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到城到山
随着高铁铁路的迅速发展,许多城市的高铁站被赋予了“新区核心综合体”的规划定位。然而,当今高铁站站前广场普遍采用了“大轴线、大广场”的模式化设计,在满足高铁站集散功能和快速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千篇一律、千站一面、车行主导、非人尺度”等一系列问题。
▼国内高铁站站前广场现状
桐庐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富春江斜贯县境,乃范仲淹笔下的“钟灵毓秀之地”。桐庐高铁站为中国最美高铁杭黄线上的一站,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紧邻市区,毗邻科技城和健康城,北望富春江与桐庐县城,南倚国家森林公园大奇山,是城市未来的一大交通枢纽。
高铁开启桐庐城市印象2.0模式
以环境为导向,以“点”启动片区未来发展
零距离“绿道”换乘,开启全新生活方式
打造未来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发展范本
以山水格局为基础,打造桐庐独有韵味。
场站作为枢纽节点,引领绿道体系连接城市公共空间。
人性化体验升级,全避雨连廊及人车分流系统。
全明生态排水组织体系,体现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场站服务设施引入绿色服务建筑,打造可经营的生态景观。
杭黄铁路桐庐站站前广场设计方案通过竖向整合设计开展了与多专业的合作与协调。方案历经多次斟酌修改,最终以高铁站绿道系统为契机,结合景观场地的四大诉求“地域性、人本性、生态性、经济性”,打造了一个包含全绿地微坡景观、人车分流系统、绿色服务建筑、生态明排水体系等的多功能复合型高铁站前广场,让每一位旅客,在微缩版富春山水中开启对这座美丽城市的探索与体验。
▼最终总平面图
▼核心区域平面图
▼全人车分流系统
地下立交系统,通过竖向整合设计实现人行、车行,非机动车行车道、机动车道间的全分流,结合高铁站换乘系统打造人性化出行体验。
▼全避雨换乘体系
▼覆土服务建筑
场地内引入覆土服务建筑,打造融入自然的可经营性绿色建筑。建筑内部配置游客服务中心、茶室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性功能设施,提供给旅客、游人可欣赏桐庐山水绿地风光的悠闲候客环境。
▼公共艺术——“将来”
围绕 “旅游小环”与“旅游大环”的概念 ,以高铁站作为枢纽节点,尝试联通“从江到城到山”的一体化绿道系统,引领绿道体系连接城市公共空间,开创国内高铁站绿色出行的先河。
杭黄铁路桐庐站站前广场景观工程作为高铁站站前广场建设的一次跨专业整合的创新性尝试,对于“如何编织作为城市发展核心的高铁站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提出了全新的应对方式。项目相关的建筑、市政等设计单位均为促成本项目的落地建成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与支持,桐庐政府的高瞻远瞩更是本项目得以面世的核心推动力。正是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桐庐高铁站成功地被公认为“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里”的中国最美山水高铁站,成为桐庐城市新名片。
▼地形实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