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设计 | 传统区域性文化在中国当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思考
阅读:5013 2020-06-02

传统区域性文化在中国当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思考

——绿地西安沣东独角兽公园


引言


“传统”一词出自《后汉书》,谓帝业、学说等世代相传,沾染着浓厚的历史性和民族性。在建筑文化领域里,“传统”意味着民族文化的粘附性,在历史长河里积聚起来的极具特色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攀附在建筑 的表皮,生根发芽。反之,“传统”对应着文化的自我性和视野的狭窄性。即使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多样,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也挡不住“现代建筑”的洪流。20世纪上半叶,诸多建筑设计师学成回国,将西方的建筑理论带进中国,“西式东渐”,中国的建筑开始有了新的流变。二战之后,工业崛起,中国历经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等摩天大楼鳞次栉比,迅速占领城市。统一化,但缺失历史厚重感。如何为当代建筑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成为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以绿地独角兽公园项目为例,从时间和空间等维度回溯、分析传统区域性文化在当代建筑中的运用。


1
现代建筑的发展
 
1923年,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发表,标志着现代建筑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建筑艺术开始探求建筑实用功能,摆脱束缚,让新结构、新材料、新形式适应工业化发展。如纽约联合国总部、蓬皮杜艺术中心、朗香教堂、悉尼歌剧院等建筑的出现也反映了建筑的多样性,符合建筑发展的客观规律。
 
1.1、现代建筑的由来
 
建筑历史蜕变的根源始终是产业革命,从19世纪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建筑成为潮流,唯美主义占据主导思想之后,复杂的建筑模式和现实性的发展需求出现了裂缝。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欧洲从政治、经济、思想上都有了新的变化,个人和流派甚嚣尘上,寻求新的建筑形式。现代建筑就在这种新建筑运动中脱颖而出,逐渐脱离学院派,着眼现实需求,让建筑美学、技术更多得为建筑功能服务。
 
1.2、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与此同时,“大批的国内建筑师西方求学,将西方较为先进的现代建筑技术与模式带回中国,对当代中国建筑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此中国建筑打开大门,迎接现代建筑的到来。
 
1.3、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现状
 
梁思成先生认为,现代建筑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优势,他主张的“新建筑”是对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整合,是在“传统的血液中,另求新的发展”。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潮的演变,科学技术的提高,当代社会更加注重工业技术,建筑大量使用金属板材、玻璃幕墙、仿石涂料等新材料。近几年来,无论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建筑风格出现统一化,潘石屹说“建筑物长得一样比撞衫还烦人”,为避免这种枯燥感,需要向建筑中注入新的活力,而传统区域性文化具备这样的元素,使城市空间更加丰富多彩。
 

2
传统区域性文化与建筑
 
2.1、传统区域性文化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每个民族或地区都有一种或多种形式的区域性特色。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形成了不用的区域性特色,如江淮文化、楚文化、徽文化等,而建筑文化是这些区域性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宝物。
 
中国传统建筑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映射,不同区域的文化也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建筑。如海派建筑,北京的四合院和紫禁城建筑,山西民居,徽州民居,江南民居,岭南建筑等。

640.webp.jpg

但当代城市文明逐渐湮没了传统建筑的区域性特色,建筑越来越缺少特色与温度,风格越发单一。北京四合院、徽州建筑等集体记忆的空间岌岌可危。区域城市所附加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表现意义开始消逝。

 
如何保护传统建筑文化,同时为当代建筑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建筑师们想尽各种方法。保存传统形态及文化底蕴,“古形今用”是目前为止最广泛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2.2、海派文化与建筑
 
“海派文化”其实质是对欧美文化的借鉴,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上海的源于欧美的近现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区别于中国其他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
 
在这种文化熏陶下的海派建筑是在1843年上海开放之后英法等国进入中国后修建的各种新式建筑。上海外滩,新天地,思南公馆,里弄建筑等都具有明显的海派风格。
 
2.3、海派建筑的发展
 
海派建筑的发展前后历经了三个时期,初期多为古典形式,砖木结构的一两层的平房。第二个时期随着建筑技术提高,出现多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风格上以古典主义为主, 带着浓郁巴洛克色彩。建筑功能呈现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是石库门里弄、花园洋房、公寓、别墅等,具体建筑的运用也烙上了中西文化的印迹,有了海派建筑的标志性元素。第三个时期是出现了高层建筑, 装饰艺术派在这一时期非常流行。
 
2.4、海派建筑的代表:思南公馆
 
思南公馆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一个以成片花园洋房的保留保护为宗旨的项目,在海派建筑中首屈一指。融汇了中西设计和现代的建筑风格,饱含了浓重的人文历史底蕴,源远流长的建筑文化,见证了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代的和谐融汇,是上海市中心集人文、历史和时尚底蕴于一身,最具特色的海派建筑风景。汇聚了独立式花园洋房、联立式花园洋房、带内院独立式花园洋房、联排式建筑、外廊式建筑、新式里弄、花园里弄、现代公寓等多种建筑样式。
 
