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German Design Council
8月20日,由德国设计委员会(German Design Council)主办的标志性论坛(ICONIC CONFERENCE)在上海举行。HPP合伙人Jens Kump(彦思·库)受邀以“东西方视角下的保护再利用与可持续设计”为主题,通过具体实践案例向与会者分享HPP在城市更新领域的思考与探索。本次论坛还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等众多专业人士。
▲ HPP合伙人Jens Kump(右二)
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右三)
德国设计委员会大中华区CEO王磊(右四)
随着城市发展存量时代的到来,在土地开发资源“天花板”下,倡导城市更新,告别大拆大建,已成为大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在实现城市更新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除了应着力延续历史文脉外,还需思考如何赋予其适合时代和未来城市发展的使用功能。
© German Design Council
© HPP
“此前的建筑常侧重空间功能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建筑物本身结构也印证了这一点。如果我们仔细审视一下这些建筑物,他们凝聚了前人的情感、智慧,是一种物质遗产,因此在改造时值得考虑保留其原始身份。同时,修复工程不应夺去老建筑的灵魂。大多数时候,老建筑物无法满足现代功能需求,因此,来一场新老建筑间的对话是首选做法,这样人们就能够脱离新建筑的功能,对其身份有一个全新认知,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Jens Kump(彦思·库)提到。
▲ 上海滨江道办公楼(详情点击图片)
© CreatAR Images
位于上海黄浦江东岸的滨江道办公楼,它是新华码头工业建筑遗存原址,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保护建筑。HPP在保留原始风貌,满足新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将其打造成一个符合现代办公功能,集滨江生态和历史建筑景观于一体的高端商务场所。改造围绕三个原则进行:保留原始结构;满足新的功能;材质色彩和比例呼应原始建筑。以深红色砖块为元素,结合多种拼砌工艺,强调出新老建筑的延续和呼应。凸出的金属阳台,为平整的立面增添了跳跃的元素,使建筑更富工业感。
▲ 21米高中庭及6.5米宽的大型楼梯
© CreatAR Images
"旧工业时代遗留的气息就像一粒种子,在新的发展机遇下萌发,并激励和引导周边地区整体的未来走向。与此同时它也定义了一个新门户形象,面对着黄浦江上的游轮,周边道路上的车辆,以及来自四面八方关注的目光。"
▲ 上海中企·华润滨江智慧广场(详情点击图片)
© HPP
同样位于上海黄浦江畔的上海中企·华润滨江智慧广场,建筑主体由一栋高层办公楼及配套低层商办建筑——德国楼组成,未来将满足自用和出租两大需求。HPP作为其建筑及室内设计单位,在保护工业文化遗产和尊重人体尺度的同时,通过激发历史建筑的潜在现代价值,使之与新建部分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基地内被称为“德国楼”的旧仓库被巧妙地改造为餐饮和服务区,顶上再“悬浮“一层和主楼设计一致的现代化办公楼。设计将新旧完美结合,以最大密度和经济效益,营造与周边地块健康的邻里关系。
▲ 现场照片
▲ 新旧建筑结合
© HPP
Jens Kump(彦思·库)认为在进行城市更新项目时,往往需要尊重资源并负责任地使用资源。现代社会有关建筑物和材料的观念一代代更新,推动了资源的重复利用,在资源可控制且可重复的生命周期内重复利用一切资源应该是城市更新的重心。
▲ 上海派米雷吴淞创新中心
© HPP
在上海派米雷吴淞创新中心的设计中,HPP通过对现有建筑屋顶形式,建筑材料,建筑尺度的多方面评估将改造价值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对建筑单体进行结构加固及外立面的翻新改造、空间整合,形成组团,通过在中轴线上加建高低不等的建筑单体,以富有现代感的玻璃连廊连接,结合屋顶花园的设计成为整个园区的活力中心。建筑师在对项目改造的同时,对园区一些利用率不高的建筑空间进行了功能置换:将工业建筑改造为办公空间,创造了一种有趣的办公体验,同时也作为一种工业文化吸引外来者。
▲ 北京金隅兴发水泥地块转型项目(详情点击图片)
© HPP+BIAD
“以前的建筑,由于技术发展落后,使用的材料更加纯粹,更易于分离。我们应尊重其原有的建筑形态,并充分利用它们在保持完整生命周期潜力方面的优势。”在怀柔科学城北区金隅兴发水泥厂改造项目内,巨大的水泥筒仓、空中管廊、红砖外墙厂房等,都是醒目的工业景观。规划之初,设计师便将基地现状与所有需求一体化考虑,对老建筑的改造力求保留原始体量的工业特征和历史信息并进行设计优化,选择性的按照需求依次在原空间内植入新功能,如水泥袋装站台改为科学档案馆,石灰石均化库改为大型实验室,十八仓和碎石库改为专家公寓等,保护和展现历史建筑风貌的同时,形成新功能业态以焕发新生,赋予空间新生命。
▲ 筒仓旧址
© 刘淼
▲ 历史筒仓改造为专家公寓
© HPP
城市更新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它带来了城市功能活化、公共空间的效能提升和文化的传承,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HPP致力于创造可以保值并超越时间的设计,希望作品在尊重健康、生态、个性化和历史文脉的同时,对环境做出贴切又具有识别性的回应,同时又能表现时代革新性和对历史的尊重。
更多境外更新改造案例:
▲ 杜塞尔多夫三片楼(详情点击图片)
© Ralph Richter
▲ 杜塞尔多夫音乐厅
▲ 科隆RTL电视台和Talanx保险公司
© Jens Willebrandt
▲ 莱比锡火车总站商业综合体及地铁换乘城市通道
© Axel Schmidt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