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家版本馆丨中建西北院
阅读:1647 2024-07-13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意识的居所,是栖居的诗学。中建集团深入实施“一六六”战略路径,塑强设计领先优势。为繁荣建筑创作、增进技术交流,提升行业品牌影响力,集团微信为您带来“中国建筑大奖”评选的20项卓越项目奖(设计类)获奖作品巡展。


本期一起了解下西安国家版本馆的设计理念吧。


△西安国家版本馆


“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版本保藏传承一直是我国历朝历代的文化盛事。于2022年7月建成开馆的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由中央总馆(文瀚阁)和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将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和传承的职责,永久保藏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各类版本资源,担负着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重要使命。


△西安国家版本馆项目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在西安国家版本馆拍摄


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设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建西北院总建筑师张锦秋领衔创作的西安国家版本馆坐落于中华主脉秦岭的圭峰北麓,南倚秦岭,北望渭川,总用地面积20.0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25万平方米。


西安国家版本馆将带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载体作为版本纳入其中,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华版本资源集聚中心、西部区域中心和地方特色版本中心,为中华文化赓续传承贡献力量。


圭峰北麓  重现汉唐气象


作为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的分馆之一,西安国家版本馆着力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保藏、展示、研究与交流中心,为陕西再添一座文化新地标。整体设计以“山水相融、天人合一、汉唐气象、中国精神”为主导思想,总体格局力求方正、大气、典雅。



从圭峰之巅,海拔千五,垂目北望,一根文济轴,串联起这片静谧的山川与喧嚣的城市。西安国家版本馆总体布局充分利用山形高耸险峻的圭峰为背景,从圭峰至高点向北引出项目的轴线,面向开阔平坦的渭川,北对周代丰镐遗址,东北有始建于东晋的草堂古寺。轴线南段高地上高台筑阁,两侧依地形变化逐台错落,分置各功能区,形成中轴对称、主从有序之势,与层层山峦唱和相应,营造云横秦岭、北望渭川的诗情画意。


△文济路南望


考虑到位于汉长城遗址的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天碌阁、石渠阁均为高台建筑,设计团队决定将版本馆的文济阁置于高台之上,作为全馆的主建筑。以书库功能为主的高台,下接开放区,上承展示区与文济阁,成为全馆的枢纽,其他功能区均紧邻高台而建。



西安国家版本馆的设计,传统建筑神韵与现代建筑技术相互辉映。建筑风格上,设计团队围绕“传世工程”的定位,设计延续了古今交融的理念,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应用于设计中,主体为高台建筑。出挑的屋檐,轻盈而深远,尽显汉风唐韵,再现了传统建筑屋檐“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意境。建筑色调统一为灰白色,造型简洁而典雅。



建筑群随地势升高而逐渐升高,中轴线上的文济阁飘逸而舒展。文济阁主阁居中重楼庑殿,两侧辅阁重楼攒尖,高台墙面取意秦岭山岩,肌理粗犷质朴。站在文济阁,南可仰视圭峰之巍峨,北可眺望渭川之辽阔。东西两侧建筑,虽形态各异,但对称布置,主从有序,彰显出建筑群体的宏博与大气。这组现代建筑,既有中国精神内核,又融入了传统营造智慧与空间艺术的神韵。


整个环境设计,尊重自然生态,追求中国山水园林的素朴天然之趣。山石取自秦岭,形态拙朴,临水多用河石,坡地多用山石。根据不同功能和地形条件,设有各种叠石类型,自然展露山地风骨。



依据地形走向,设文济池;在陡起的坡地上,建中心山地园林。低处池林衬托,远处高峰耸立,更显文济阁气势恢宏,营造山水交融、馆园结合的美好景象。


阁藏秦岭  讲述丝路故事


步入版本馆园区,山水交融的园林景观令人心旷神怡,步道两旁的石榴树、秦岭特色板栗树等绿植,具有浓浓的“陕西”氛围。穿过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和汩汩喷涌的文济泉,高台之上便是充满汉唐雄风的文济阁。



走进文济阁,踏入保藏中心序厅,入口与观众流线平接,是南北两区的交通枢纽。序厅内设有电梯直通上部展示区和文济阁,而北立面的双层表皮间,设有两层廊道,巧妙地将东部科研办公与西部职工餐厅联系在一起。序厅一侧,一组长90米、高20米的四层巨型通顶书墙壮观震撼,这里集中陈放着5万册典籍不同时期的不同版本。摆放在这些典籍版本前面的是两尊寓意守护的天禄麒麟雕塑,这两尊雕塑借鉴了体现汉魏古风的汉代及南朝麒麟造型,辅之以唐代石兽的经典造型细节,综合体现了汉之雄浑、唐之华丽以及新时代之文化奋进。





在3号楼东西展厅和连廊,是版本馆的两个主展区。中华文化经典版本展(西部篇)展览面积为2123平方米,展线长728延米,展出中华经典版本1743种(以代表性出版物为主)。主要类型有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正式发行的邮票、邮资封、票证、货币、债券、契约,以及古籍、文献等。另外,展览还设置了多组场景雕塑和多媒体互动模块,使观众在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经典。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些中国典籍版本都是中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见证。通过这些展藏版本,能够穿越时空、体悟历史、洞见当代、启航未来,也能更好地在西部讲述中华文化、讲丝路故事。


修典兴藏  彰显盛世气度


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这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我国历朝历代,也都把版本保藏传承放在重要位置,从周朝的史官、秦朝的石室,到汉代的天禄阁、唐代的弘文馆,再到宋代的崇文院、明代的文渊阁、清代的四库七阁,专藏机构绵亘千年。



版本是高段位的文化载体,反映和见证着一个时代的文明成就,着眼于中华版本的永久安全保藏,让文化典籍“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这对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厚植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都具有重大意义。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