重庆万科森林公园售楼部
重庆森林公园售楼部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一个项目,没有之一。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用最少的时间,获得了最高的评价。
景观打造了5000平米的水杉林,而建筑则以一面巨大的“镜子”面对这片水杉林,整个空间视野非常开阔。建筑+景观+室内,包括销售,我们四个专业之间非常默契地配合,最终呈现这个近乎完美的效果。
重庆万科森林公园售楼部
这样优美的环境基础也使我对这个项目非常期待,我们将其定位为——梦想的小木屋,这也是我第一眼的直观感受。而后通过将建筑分解、把景观和室内融为一体,实现我们对空间形体的一点小变化,使“小木屋”得以在室内体现出来。
重庆万科森林公园售楼部
无论你任何时候来到这里,也许其它地方可能没人,但是这张长凳上一定已有人坐着。我观察了一段时间,甚至不好意思坐在这儿,因为每次都有销售人员与客户在这里沟通。据统计,这个位置的成交量是所有位置中最高的,这就是销售场景带给客户的愉悦体验,我们笑称之为“成交宝座”。
▁
“当没有风格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种方式和方法,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融入到设计中。”
现在在大城市,大家的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趋同,这也直接导致审美与设计越来越趋同。
我们做地产项目的时候,首先应该做内容而不是做表皮,所以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来看,我的第一选择是去掉风格,把人放在首位,将需求变成要求。结合新时代的功能与文化,以及现有的空间、尺度,从细节开始为使用者而设计。
重庆万科翡翠都会售楼部
所以,室内设计师不仅要观察用户的表面,更要去洞察用户潜在的需求,从而去考虑问题。
比如中国人喜欢日本的厨房用品,因为它不仅精细度做的特别好,还充分考虑立体收纳解决了大家的问题。于是设计需要更好的收纳功能和美学空间融合在一起,室内设计也开始研究得越来越精细。
▲《住宅设计解剖书》 (日)增田奏
我们设计居住产品,应该在细节上考究的同时,在空间上留有余地,为居住者未来更高的居住需求留有余地。
曾经有人问过我,怎么重庆万科的系列产品中有相似的存在?我恰好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保持万科在产品美学上的一致性,同时在功能性能上进行更新与完善,摆脱花哨的表面,建立重庆万科产品的进化过程。
重庆万科17英里平层样板房
去风格化的设计角度可以理解为从功能、美学、实际需求出发,同时应该要一个精神内核。在设计专业领域,那些耳熟能详的跨国公司即使拿着市场调研的结果,也很难准确把控国内市场的需求。而真正成功的、能够被中国消费者接受的,肯定是经得起国人考验的产品。就像我们为重庆万科17英里打造的系列产品,之所以能够让绝大多数人认同,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特别符合当地使用者的审美观。
同时,好的设计除了得到客户的认同之外,也应该通过场景、氛围达到地产行业的销售目的,这是我们作为地产设计师应该具备的认知。
在我看来,设计的过程是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在全球化审美的发展趋势下,我们共同打造一个项目时,如果销售团队愿意体会设计师的情怀,同时设计师也明白营销的内容,两者之间相互协调与融合,那么最终呈现的项目必然有它独有的魅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