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7月19日至21日,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萧山召开。35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建筑结构领域的院士、大师、专家学者、企业和高校师生代表齐聚杭州,共同交流分享现代结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创新技术,展望建筑结构行业发展的前景与方向。
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江欢成院士作为特邀嘉宾,作了题为《极震不倒 和 结构自隔震》的报告,反响强烈,被称为“醍醐灌耳,极有新意”。
江院士从我国抗震规范的名字说起,中国是“抗震规范”,日本是“耐震规范”,欧美是“地震工程规范”,一字之差,反映理念的不同,表现在内容上,在抗、减、隔的措施中,消能减震和隔震的篇幅,只有4%。在“抗”的思想指导下,对设计的约束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笨重,地震作用反而加大。面对极罕遇地震参数的提出,江院士认为抗震规范应以保证生命安全为核心(现行规范1.0.1条,把“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放在首位),做到极震不倒,并认为结构做得既好又巧,是有可能做到自隔震的。
江院士以应县木塔千年不倒为例,认为该塔结构凝聚了中华智慧,主要特点包括:材料的轻强韧,体型矮胖,弹塑性节点摩擦耗能,门窗的支撑,底部铰支,底层筒体,土台减震等。学习应县木塔,现代结构的自隔震可以采取一定办法实现,例如:在大震前,放松结构底部的约束,使之变柔,减小地震作用,在变形达到失稳之前,提供阻挡。
▲ 应县木塔
JAE已经在杭州汉尔姆实验大楼中实际应用,该大楼正在施工中。
▲ 杭州汉尔姆实验大楼效果图
▲ 杭州汉尔姆实验大楼施工中
▲ 杭州汉尔姆实验大楼极震不倒细节照片
最后,江欢成院士大胆地提出5点建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改名为 建筑地震工程设计规范
2、规范宗旨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为核心
3、把极罕遇地震不倒写进规范
4、把更大注意力放在消能、隔震、结构自隔震上来
5、把结构自隔震研究作为建筑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为人类作出贡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