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后街公园 | 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阅读:10363 2018-06-07

磁器口正街,街巷两旁热闹喧嚣,人潮拥挤。而在马鞍山顶的磁器口后街,则是别样的静土。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磁器口后街公园已面向市民开放,这里不仅包括后街公园,还有重庆记忆博物馆、瓷工坊等。穿过条条街巷,拾阶而上,古镇变得安静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重庆记忆博物馆,馆内,以实物、图片展等形式让来者更详尽地了解古镇的千年魅力。



1
项目背景

磁器口后街公园位于重庆市沙坝区西北部磁器口古镇,占地约2.2万平米,是沙坪坝磁器口片区整体规划升级的重要一环。公园位于片区内三山(即歌乐山、凤凰山、金碧山)环绕的中心—马鞍山,是基地内海拔最高的山丘,周边视野开阔,磁器口古镇著名景点的宝轮寺以及历史悠久的歌乐山脉、凤凰山脉尽收眼底。


640.webp.jpg




2
项目策略

YES IS MORE,对场地的现状遗存及周边山水环境的充分尊重与利用是设计的根本态度,也是设计灵感的最初源泉。

项目之初,大量的采风调研,现状地形的测堪,对周边环境准确的视线分析及对保留树木的落位等均为项目后期的顺利落地实施打下较好的基础。但因场地的现状遗存状况极为复杂,包括过程中拆除的废弃烟囱,设备用房等,致使景观设计过程中结合不断变化的现状条件进行了多次修改,但无论如何调整,均以尊重和保护场地特性为根本出发点,以最小的干预方式介入到场地空间的设计中。

640.webp (1).jpg

基地为丘陵地形,高差约35余米,层层台地穿插其中,现存多条登山小路径以及遗留的建文帝庙与睡佛庙,且有保留防空洞。

场地东侧面朝古镇与凤凰山,视野辽阔;西侧山顶处面朝歌乐山完整山脉,具备极优越的观景效果;山顶南侧即可远望到宝轮寺金顶,总体景观效果佳。现状山坡北侧还保留小叶榕天然形成是树门,为保护现状树,景观路径进行多次调整。

山体局部地势过于陡峭存在安全隐患,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也多次与现场施工单位进行协商与推敲;确保最后的呈现效果既能满足甲方要求又能减少对原场地的过度调整。

640.webp (2).jpg

设计前

640.webp (3).jpg

设计后



3
实现手法

1.尊重场地的原生生态

-结合现状地形营造丰富的地势;

_利用现状林木创造空间的氛围;

_打通与周围山脉的视线通廊,实现场地空间的延展性;

640.webp (4).jpg

640.webp (5).jpg

2.尊重场地的历史积淀

磁器口后街区域不只属于一个时代,它本身便是历史层层积淀的结果。从明代关于建文帝的民间传说到清乾隆年间巴县县令王尔鉴对磁器口马鞍山的赞誉,从现场挖缺出的疑似清末的龙头雕塑到抗战时期保留下来的多个防空洞,说明项目基地存在丰富的历史背景,而设计师能做的便是对这历史积淀呈现出的空间形态加以保护并与周边自然环境进行融合,使其自然而不刻意的呈现。

640.webp (6).jpg

3.尊重在地文化

对现场遗存的调研及施工过程中的发现具当地的建文帝像与卧佛像均以不干扰的态度加以保护,设计通往其场地的道路,为在地对之有信仰的居民能延续他们以往的生活与祭拜方式。

640.webp (7).jpg




4
项目详解

设计师希望将场地打造成沿山势而展开的“桃源龙隐图”,俯仰观之,见街巷、场台、丘园、山林,错落其间,形成大隐于镇的桃源之境。

640.webp (8).jpg

640.webp (9).jpg

1.半山叠水

半山叠水区,原地貌整体呈山坡台地状,现状混凝土山路一侧为高7米的陡坎及胸径达40CM的垂叶榕。设计利用台地形成叠水景观,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增加一穿越叠水的小桥,丰富场地的空间趣味性;种植上增加了较为瘦高的丛生朴树营造挺拔的空间氛围。

640.webp (10).jpg

设计前

640.webp (11).jpg

设计后

640.webp (12).jpg640.webp (13).jpg640.webp (14).jpg




2.重庆磁场

建筑为原保留小学食堂的框架基础上加以改造,功能为景德镇瓷器展示与制作;景观保留现状大树,整合屋前空间,完善广场的集散功能。东侧观山区域设计有户外咖啡平台,地面铺装上加以指引性的标识,表达诙谐并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

640.webp (15).jpg

设计前

640.webp (16).jpg

设计后

640.webp (17).jpg640.webp (18).jpg640.webp (19).jpg640.webp (20).jpg




3 .秋山径

前山从古镇到展示馆的高差较大,高达12米,如何能从古镇顺利到达展示馆,同时对自然环境不造成影响是设计的一处难点。为能实现凤凰山上与山下古镇的视线贯通,并能与古镇的原有路径衔接,设计师设置了迂回上山的路径,并利用现状及后期增加的高大乔木,形成曲径通幽的景观效果。

640.webp (21).jpg

设计前

640.webp (22).jpg


设计后

4.展示馆

展示馆的落位选址与景观视野密切相关,因展示馆正前方即为凤凰山,其傍边的高楼对景观效果造成很大。故展示馆的选址特别利用了场地的现状大树将远处不协调的高楼加以遮挡,保证在建筑内观景时两侧的树木犹如画框,凤凰山于画框之中而不见高楼。

640.webp (24).jpg640.webp (23).jpg640.webp (24).jpg640.webp (25).jpg




5. 粗瓷小院

复杂的现状地形经过梳理后形成了多层台地,成为游客可以驻留,玩耍的休憩场地。宏观上保留了现状的台地关系以及大树,细节上保留了原有挡土混凝土柱,将其表面贴上青花瓷片,作为景观小品的一部分。后期因加入互动性的设施,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

640.webp (26).jpg

设计前

640.webp (27).jpg

设计后

640.webp (28).jpg

设计前

640.webp (29).jpg

设计后

640.webp (30).jpg

5.山顶公园

利用现状的垂叶榕形成宜人的林下空间并充分运用马鞍山的地势优点提供三面观山的观景台,打开远望歌乐山,重庆磁场,宝轮寺的视觉通廊,让游人能在山顶公园上有观,有玩,有憩。

640.webp (31).jpg

设计前

640.webp (32).jpg

设计后

640.webp (33).jpg

640.webp (34).jpg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