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设计企业“精品、精细、精益”新跃迁
阅读:4258 2022-11-04

1.jpeg


当前,建筑行业和企业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通过数字化改革提质增效、稳健前行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设计企业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面临着业主方需求的不断升级,传统的发展模式愈发难以满足要求,而通过系统性的数字化建设能够重塑企业的掌控力与拓展力,把握BIM正向设计自主图形平台和技术这个建筑行业的核心引擎,以数字化转型赋能设计企业实现“精品、精细、精益”新跃迁。


那么,设计企业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现在有哪些难点痛点?如何通过数字化建设体现设计的实际价值?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重点、要素是什么?11月1日,由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精品、精细、精益——数字化转型驱动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沟通会对以上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聚焦痛点

明确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向


设计企业生存是靠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获得合理的回报。只有以客户为中心创造价值,设计企业才能获得市场,提升利润,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设计企业的服务现状无法满足业主方在提升产品品质、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升级服务范围等方面的需求。


2.jpeg

广联达副总裁、数字建筑研究院院长刘刚现场分享


“面对客户需求的转变,设计企业需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痛点,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提升服务能力。”广联达副总裁、数字建筑研究院院长刘刚表示,当前,设计企业的转型面临着三大痛点。一是专业化能力欠缺,制约工程项目品质提升。设计企业若仍处于开展施工图设计的低价值业务端,就无法支撑高质量发展。二是一体化业务能力不足,无法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价值最优。应当说,设计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未来是精耕细作的时代。三是高附加值业务短缺,无法全面满足业主方全过程服务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合规范、撑决策、降成本、助管理、增效益等内容。


面对三大痛点,以客户为中心,以数字化转型方式解决设计企业痛难点问题,改变传统设计企业处于微笑曲线底部现状,使设计企业向“精品工程、精细设计、精益服务与管理”的“三精”方向转型,从而发挥出设计的实际价值。


在这方面,国外设计企业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了我们比较好的示范。举例来说,在精品工程方面,SOM建筑设计事务所通过数字设计,搭建数字化设计系统和平台,实现整个全过程设计方案的最优,打造和实现精品工程;在精细设计方面,KPF公司基于数字化提升方案设计的精细化程度,以多要素的智能设计和云协同提效,通过上千种方案迭代和可比选实现方案提质;在精益服务与管理方面,Granlund公司融合数字化技术为业主提供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精益服务,Gensler公司通过数字化赋能精益管理,专注于通过设计促进客户业务成功,成为“最会赚钱”的设计公司。


找准路径,三大层面

实现设计企业“三高”与“三精”


广联达数字设计BG副总经理谭喜峰认为,数字设计是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其作用是实现设计企业的“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协同。在岗位层的设计智能化,通过直观的设计表达、二三维融合的设计方式、数据驱动的自动化设计和分析计算驱动设计生成,可实现高效率;在项目层的业务一体化,通过跨用户跨专业的云协同、构件级协同提升专业协作、全流程数据融合和设计施工算量一体化,可实现高协同;在企业层的数据资产化,通过知识与流程的标准化沉淀、业务数据与管理数据融合、数据资产的业务模式创新和数据资产的商业模式变革,可实现高效益。

3.jpeg

广联达数字设计BG副总经理谭喜峰现场分享


数字化转型驱动设计企业实现“精品、精细、精益”,也需要从岗位层、项目层和企业层三个方面入手,迭代推进、相互促进。


其中,岗位层主要体现为岗位BIM化,其包含BIM正向设计和数据驱动的智能设计,主要特征是以模块化和二三维协同提升设计效率与品质;同时,实现数据的云端存储,从而使得多专业协同效率提升,再以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具体来说,岗位BIM化使用计算机替代了设计师重复劳动,释放了设计师的创造力,再通过云端协同平台,实时同步构件级的多专业协同,使用生成式设计,高效生成海量方案,提高整体设计效率。


项目层主要体现为项目一体化,如设计测算一体化,自动化精准生成设计指标;设计算量一体化,成本估算前置,项目更加可控;设计施工一体化,打通项目全生命期数据;项目管理一体化,提质增效,全过程精益化管理。


企业层主要体现为企业平台化,如能力平台化和数据资产化,使设计资源沉淀,设计能力复用,标准化设计流程,拉齐设计水平。在具体执行中,通过能力平台化,“平台+组件”的模式能够支撑业务拓展与发展,平台不仅能够沉淀设计全过程数据资产,增强数据复用能力,还能够沉淀企业设计能力,实现高水平设计能力拓展与复用。



