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 |《归成》——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
阅读:3242 2019-07-20

640.webp.jpg


《归 成》

——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


展览时间

2019年7月23日—2019年10月13日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二层展厅

总 策 划

庄惟敏   苏         

策 展 人

         

项目统筹

            崔笑声

王晨雅   刘徽建

展览设计

   

视觉统筹

   

视觉设计

郑炜珊         王姝月

英文顾问

荷雅丽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协办单位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

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资助单位

清控人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URBANUS都市实践

UrbanNetworkOffice

媒体支持

《世界建筑》《住区》《建筑学报》

《建筑史》《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归 成》

——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

展览开幕式暨研讨会


会议主题

“宾大建筑教育与中国建筑研究”

会议时间

2019年7月22日 15:00-17:00

会议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报告厅

会议主持
王   辉

致辞发言(按首字母排序)

贾   珺   刘   畅   苏   丹   童   明

王   军   吴   晞   徐怡涛   庄惟敏  

“第一代建筑师”家属代表

说      明

本次研讨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与志愿者参加(不对公众开放),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拥有最终解释权。


宾大建筑的第一代中国留学生

20世纪初,大约五十多名年轻的中国学子,通过各种方式前往美国大学接受建筑教育。在这期间,宾夕法尼亚大学是早期中国建筑留学生较为集中的地方。

640.webp (1).jpg

中国留学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前排左一:梁思成   前排左二:林徽因   前排左四:陈植

陈植家属供图


宾夕法尼亚大学之所以受到中国建筑留学生的青睐,是与其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个人魅力分不开的。最早来到宾大建筑系的朱彬、范文照、赵深、杨廷宝等,都曾受到保罗·克瑞教授的悉心指导,在学业方面大有收获,回国后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后来的中国建筑学子,他们源源不断来到宾大学习建筑设计。


640.webp (2).jpg

中国留学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左二:林徽因   右一:陈植   陈植家属供图


这批建筑学专业的留学生回国之后,即在各地从事建筑专业工作,把在美国的所获学识,应用到实业救国的事业中。他们不仅设计了大量的办公、住宅、学校、医院、影院和商业等各类新型建筑,打破了外国建筑师的垄断地位,而且也协力创建了中国自己的建筑学科体系和教育体系,为中国的现代建筑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640.webp (3).jpg

中国留学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前排左一:王华彬   前排右一哈雄文   哈雄文家属供图


宾大学习建筑

宾大建筑教育认为设计研究是建筑师的重要技能,也是建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四年学习过程中,学生被分配到各个图房之中,接受曾经在巴黎美术学院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建筑师的具体指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学习如何设计建筑,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以便发挥自身才能,独立应对具体实践所提出的要求。


640.webp (4).jpg

宾大学生宿舍过街楼拱门洞   杨廷宝   1925

杨士英供图


640.webp (5).jpg

建筑构造课程作业   童寯   纸本墨水   1925

童寯家属供图


宾大建筑教育非常强调建筑构造与建筑绘画这两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前者需要遵循各种建造原则,后者则影响学生对于形式、色彩和比例关系中的美学判断,它们之间的结合则构成了建筑师的必备品质。宾大建筑教育不仅希望培养一批技术娴熟的绘图匠,同时也希望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建筑师,因此,宾大建筑教育十分强调艺术与技术并重,认为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如诗歌、音乐、建筑、绘画与雕塑,构成了一种文化性的整体,因此在艺术方面的素养,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建筑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640.webp (6).jpg

学生宿舍   童寯   纸本水彩   1929

童寯家属供图


中国留学生的教育成就

在以巴黎美术学院为背景的美国建筑教育体系中,衡量建筑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学生在各种设计竞赛中所获得的奖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这一竞争激励的教育体系中屡获佳绩。第一位来到宾大建筑系的朱彬,在三年级就在由“布扎设计协会”(Beaux-Arts Institute of Design)所组织的全美大学生竞赛中,从数百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在获奖感言中他曾言,“正值大量西方科学涌入中国之际,中国建筑却因其理念和形式而显得无与伦比。”


640.webp (7).jpg

市政厅沿帕克大道立面处理   陈植

1927年沃特·柯普纪念竞赛一等奖参赛作品

图片来源:《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建筑》

(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1927年代末期)


在朱彬之后,杨廷宝、童寯、梁思成、陈植、过元熙、吴景奇、王华彬等,也在全美以及宾州的各类建筑设计竞赛中频传捷报,显示出极强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实力。与之同时,中国留学生也活跃于各种学术领域与社会领域,展现其多才多艺的出色天赋。


640.webp (8).jpg

新教教堂   童寯

1928年全美大学生竞赛中获布扎设计协会一等奖作品

图片来源:《布扎设计协会公报》第4辑第5期,1928.3


第一代中国留学生的归国贡献

如何建立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建筑学科与建筑职业体系,如何采用现代知识体系来梳理中国营造这一古老议题,是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和建筑学者所面临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使命。

640.webp (9).jpg

东北大学建筑系师生合影

前排右二梁思成   前排右三:陈植   前左二:童寯   1931


童寯家属供图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中国建筑学人在其中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他们的影响遍及中国现代建筑学科发展的各个领域,不仅开拓了中国现代建筑学科的发展之路,也取得了学术方面的丰硕成果和极高成就。


640.webp (10).jpg

南京首都饭店   华盖建筑师事务所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第三卷第三期   1935


笃学之思   学范之成

作为宾大归来学子中的代表,梁思成与同行者一道开启了中国建筑理论、建筑史学和建筑教育、建筑创作的发展历程。尤其在建筑史学领域,梁思成为中国营造学社实践了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学术道路,为清华大学建筑系奠定了传统建筑文化研究的学术基础。追溯梁思成学术思想、学术范式的本初影响,诸多因素皆孕育于留学宾大期间的“慎修”和遥望故土的“思永”。


640.webp (11).jpg

米兰圣沙弟乐圣母堂   梁思成   建筑历史作业

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供图


640.webp (12).jpg

康斯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   杨廷宝   建筑历史作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料室供图


以宾大学子为代表的勤于吸收,善于我用,敢于实验的学术精神,长久启发着中国建筑学人的创作和理论思考,从而支撑起中国建筑的脊梁。


640.webp (13).jpg

大同善化寺普贤阁正立面   中国营造学社

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供图


640.webp (14).jpg

清式营造则例   梁思成

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供图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