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Perkins and Will
阅读:4952 2020-09-26
640.webp.jpg

鸟瞰示意图


2017年,Perkins and Will受松山湖高新开发区管委会的邀请,参加了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设计竞赛。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东莞市的几何中心,规划面积20.7 km²,核心区城市设计面积8.9 km²。当时,场地内70%的地块已出让或项目已落地,90%的基础设施道路已建成,Perkins and Will团队需要为7 km的狭长带设计一个具有可实施性、灵活性强的方案,将科研产业与城市生活融合在一起。未来,该产业园将成为东莞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载体、产业机构升级的龙头和产业支援服务业中心。


640.webp (1).jpg

规划策略


// 交互之城


“交互之城”是Perkins and Will团队为松山湖南岸设定的方向。场地内已有华为产业群、象山工业园等科技与产业园区,因此,方案为8.9 km²的核心区构建了“一廊三轴、一心两片”的空间架构,将产业园区融入到城市网络之中,为城市发展提供助力。


640.webp (2).jpg

规划总体结构

640.webp (3).jpg

规划系统剖析


// 一廊:湖岸环廊


“湖岸环廊”是长达8 km的滨水带型公园,是城市脊柱。湖景路之侧,方案设计了一条慢行交互的绿色动线,它与现有水道、湖景路一起构成了城市交往廊道。这条承载多种交通工具的蓝绿动线,将休闲与创新结合、生活与工作结合、场地与文化结合。


640.webp (4).jpg
湖岸环廊


// 一心:山水客厅


“山水客厅”是城市的焦点区域,面积达1.1 km²。它以真山真水为元素,融合未来科技场所,打造环湖路山水客厅。湖外成湖,使湖景与城市拓-展结合。人车分流的规划保持了湖景路的连通性。


640.webp (5).jpg
山水客厅的模型


// 两片:金多南港,智慧小镇


 “金多南港”是西片区的城市门户,利用地铁线路,规划多种线路的转乘中心,形成门户节点。轨道站点处使用TOD模式,搭建城市交通转换平台、商务活动交流平台和都市生活交往平台,形成综合型的服务中心。


640.webp (6).jpg

金多南港的模型

640.webp (7).jpg

金多南港


“智慧小镇”是依据现有用地范围和路网骨架,提出的新型街坊形态。这里的混合街区采用了共享办公的理念,使功能交织、资源共享,住客、创客、游客能在不同层次的空间形成互动。


640.webp (8).jpg

智慧小镇的模型

640.webp (9).jpg

智慧小镇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