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引擎,智慧驱动|中信设计亮相国际服贸会,展现数字化创新力量
阅读:3653 2024-10-21


9月,全球服务,互惠共享——2024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信设计携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一体化解决方案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建筑数字化领域的最新成果。

近年来,在数字中国战略的引领下,中信设计依托70余年的技术底蕴和实践积累,集成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布局智慧城市领域,自主研发数字智慧建筑(DIA)运营平台、智慧城市CIM平台、AI设计应用平台、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数字智慧出版系统等多种数字化产品,并成功推向市场,在多个项目中落地应用。不仅为企业构建新的稳定业务增长点,也为工程建设行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成功样板。

AI

全过程AI平台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建筑,提供覆盖前期策划、方案创作、工程设计、施工建造、智慧城市、数字资产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智慧设计”“智慧建造”“智慧运营”目标,开启建筑工程领域智慧建设新模式。

点击观看视频

CIM

智慧城市CIM平台

利用BIM+GIS+IoT技术,打造CIM智慧城市数字底板,融合智慧能源管理、智慧管廊、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环保、智慧管网等各类数据,为城市建设全生命周期应用提供时空可视化赋能。

在汉口二七滨江国际商务智慧城市项目中,数字化技术贯穿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期,涉及道路、管网、地下环路、地下空间、中央公园、树桥等数十个子项,打造了商务区“综合设计一张蓝图”,实现“共建共享”目标。在运营阶段,利用智慧城市CIM平台搭建了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的智慧城市数字底板,建设了城市“建、管、营”一体化平台,助力商务区的可持续发展。

点击观看视频

DIA

数字智慧建筑(DIA)运营平台

平台基于BIM、IoT、5G、AI等先进技术,以数字孪生的方式,赋予建筑智慧的“大脑”,提高建筑使用者的便捷性、舒适性,以及整体的管理效率,最终交付的是一栋智慧建筑和一套管理智慧建筑的操作系统。该平台在中信设计科技大楼、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汉厅、武汉儿童医院西院等多个项目中成功落地,实现智慧低碳的运维目标。

点击观看视频

在国家网安基地共享中心一期项目中,设计团队利用DIA搭建了智慧园区运营平台,覆盖商业、办公、会议、酒店等多种业态,实现数据与管理的协同,有效支撑了多种业态的“大物业”综合管理。

点击观看智慧园区运营平台录屏

展会期间,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唐文弘,湖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小红,湖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晓燕,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麦多明,湖北省住建厅建筑事业发展中心综合处副处长陈兆曦等莅临湖北展厅,并在中信设计展位参观交流。新华社、新京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及多家媒体到展位采访交流。

图|数字化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江明(左一)为湖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晓燕(左二)介绍中信设计智慧城市CIM平台

图|数字化设计研究中心刘祥明(左一)为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麦多明(右二)介绍中信设计数字智慧建筑(DIA)运营平台

图|湖北省住建厅建筑事业发展中心综合处副处长陈兆曦(左三)到中信设计展台参观交流

此次展会汇聚了国内外众多政商要员与专业学者,为各方提供了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中信设计借此机遇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企业在建筑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方面的服务能力与产品竞争力,开启“数字赋能 服务出海”的新征程!



供稿 | 数字化设计研究中心 欧阳超

编辑 | 张阳菊

校对 | 余来

审核 | 王婧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中铁设计作为特邀单位参会,在大会“前沿对话”及交通信息化专题会议上进行了分享,并携旗下"线性工程全生命周期智能化解决方案"及多款创新产品重磅亮相
2025-07-01中铁设计集团 中铁设计 建筑科技  阅读:815
集团数字城建设计研究院工程数字中心主任胡彦卿重点介绍了平台开发思路、核心功能、技术创新以及应用场景。
2025-06-29苏交科集团 苏交科 建筑科技 数字化  阅读:2123
6月17日,为系统提升公司科研项目规范管理能力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由总工办与技术发展部主办的“设计院科研如何做?--研发(R&D)概念及相关流程”专题讲座在1003会议室举行。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必须全面加速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的转型步伐,不断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马珏伟在讲话中指出,各单位要凝聚共识、共同推动科技智能创新发展,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要做到“自主用、全员用、坚持用”。他对今后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