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都市实践十年前的旧作,以我们当下的设计标准来衡量它留有不少瑕疵,但是今天我们仍然愿意公开发表这个作品,原因很简单,就是要向那些曾经在如此漫长的设计和建造过程里执著坚守了建筑学和行业底线的人们致以敬意。
△ 孟岩草图 ©URBANUS
△ 西北侧外观 ©曾天培
相比于她的姊妹篇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体育馆的设计和建造可谓更加艰苦卓绝。2008年国际竞标中标后,体育馆方案即确定下来,2010年开工直至2019年建成使用,工程启停跨越10年之久。前期没有校方主体,设计任务由建设单位拟定,体育馆与其它建筑师设计的游泳馆比邻依山而建。而后校方接手,加上资金短缺,设计任务发生改变。体育馆由小型比赛馆转变为学生体育活动中心,主体功能区完整保留,相邻的游泳馆取消建设,导致设计的重大调整。体育馆的南面原本为两座建筑之间的剖面,被迫成为立面,失去了原设计与地形结合的巧妙与轻盈。原设计中建筑中部被山体包裹,隐于林中,屋盖如同巨大岩体漂浮于山坡之上。屋顶在施工中竟然未按原设计图纸完成,我们多次敦促协调无果,最终留下遗憾。
△ 俯瞰 ©曾天培
△ 夜景 ©曾天培
△ 西南侧外观 ©曾天培
项目始终在高压之下推进,从要求限价设计,过程中又大幅砍价,导致方案重大修改。工程建设8年期间,更换两轮施工总包单位和诸多分包单位,数倍地增加建筑师和施工方沟通的工作量。期间被迫停工4年,导致部分工程烂尾,进一步降低实际工程造价,最终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诸如材料降级、工艺简化、刻意忽略设计细节等施工问题,现实令建筑师处境极其艰难!如不妥协,要面对的又是什么?
都市实践选择了执着的坚守。
为最大程度地实现原有设计,设计团队追着施工进度,夜以继日地调整设计做法,避免因施工原因被颠覆。整个施工周期的过程极其痛苦,除去每周2-3场工程例会、协调会、技术论证会等,建筑师团队轮番驻场,随时协调解决各专业的施工纰漏。一种不屈不挠的执着在整个团队弥漫:从都市实践设计团队到建科院施工图配合团队,“坚守品质”,直至项目落成。尽管过程艰辛,成果不负十年的投入,超乎甲方预期的好,建筑师执着的坚守最终赢得从甲方到各配合方的理解和尊重。
△ 夜景俯瞰 ©曾天培
△ 夜景 ©曾天培
△ 西北侧外观 ©曾天培
运动场所不仅仅是进行严肃竞技体育的地点,更是能鼓励人们以各种方式运动起来的可变空间。在重视全民健身的当下,常规的封闭式体育馆已不再有吸引力,建筑师尝试去建立一个能容纳各类运动的室内外泛体育空间系统。依山而建的南科大体育馆正是这样的建筑。为降低对原来山体和植被的破坏,我们顺应山势消解原本巨大的建筑体量,受环境启发,设计尝试借助多级活动平台、坡道、悬桥、登山步道等,将不同标高的室内外空间组织成开放性的跑步线路。原址的数个台地被改造利用为球场看台。这些非传统定义的体育场所与周边山体一起构成了泛体育空间体系,打破封闭场馆的使用局限。
△ 概念图 ©URBANUS
△ 孟岩草图 ©URBANUS
△ 俯瞰 ©曾天培
△ 西北侧外观 ©曾天培
△ 西立面外观 ©曾天培
南科大体育馆依托背后山丘,水平伸展,硕大的屋盖沿一块巨岩的山体滑下,悬在半空,向西伸出大片屋檐,在当地炎热的气候下辟出一方阴凉。从操场望去,大屋盖压得很低,且不对称,强调动感,通向操场的大台阶(看台)承担体育馆的基座,由V形混凝土结构支撑,台阶中间开敞透光,下部光线充足,为非正式的运动空间,透过这一台阶,体育馆与运动场结合为整体。
△ 室外景观台阶 ©曾天培
△ 主入口平台 ©曾天培
△ 一层入口空间 ©曾天培
△ 一层入口空间局部 ©曾天培
建筑主体采用混凝土框架加钢结构屋盖,环绕着大跨度主赛场空间,开放性的各类体育空间逐级展开。学生从室外田径场借助景观台地跑至4.2米标高层观看室外田径赛事,继续前进则可到达7.2米标高的观众入口层进入室内主场观看比赛。南北跨度44米的主场地两侧通透将山色引入,给使用者带来不同的运动体验。
△ 从主入口看室内比赛场 ©曾天培
△ 室内比赛场 ©曾天培
△ 室内健身房 ©曾天培
△ 体育俱乐部 ©曾天培
继续向上,就将到达12.8米标高的空中健身房,它被交叉钢桁架结构包裹着,悬挂于赛场的斜上方。人们在此可以边健身边看球赛,使得不同运动场所间产生更多的互动。与其相连的150米空中环状跑道围绕着主赛场,不断穿梭在球场和休息厅之间,引发各种有趣的空间探索,创造出全新的慢跑体验。想要继续运动也可从跑道经由登山出口到室外,连接山体慢跑步道或到达景观阶梯,最终回到起点成为一个闭合运动空间回路。
△ 室内坡道 ©曾天培
△ 室内环形跑道 ©曾天培
泛体育空间也将拓展人们对传统体育场所的认识,激发更多样的健身场所使用方式,吸引学生们主动来此健身和社交。并为进一步模糊体育竞技和休闲活动的空间使用界限,探索各种可能性。
△ 西立面外观 ©曾天培
△ 西北侧外观 ©南方科技大学 摄影:谷岚
项目图纸
△ 区位图 ©URBANUS
△ 总平面图 ©URBANUS
△ 标高9.4m平面图 ©URBANUS
△ 剖面图 ©URBANUS
建设单位: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设计:URBANUS都市实践(www.urbanus.com.cn)
项目地点: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南方科技大学
设计时间:2010-2016
建设时间:2016-2019
用地面积:7,000㎡
建筑面积:9,735㎡
主持建筑师:孟岩
2010-2014阶段:
项目总经理:张长文
项目经理:林怡琳
项目建筑师:周娅琳
项目组:熊嘉伟 胡志高 陈兰生 艾芸 孔倩珺 | 黄艺宏(景观)| 姚殿斌(技术总监)| 吴凡(实习生)
2016重启后的阶段:
项目总经理:林怡琳 姜玲
项目经理:姜轻舟
项目建筑师:游东和(建筑)| 魏志姣(景观)
项目组:谢盛奋 申晨 陈雪松(建筑)| 王金 唐伟军 李聪毅 高宇峰(景观)| 韩珂 刘雨浓 马子千 罗盘 张城 吴子仪 张明莹(实习生)
合作: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施工图)
摄影师:曾天培 谷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