在当代,思南公馆在尊重传统回归的同时又赋予这片区域崭新的生命力,在原来的建筑形体内赋予了新的功能,有酒店、名店商业区、公寓、企业公馆等,重筑了其人文内涵和独特气质,并以一个前瞻者的姿态力求成为未来上海城市空间和人文风范的完美衔接。

640.webp (1).jpg

绿地独角兽公园正是看中思南公馆独具魅力的建筑形式,将海派情怀搬入三秦大地,让传统文化建筑在异乡展现更大的魅力。
 

3
绿地独角兽公园项目概况


绿地独角兽公园位于西安沣东新城。总建筑面积为31.4万平方米,是集商业、办公、酒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建筑社区,独占高新区与沣东新城交界黄金三角地带,位于科技西路与富源五路交汇处以南,享双区利好,区域上承高新、启沣东。项目四周环绕昆明池、秦阿房宫旧址、汉长安城遗址、镐京遗址、西安明城墙等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

640.png

总平面图

640 (1).png

鸟瞰效果图

商业区以海派风情为调,在古都西安演绎上海滩的精致与繁华,让历史与现代交融,让文化和文化碰撞。从上海到西安,以历史更迭穿梭为谱,在城市与建筑中转换,在古都西安和一曲上海滩的精致与繁华。
 
全方位“优生活”,将海派文化带入到现代化的生活当中。以建筑表现文化,以文化体现品质。

640.webp (2).jpg

商业街效果图


640 (2).png

商业街效果图


4
海派文化建筑在独角兽公园项目中的具体运用


绿地独角兽公园通过建筑的形式、细部、材质、空间尺度等方面来展现海派建筑风貌,以独具特色的海派柔情来调和三秦大地的粗犷厚重。
 
4.1、整体空间的海派氛围
 
空间感受细致化,在外部立面展现海派韵律,空间环境上着重营造老上海的小资情调,加上复古情怀的闪烁霓虹、老式有轨电车缓缓驰过、内部装饰和小品的布置,无论从顶层垂直往下欣赏,还是水平方向凝视,都能深深感受到时间与空间的纵深感,随意漫步就能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老上海。

640.webp (3).jpg

复刻百乐门


640.webp (4).jpg

海派情怀


4.2、立面样式的海派化
 
绿地独角兽公园的商业立面延续了海派建筑外立面上的显著特点:
 
一是经典石库门特色。青砖、红砖、石材墙面,石料门框,木质窗框,墙脚有勒脚线、顶部有水平装饰线。双坡屋面,两坡都有天窗。山墙高出屋面,并做墙头装饰。
 
二是西方联排式结构。联排式布局结构将建筑单体联系在一起,不同洋房立面的衔接,既能体现海派风情,又能节省空间,更重要的是它能融汇贯通,保持商业流线的顺畅。
 
三是转角构造柱。柱子造型衔接建筑不同面,起承转合。

640.webp (5).jpg

联排布局


4.3、平面的现代化演绎
 
联排式布局的平面根据商业街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店铺的分隔与立面相结合,开间与进深不小于1:4。在二层用天桥和内廊串联商业空间,保证商业流线的连贯性与可达性。
 
顾客能够穿梭在石库门建筑中体验江南情怀、消费、聚会、休闲娱乐,从内部体验上,多种业态活力化建筑内部功能,复古吧台和充满浓香的咖啡厅,既从氛围上强化了海派文化,隐性摄入小资情调,也满足了当代消费者的享受需求,让海派文化在三秦大地演绎出新的建筑活力,实现空间和时间的转移。
 
4.4、材料选择:风格复刻
 
建筑材料使用仿石漆、金属板等现代新型材料代替原始手工处理的方法,模拟海派建筑的木制、红砖、青砖、石材等材料效果,不仅节省造价,而且这些现代化的手法和技术更容易实现最终效果。

640.webp (6).jpg

材料复刻


新型材料和技术的运用让传统文化建筑易于复刻和推广。


5
结论


传统区域性文化的新用在现代建筑中的成功案例并不少见。梁思成先生说新建筑应是“传统的血液中,另求新的发展”,旧语新用,笔者认为现代建筑更需要“在新的发展中,点缀传统血液”。为现代建筑的多样与繁荣,如何更好的将传统区域性文化赋予现代建筑更多的创新色彩与可能性变得至关重要。而本文通过独角兽公园的成功案例阐述了一种通用的可能性,为“古形今用”找到一条新思路和新方法。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将区域性文化发扬光大。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历史沿革,日本建筑慢慢得到世界的认可,但追溯经典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哪怕现在他们已经可以进行自己的创新、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们也始终很重视这一点。
2013-03-21ARCHINA 伊东丰雄 现代建筑  阅读:3641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