把控重点

抓住设计企业数字化成败要素


“工具升级、找准切入点、迭代演进、一企一策、找对使能伙伴、共生发展是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败要素,要牢牢把住。”在谈到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难点时,刘刚表示。


设计工具的升级,提升的是岗位的数字化水平。从以画尺为工具的手绘图纸,到二维辅助设计的信息化图纸,到文档为基础、三维辅助设计的信息化模型,再到最后基于数字驱动的一体化设计的数字设计,设计工具的升级带来的是从提效率到提质量再到提效益的升级。


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容易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误区,要找准切入点,从典型项目入手,从岗位BIM化切入,快速凸显BIM应用的数字化价值,建立转型信心,并对相关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持续推进试点示范,进而带动整体水平提升。


在数字化转型的初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融合发展期三个阶段,要采取敏捷迭代的方式,从组织机构、人员能力、业务模式三大方面,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同时,不同规模的设计企业找准转型重点,实行“一企一策”,正视技术(工具)演进、客户需求升级、业务环境变化、行业企业行动等内外部变化,在总体战略基础上,以小步快跑的敏捷模式推进转型工作。例如,小型设计院数字化转型重点在于岗位提效,在细分行业做专做精设计,成为小而美的设计企业;大中型设计院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为工程咨询(顾问)公司,实现整体业务提效;央企下属大型设计院培育工程总承包(EPC),基于数字化转型沉淀能力,提升决策,强力转型为工程公司。


设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要找对使能伙伴,可以从是否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是否具有成熟的服务体系、是否提供个性化集成解决方案、是否引领行业发展趋势来判断。设计企业与数字化使能者,双方融合创新、共生发展,共建勘察设计行业互联网的新生态。广联达始终定位于数字化使能者,为勘察设计企业持续提供数字化能力,共同推动产业变革。


基于以上思考以及对前沿趋势的把握,广联达于2022年正式发布数维设计产品集,其包含“广联达数维房建设计产品集”和“广联达数维市政设计产品集”两大版块的产品。BIM图形平台和技术是建筑行业的核心引擎,广联达基于二十余年行业积累和技术沉淀,自主创新,致力于在自有核心技术平台上的智能化升级。发布的数维设计产品集是一款以广联达自主知识产权图形平台为基础,基于国产三维设计平台打造的全专业BIM正向设计解决方案型产品,变革了传统协作模式,打破各专业间的协同壁垒,大幅提升协同效率。同时,以设计数据来驱动设计场景的实现,在推进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审查的同时,促进国产BIM设计软件普及,继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水平。


“广联达数字设计的愿景,是‘让设计创意无限传承’。我们要让中国设计师使用适合自己的设计平台,让全球设计师能多一个设计平台的选择。”谭喜峰表示。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集团数字城建设计研究院工程数字中心主任胡彦卿重点介绍了平台开发思路、核心功能、技术创新以及应用场景。
2025-06-29苏交科集团 苏交科 建筑科技 数字化  阅读:2527
中信设计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范天宸和智慧城市研究院、双碳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江明参加了此次调研会,分享了中信设计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
在工业建筑领域,皮带机栈桥虽结构形式简单,但因其数量众多、形式多样,传统设计方法存在重复劳动多、灵活性差等问题。中建八局四公司设计管理研究院(城市更新中心)数字化专题研究小组以黄骅港仓储物流项目为依托,积极探索数字化设计,借助Y-GAMA数智化设计软件,成功实现 700 余米皮带机栈桥全参数化建模,为行业提供数字化创新实践范例。
2025-05-04八局设计 工业建筑 数字化  阅读:1344
近日,重大设计总院已全面接入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通过与公司内部管理系统及数字化产品的的深度融合,实现AI赋能企业管理、市场经营、数字设计、智慧运维等业务场景,为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开启了新篇章。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各行各业的生态格局。作为国内建筑设计领域的领军者,中建西南院始终坚持“应用牵引+技术攻坚”双轮驱动模式,积极拥抱AI技术,探索研究人工智能与传统设计行业的融合,基于中建集团提供的算力接入DeepSeek-671B满血版,正式开启AI技术在勘察设计领域的全新篇章。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