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G. Architecture x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青龙湖水质监测瞭望观景亭位于湖北省当阳市巩河水库一侧的岗地,与自然村相连。项目占地1820平米,建筑面积316平米,是巩河水厂配套的水质监测瞭望和室外景观工程。设计之初,通过与业主充分协商,结合水质监测的功能,在保证水厂运行与管理安全性的基础上,打开围墙,将部分室外区域转变为公共景观,并借由观景亭为村民提供农歇之处。」
烟雾缭绕中的观景亭鸟瞰图Aerial view
项目总图Master plan
# 观景亭空间意向的解构
Reconfiguring the Spatial Typology of the Pavilion
项目所处的巩河村村民有在自家门前扩建的习惯,每户门前的蓝色彩钢屋面不分你我,彼此相连,在连续的屋檐下,村民或独坐、或三五成群闲聊、或打两圈桥牌。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村民在农闲时并不存在统一的活动,而是指向了“停”这一行为。通过观察,并与村民协商后,我们将场地内构筑物的功能确定为停歇、观景之用。
从村民家中看到的观景亭瞭望台
Pavilion view seen from a villager's home
透过村民家看到的观景瞭望台
Pavilion view seen from a villager's courtyard
在观景亭前散步的村民
villagers walking in front of the pavilion
与此同时,由于毗邻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每逢节假日不少游客会途径巩河村,位于村尾处的场地可以俯瞰山下风景与农田景观。为了同时满足游客与本地村民的需求,如何在实现观景亭功能的同时,通过空间营造增加趣味性成为了本设计的起点。
“亭者,停也”,作为驻足停歇的空间节点,本设计将“亭”解构为“屋盖”与“台基”两个构造元素。“屋盖”顺应陡坡地形朝南倾斜,形成可停歇的风雨廊;“台基”朝北倾斜,与入口广场相连,成为可以登高望远的观景台。借助与场地呼应的“屋盖”与“台基”,设计提供了一动一静、一快一慢两种截然不同,却又相映成趣的观景体验。
拆解为屋盖与台基的观景亭
pavilion breaks down into roof and podium
东西方向错开的“屋盖”与“台基”
roof and podium elemets
在平面设计上,主入口位于场地北侧,通过入口广场与村内道路相连,场地内通过“屋盖”与“台基”在东西方向的“错位”形成了内部流线。场地东侧设有水质监测室和管理人员用房,东南角设有瞭望台,可从高处俯瞰整个自然村落。
# 结构设计
Structural Design
基于新建构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着手结构的思考。设计之初发现无论如何消解体量,作为人造物的观景亭依然与场地存在矛盾,与其被动适应,不如尝试利用拆解后的不同空间元素重构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新的场地关系来触发并引导场地内的活动。
为了强调“大屋顶”和其所指向的“停留”行为,采用了钢木结构,以木结构为主的构造体系可以强化屋顶的体积感。与此同时,为了在凸显体积感的同时不至过于“压抑”, 35米长的连续屋面中部设置了20米长的“天井”,在保留场地内原有的树木的同时增加采光。倾斜构造物的竖向结构,进一步减弱由屋顶“过长”带来的“笨重感”。南侧檐口向上抬升,与地面相距50cm,从而凸显屋面整体轮廓线,并使屋面“漂浮”在场地上。
在屋盖下赛跑的孩子
kids running under the roof
透过天井眺望的孩子
kids looking through the roof openning
在屋盖下聊天的孩子
kids sitting under the roof
为了强调“坡道”及其所指向的“登高”行为,北侧的坡道采取了与架空屋顶完全不同的结构策略。从地面直接叠砌下埋基础产生的土与石料,从而在实现场地内土方平衡的同时,使坡道成为地面的延续。增加“土坡”南侧挡土墙的高度,使其高于地面42cm,在形成花坛的同时,挡土墙顶部也成为可以休息的座椅。选择砖石为主要材料,进一步强化砌筑所产生的重量感。
大“坡道”upwards ramp
在大“坡道”上休憩的村民
villager resting on the ramp
在大“坡道”上踢球的孩子
kids playing football on the ramp
在明确了结构之后,我们并没有在屋顶下与坡道上设置任何室外家具,希望通过结构形态引导村民和游客自发地使用空间。
# 与村民的“设计对话”
Engaging in Dialogue with Villagers
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村民也通过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并发生了不少“趣事”。
被木夹板包裹的钢结构屋顶
steel structure wrapped in timber plywood
“趣事”之一有关项目的钢结构。设计之初,我们选择了将所有结构外露从而强调空间的建构特征。然而在项目接近完工时,所有外露的钢柱都被工人用木工板包裹起来。在了解原因后得知,裸露的钢结构在村民看来“不接地气”,村民根据现场自己进行了设计,并在柱脚处采用了深色的木工板进行了“拼色”,从而增加细节。另一件“趣事”也与村民自发的设计相关。由于场地北侧入口紧邻村民自宅的后院,设计之初入口仅设一条2m宽的道路与外相连。项目完工后,村民拿掉院墙,栽种了树木,形成了场地新的入口景观。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类似的“趣事”也在不断发生。村民通过自己对于景亭结构的理解,自发的对空间进行改造。
被木夹板包裹的钢结构
steel structure wrapped in timber plywood
在“木”屋面下阅读的村民
villager reading under the roof
项目投入使用之后,村民“乐见”这个从没见过的“亭子”,使我们倍感欣慰的同时也启发我们思考。如何以项目为线索让村民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环境的改造中,也应该成为“设计”的一部分,甚至与功能空间使用、材料构造等同样重要。
观景亭模型
project model
东西错动的屋面与台基
model zoom-in
项目轴测图
isometric view drawing
局部剖面轴测图
Isometric section view drawing
观景亭短剖面-1
project section
观景亭短剖面-2
project section
F.O.G. 建筑事务所 | F.O.G. Architecture
www.fogarchitecture.com
项目名称:湖北省当阳市青龙湖水质瞭望观景亭
项目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当阳市巩河村
建筑面积:316 m2
结构形式:钢木结构
设计时间:2021年9月
建成时间:2023年2月
业 主:当阳市水利和湖泊局
设计单位:F.O.G 浮格建筑设计事务所 + 华中科技大学谭刚毅教授工作室
主创设计师:谭刚毅,郑宇,曹筱袤
设计团队:侯绍凯,詹迪,雷荣华,吴雷蕾,林茂航
结构咨询:苏州元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施工图设计:容海川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宜昌市方源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摄 影:言隅建筑空间摄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