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龙湖·椿山示范区 | 基准方中
阅读:3272 2020-11-24
理性美学是人对空间真实的“感观及感受”,强调几何形式和理想的比例。「龙湖·椿山」崇尚删繁就简的理性美学的重塑,回归空间本质,在简约与精致的碰撞中以现代雕塑感的语言形成与城市界面对话关系。兼具实用性与昭示性,彰显现代生活气息,为人们带来全新的场所体验。真 正 的 艺 术 家 都 更 倾 向 于 被 线 条、色 彩 以 及它 们 之 间 的 关 系激 发 灵 感,而 不 是 画 面 描 绘的 物 体 本 身——Piet Cornelies Mondrian / 蒙 德 里安龙湖·椿山项目落址于沈阳铁西老工业区重工南街与建业路的交汇处,毗邻城市二环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配套齐全。总体规划尊重周边场地,延续城市肌理,保证城市天际线、建筑视线,遵循城市退距及日照。提供商业、接待、休闲、门厅等功能,前期主要作为项目的示范区使用,后期继续保留并改造为商业,将更好地便利业主的日常生活。要求能达到纯精神的高度、数学的规律、理论的境界、比例的协调建筑的是利用原材料作为手段,来建立起动人的比例关系设计聚焦于如何在这个区位内以现代雕塑感的设计语言形成更好的城市界面对话关系,视线对项目价值的提升和挖掘。结合建筑自身的体块关系,用极简的几何形式切割出体块的力量感,通过空间体块的组合堆叠形成更多的空间层次,在有限的空间格局中增加体验感受,同时结合场景化语境将空间的氛围充分表达。同时多样的功能也被恰如其分的融入其中。解读场所内核,通过虚实变化的体量,使现代建筑与传统工业文明交汇。主入口通过高透玻璃打造“虚无“的具有标识性的半开放空间,使通透、自然的园林式空间,自成一片天地,与金属铝板相结合形成半私密的流动空间。在石材的边缘增加金属铝板,使收边更加挺拔。简明的线条、简单的构图、简洁的材料、细致的工艺,使建筑呈现简练质朴的姿态。闹中取静,挖掘城市中的自然,合理利用场地及空间格局,形成收放有致的内庭景观序列,让城市居住者从喧闹的城市一步步通过归家序列回归心灵的家园。将体验者带入被感知的多维空间,环境价值是体验者在场域环境中产生不同的情绪反馈。门厅部分前期承载售楼部的接待展示功能,后期将作为小区大门成为归家流线的必经重要节点。设计师将建筑克制极简主义的手法内延至门厅空间进行室内设计,保证界面的简洁及完整性,重构人与空间,营造出融文化的意蕴、自然的智慧、生活的意趣于一体的体验空间。入口门厅处进行了大门的设计,整体采用三段式进行比例划分,大门细节竖向细节采用斜三角面进行划分,同时错位韵律布置打破建筑的单一性。作为城市到园区的过渡重要节点,门厅采用对景的形式将景观引入灰空间,透视了大堂外周的建筑布置与园林景观;同时建筑高度向上延伸整个高度10.5m,使有限的空间得以无限视觉延伸。设计师为了保证完成度控制到每一个完成的节点空间以及全专业的交圈,保证了呈现细节的完整性。整体选用中灰色的石材与咖色的金属铝板、简洁的高透玻璃等具有识别性材料,摒弃繁复的细节与线脚,强调现代与精致。经过间距和比例设计,用精细化的节点图实际还原疏密有致的立面效果,为建筑立面赋予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同时也达到了设计与实景的高度还原。主材颜色选择偏白灰色的石材和仿铜色铝板做为搭配,呈现低调稳重又纯粹的建筑特质,斜切面作为主要表现元素,横向采用长短搭配齐缝密拼的方式,增强立面的体量感,用铝板凹槽划分弱化尺度,减少挑檐厚重感。这是一次积极而有意义的从方案到落地高度还原的建筑探索,“一体化设计,精细化建造”在方案的高质量落地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团队设计在项目实践中长期坚持的设计原则。
方案设计:成都基准方中有限公司成都一公司+沈阳分公司项目位置:中国·沈阳·铁西区重工南街与建业路交汇处设计团队:赵伟帅 高悦琦 成杨 孙代哲 康东宝 胡楠 戴唯 刘琪 刘飞
推荐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