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时间中
造一座房子
留给自然去塑造
MAKE A BUILDING WITHIN TIME
LEAVE IT NURTURED BY NATURE
▲唐家河的国家级保护动物
扭角羚、大熊猫、川金丝猴
初识唐家河,感叹于她的美丽,更感受到自然正在彰显她的力量。得益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限制性政策,那种侵略型的人为能量早已褪去。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只能在时间中去寻找它们被造物主塑造的方法。而它们的造物主正是自然。
“自然”一直都是合造社的兴趣。但也许正应了康德的观点“自然之物不可知”,即便我们每次项目都在尝试以某种方式理解和回应自然,我们仍然对她一无所知。怀揣无知,也许更能走进她。
作为建筑师团队,我们试图在自己的创作里去捕捉自然的形态。幸运的是,唐家河以她独特的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知自然的启示,也给与了这个项目设计工作的滋养。
▲自然的形态|苔田:路过一片树林,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的石头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采集河石所留下的花岗岩。经过了大半个世纪,致密的花岗岩被自然磨去棱角,长满厚厚的青苔。
▲自然的形态|河石:唐家河的河道里显露出一块巨大的河石,水流在时间里创造了河石的形态,河石又将它的形态再次赋予了水。
▲自然的形态|水的形状
▲自然的形态|纪念碑:唐家河保护区内的一座老石桥,在失去它的功能性后,被自然慢慢填满。桥墩上长满了青苔,已然和自然融为一体,成为了一座自然和时间的纪念碑。
▲场所|山势
自然教育中心的场地在山体下临河的一处平地。一条溪水和唐家河交汇于此。临近场地的山露出三角形的切面,向水流蜿蜒的走势形成退让之势,自然塑造了它的形态。
从唐家河的自然中出来回到办公室开始设计工作,在众多模糊的构想中,有一点极其清晰而强烈:自然教育中心的设计是对唐家河场所的回应和捕捉,建筑最终会留给自然,并在时间中被自然去养育和塑造。
▲唐家河的石头与苔田,以及初期的方案
用清水混凝土建造这个建筑的主体是在唐家河考察时便已在直觉中确定。混凝土是人造的石材,而这个建筑仿佛应该就是躺在山脚下的一堆石片,等待时间让它长满青苔,成为自然的遗存。
▲中期方案的全貌:建筑和山体
自然教育中心的屋顶定稿为一块完整的曲面混凝土板。在靠近山体的一侧平直但向上翘起,以此回应山形在此处的陡峭,从功能上也为建筑提供阳光入射的角度;在靠近道路的一侧是起拱的曲线,用以回应河对岸山体的形态。
▲中期的方案:建筑空间和山体的关系
建筑的屋顶既是对山势的回应,也和山体一道重新塑造了场所。
▲定稿方案:建筑、树林、和山体
建筑沉入河谷,
匍匐在大地上。
在森林的缝隙处呼吸,
在河滩的石头上穿梭。
天地山水,滋养共生,成为自然。
▲正立面鸟瞰
▲沿河滩树林的建筑透视
▲公共教育入口
▲停车场看到的建筑立面透视。
▲儿童半户外戏水池
▲客房立面透视
▲咖啡厅外区
追求结构和功能上的自证性也一直是合造社的工作兴趣,自然教育中心的结构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我们的这一传统。
整个建筑的结构由一组连续的“多S”形清水混凝土墙体提供竖向构件。同时在功能上,这组由结构体自身形成的空间也成为了整个建筑的功能支撑,例如公共卫生间、楼梯间、展品储藏室、办公室、库房、设备用房等重要却隐性的服务性功能体。
▲自然教育中心一层平面
▲自然教育中心二层平面
熊猫没有历史,只有过去。它来自另一个时代,与我们短暂交会。我们深入丛林,追踪它的那几年,得窥它遗世独立的生活方式。
——乔治·夏勒,《最后的熊猫》
长久的野外生活、和濒危动物的长期相处,夏勒博士把他自己定义为在时间中与“遗迹”相遇的人。也许,我们的生活本身便在时间的遗迹处。
自然教育中心的四个公共空间分别是自然展厅、图书教室、咖啡、和食育空间。如果说公共空间是生活方式的物质化宣言,那么这个宣言正是生活的“遗迹”感。
▲自然展厅。石阵中的自然展览
▲图书/阶梯教室。
▲自然CAFE。
▲自然食育
▲建筑后山高处的瀑布 ▲“露天”的排水系统
我们希望自然教育中心的屋面排水系统也成为它感知自然的一种方式。屋面弯曲的形态本身来自水形的暗示(就像河床中顺水势而形的河石),而在弯曲面的最低点的开式汇水口会在不同的降水量时形成或汹涌或涓细的水形,构成了屋顶伸向自然的外在延续。
水声,雨声,是自然教育中心的一部分!
在我们的设想里,自然教育中心最后的建成状态应该长满青苔。除了设计方、施工方、运营方的参与和塑造,它还应该被自然所塑造。
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多次想模拟建模青苔在它所提供的场域中生长的状态,但都没有成功。那么我们就等待自然去在它建造完毕的生命周期里的塑造吧,就像唐家河的那片苔田一样!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青川县大熊猫国家公园科普宣教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地址:四川省青川县大熊猫国家公园
项目功能:自然教育中心
设计委托方: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成都励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运营顾问:行李旅宿
建筑设计:徐浪、陈东旭、魏玉、侯至冬、秦杰、曾媛媛、李俊男、雷韵、刘芷欣(实习)
结构咨询:栾栌构造设计事务所
室内顾问:赖国平、孝利
照明顾问:朱理东
水电暖相关专业咨询:邵银权(给排水)、易亚元(电气)、许立纪(暖通)
施工图合作:中地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21.05-2022.03
项目状态:土建施工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