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先来看看TJAD参与主编的《校园建筑及环境疫情防控手册》
阅读:4505 2020-04-12

新冠疫情自爆发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经历了一段艰难但又成效卓绝的防控,到3月底,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已经开放,4月8号,武汉市全面开放,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复工,社会生活逐步回归正轨,标志着国内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但近期国际上尤其欧美疫情正处于爆发期,国内疫情防控由内控调整为外防,国内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这些又让疫情变得扑朔迷离,给疫情防控蒙上了一层阴影。


转眼间到了4月,高校迟迟未能开学,在疫情的胶着及不可预测状态下,高校疫情防控仍然是一道不可回避的坎,近期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编纂的《校园建筑与环境疫情防控手册》已经出版,也收到很多高校的积极反响和高度评价。就此,我们采访了几位参编专家一起再聊聊高校疫情防控工作。

640.webp (3).jpg

同济设计集团副总建筑师

建筑设计四院院长江立敏

问题1:江院长,首先祝贺《校园建筑及环境疫情防控手册》出版发行,不少高校反馈不错,作为主编,您当初怎么想到要编写这本书,这本书的意义是怎样的呢?


江立敏:疫情发生之后,我们都禁足在家,我就在想:作为专业设计人员的我们,能不能为疫情防控做点贡献,这是编写本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其次,这些年我们做了很多关于校园规划及教育建筑方面的研究,也有了不少成果,但受疫情启发,我发现校园空间的安全防控是一个比较容易忽略的地方。我们国家的大学都是集中管理制度,如果校园里出现确诊病例,那将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此,后疫情期如何有效做好安全防控,如何防止疫情复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另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我们此前有很多教育建筑实践案例,会有很多这方面的设计专家为本书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目前各所大学都采取网络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但就教育本身来说,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更为有效。待疫情结束,各大高校开学之后,肯定会出现人员聚集的情况,所以我们希望结合以往的专业研究、结合疫情带来的影响,抓紧时间开展这方面的课题探讨,编写一本实用、可操作、简便的手册,可以为学校开展的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所以编写此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问题2:为什么会想到联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来编写这本手册?


江立敏:我们几年前跟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有过合作,比如,针对我国的高校特点,开展校园规划和校园建筑的图集编撰,举办绿色校园发展论坛等。教育部规划建设中心本身也有很多针对高校方面的课题研究,同时他们在国家高等教育板块有较好的覆盖面和宣传度,所以就自然想到跟他们联合编写,他们在这本手册的编写和出版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提供了很多基础资料。我们两家机构和单位合作目标高度一致,工作非常合拍,让这本书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编写和出版工作。工出版社也做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助了3000册图书,也是希望能够为校园疫情防控做出贡献。另外,教育部规建中心陈主任和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院士还专门为手册撰写了序言,邬国强副主任撰写了前言,他们都很支持这项工作。还有王真龙处长、何奇老师、兄弟单位的同仁,大家都很投入、很辛苦。目前这本书也通过教育部规建中心,分发到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全国各地的高校,我相信这本手册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640.webp (1).jpg

建筑设计四院副院长李丽萍,副主编

问题1:李老师,我们发现这本手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编写出来的,编写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方式使手册的防控措施兼具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


李丽萍: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计委、教育部、各地方及时颁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等指导方案,为各行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科学性保障。手册的编制工作,集合了编写团队、教育部规划中心、审稿专家三方面的合力。编写团队包含了校园规划、建筑设计的专家和资深设计师,还特别加入了医疗建筑设计团队、智能化设计团队,从室外总体到建筑单体、从教学活动到生活、后勤、医疗健康保障方方面面,把防控指导方案的科学性融入校园疫情防控手册,具体为可操作的技术措施。同时,编写过程和教育部规划中心在校园使用管理需求上进行了深入沟通,使防控措施更具校园管理适用性;通过参加教育部、行业多方各专业专家的审稿,使防控措施更全面性、严谨性。


问题2:学校如何结合自身特点使用这本手册?基础教育或其它教育是否可以参照?

李丽萍:先说一下本手册推荐的使用方式。学校防疫大层面分为返校前的准备、返校后防控两个阶段。考虑到学校假期、加上因疫情推迟开学至今已5个月,除电力、通讯、消防等必须保持连续运行的机房外,其余机房基本是停摆状态,因此,在学生返校复课前,返校前准备工作就要考虑系统的运行、维护及安全防护的要求,完成各机房,特别是通风系统、排水管道系统、给水机房、热水机房的进行清洗、消毒、调试,合格后投入使用。这部分内容的相应措施,按使用顺序集中编制在手册的总控方案章节内,方便学校使用。在做足、做好上述防疫措施后,教学楼、体育馆、宿舍、后勤行政服务、总体环境等做相应的防控措施,按手册章节有序进行。特别提醒学校管理领导重视,除师生戴口罩、勤洗手外,校园内保持人员安全间距、良好的通风、做好水封防止下水管道污染,是防止COVID-19病毒传染、保证校园安全以及师生健康的重要措施。

除做好以上,基于目前流行病学对COVID-19病毒研究的认知,我们认为采用非接触式技术是阻断传染很好的方式。本手册在总体原则、防控管理等增加了智能化防控建议,提出在学校大门口、宿舍行政楼厅图书馆食堂等场所,增加人脸识别一体机和温检测等非接触式智能控制系列措施。校园大数据的联防,是校园建设的大趋势,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增建、或优化已有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

提及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按阶段分:幼儿园、小学、初/高级中学,另还有特殊教育等学校(单、或多阶段)。本手册编写时主要针对高校校园的防控,对基础教育类学校而言,对照高校校园,按相似程度分三类。第一类通用性的:行政办公区、大型公共空间、室外场所、机电系统、总体环境的相关措施,基础教育的校园基本可按本措施使用;第二类相似类的:小学、初/高级中学的教学楼、宿舍等,有一定相似度,可参考使用;第三类差异性高的: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等,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行动能力不足,其宿舍、教学楼等防控应采用更为贴合其学校特点的配套措施。

虽然手册编写工作告一段落,我们研究工作还在继续,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师生提供充满朝气、健康快乐的校园学习、生活的环境,为校园防疫更多地献言建策。


640.webp (2).jpg

建筑设计四院院长助理苏腾飞,编委


问题1:苏老师,您从事高校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十余载完成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手册也结合实际案例展开,您能再简要介绍一下高校建筑及环境防控重点么?

苏腾飞:手册中对疫情防控的总体思想是让校园建构一个从系统到节点的防控体系,从校园总体防控,到各个功能区,到建筑内部,再到校园场所,最后落实到细节,由大到小、由面到点进行全覆盖。学校一旦开始运转,校园环境肯定是安全的,理论上也需要开展防控工作了,因此手册中的防控重点主要围绕以下几要素:首先是控距离,只要在校园环境中、建筑中、活动中有效控制住人和人的距离,那么防控就是有效的;其次是防接触只要在细节上防住了人和人可能发生接触的活动、人可能接触到的物品,那么防控就是有效的;最后是截偶发,高校人员整体素质很高,意识很好,纪律性较强,总体上是好的,因此防控的关键防止出现偶发案例,只要一旦发现偶发案例,能迅速控制防止扩散,防控就是有效的。

问题2:疫情过后,对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会有什么影响和新的变化?

苏腾飞: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疫情发生后,为解决上课问题,国内曾有一段时间出现网课热潮,甚至延伸到基础教育,国际一流大学也都如此。随着5G的推广,虚拟教学将越来越成熟,学校似乎变得可有可无,而且疫情防控的最根本原则就是控制“社交距离”,因此有人认为学校费钱费地费时间,高校建设是不是要走向消退了。再回到“教育精神”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说起,其起源还是那个众所周知的“树下学校”典故,当时问答式的教育是“解惑”阶段,这个阶段只需要听、说、看的场所,后来的“书塾”有了读和写的功能空间;农业社会时的师徒带教式教育则是“授业”阶段,家就是一个聚集居、教、践一体的多功能学校空间;工业社会由于培养大量技术劳动力的需要而开启大学,进入了“传道”阶段,大学负责传导知识、道引职业,学校的功能性空间极其重要。上世纪末我国第一次高校建设潮就是为了满足这种大量功能性教学需求;随后,欧美高校发展到“开放”阶段,交流成为引领高校主旋律,也为我国21世纪初的211、985高校建设提供参考;近几年,欧美高校倡导的非正式学习空间成为“社交”阶段,为国内“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标本。校园空间强调的“社交”接触和疫情条件下强调的“社交距离”产生了直接的矛盾,基于上面的种种条件,是不是高校就从此走向消散?

我认为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校作为人类发展的思想容器不会变,未来高校规划建设确实需要再调整优化发展定位,以思想创新为基点的趋势会让高校进入“激发”阶段,人们不是为了学习而进入高校,而是因为要寻求思维的“刺激”,激发出创新的idea,要相互“吵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要相互“启发”来完成创新。从这个角度讲,以后的校园规划建设,具有明确功能指向性的空间会持续减少,而能激发思想碰撞、创新思维、塑造学生健全的思维和体魄的社交空间和场所会持续增大。我们要主动适应这种改变带来的影响,以更积极的姿态助力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身边处处是风景,更何况是在象牙塔尖的高等学府。高校的地标景点代表着一所学校的气质与特色,也凝结着无数学子的校园情怀。
2018-04-13大光圈 高校 地标建筑  阅读:8322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