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京剧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阅读:7302 2021-03-19

640.webp.jpg

本项目建设旨在打造京剧文化地标艺术品牌,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润疆中的重要作用,引领新疆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为“维护稳定、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全面实现做出贡献。同时,该项目建设也加大了乌鲁木齐市文化资源配置和乌鲁木齐市整体对文化事业的重视,提高了全民的文化素养,将乌鲁木齐市的文化事业“做大做强,集聚人气,成为乌鲁木齐市新地标”。

01 项目概况

乌鲁木齐京剧院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延安路与明华街相交处。北临明华街,东临规划路。位于三角形用地内。  

640.webp (2).jpg

△ 用地区位图

640.webp (1).jpg

本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为15239.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2341.0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5521.17平方米(京剧院主体15449.17平方米,值班室和售票室建筑面积7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6819.86平方米。由1014座(含无障碍3席)大剧场和244座会议室组成。小剧场为多功能可变剧场,座席可根据需求自由移动,可满足中小型演奏会、演唱会、时装表演、舞蹈比赛、电影放映及会议的多功能需求。       

640.webp (3).jpg

△ 园区入口实景照片

640.webp (4).jpg

△ 主入口夜景实景照片

02 设计理念

建筑风格及理念:“新中式” 地标建筑;“中正平稳、开放融合“的设计理念。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塑造乌鲁木齐的标志性建筑,体现新时代的特色。

640.webp (5).jpg
640.webp (6).jpg

△ 总体设计理念

建筑引用“四方”的概念,意喻汇聚四方,开放的理念。四合代表天合、地合、人合、己合。建筑引用“四合”概念,意喻融合四方来客,天人合一的理念。四重檐由高至低层层退距,形成“收”的态势,在重檐的每个方向的层间斗拱上分别表达了汇聚四方的形式理念。在建筑屋顶的斗拱处写下四合的篆体字,体现建筑意义的同时也増加了建筑的古韵味。

640.webp (7).jpg

△ 设计理念(形态)

七开间,《易经》把一到十分为奇数和偶数,“九”为最大奇数,是至阳的数字。我们留有一点余地,次一级,做到七开间。十折扇,在京剧文化艺术中,舞台上运用折扇对演员的身段动作能够起到辅助作用,同时,运用折扇能够表达出剧中人物的性格及喜怒哀乐。本建筑中,引用折扇这一意向及形式,将其运用在建筑立面上,形成丰富的建筑形式。“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象征着圆满。

640.webp (8).jpg

△ 设计理念(形式)

斗拱是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中的—个基础构件,斗拱既是承重构件,又是艺术构件,它的应用使建筑形成“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态势。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建筑的沿街主要立面长度约为70米,建筑屋顶引用斗拱意向,将传统的曲线斗拱变为直线,屋顶的层间柱即为斗与拱的结合。

640.webp (9).jpg

△ 设计理念(元素)

天棚采用古建筑藻井形式,设计5排,寓意五湖四海汇聚。毎个藻井为正方形,4个层次,寓意四方四合。四藻井形成整个屋面,寓意四海一家。

640.webp (10).jpg

△ 设计理念(元素)

本案采用纯铜(紫铜),应用于建筑入口处。寓意为紫气东来。紫色在古代代表着高贵、帝王之气,也代表着最纯粹的传统文化,最纯粹的京剧,让观众体会到最高级的享受。朱红色是中国传统色彩名称,朱红色是被人类所使用的古老颜色之一,证据出现在中国史前史中。

640.webp (11).jpg
640.webp (12).jpg

△ 设计理念(颜色)

03  总体分析

方案生成

将主剧场核心空间布置于基地内部,面向城市主干道中轴对称,剧场建筑中轴对称布局,形成稳重建筑体量。在建筑两端进行台阶式退让,使建筑更加契合基地并保证建筑的中轴对称,契合中轴对称,形成稳重中正的建筑形象,并呼应基地形态以及城市道路关系。在基地南侧即剧场建筑后部布置附属功能空间,保证建筑沿城市主要道路的界面完整性。

640.webp (13).jpg

△ 方案生成过程

交通流线

基地内部的交通做到剧场观众人流、观众车流、后勤、演职人员,驻场艺术团的人流和车流、后台机械物流的分流,力求不同人流、车流不交叉。

640.webp (14).jpg

△ 观影流线

640.webp (15).jpg

△ 舞台布景车行流线

640.webp (16).jpg

△ 后勤流线

640.webp (17).jpg

△ 社会活动流线

640.webp (18).jpg

△ 地下车位分析

640.webp (19).jpg

△ 消防流线

功能布局

建筑分为前区和后区两部分,建筑一层前区主要为剧场观众厅及其周边售票厅、咖啡等辅助功能,后区为演员化妆及休息区;二层前区主要为剧场观众厅及入口门厅,人流主要来向集中在二层,后区为排练、服装及演员休息区;三层前区为剧场楼座,后区为排练厅及演员休息区;四层为办公及小剧场,建筑地下一层设有停车、设备用房及库房等,可停车81辆。

640.webp (20).jpg

△ 功能分析

04 建筑设计

建筑造型美观、新颖,充分体现地域特色;体现人文环境的观赏性;体现绿色环保、节能;体现安全可靠和耐久性。设计中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力求节电、节水、节能。在设计中重视环境保护,力求环境不受污染。    

京剧院的内部空间设计延续室外的建筑风格和手法。根据不同的空间性质进行收放,材料和色彩上取材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同时选择当地特色的建筑色彩。入口大厅处藻井天花与结构有机联系,形成古典的丰富的空间体验。    

640.webp (21).jpg

△ 剧院转角透视实景照片

640.webp (22).jpg

△ 侧面贵宾入口实景照片

640.webp (23).jpg

△ 院内透视及主入口实景照片

640.webp (24).jpg
640.webp (25).jpg
△ 主剧场观众席实景照片
640.webp (26).jpg

△ 小剧场活动看台及舞台实景照片

05 技术图纸

640.webp (27).jpg

△ 总平面图

640.webp (28).jpg

△  一层平面图

640.webp (29).jpg

△ 二层平面图

640.webp (30).jpg

△ 立面图

640.webp (31).jpg

△ 剖面图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乌鲁木齐京剧院

建设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明华街以南延安路以东 

功能内容剧院、办公、车库及设备用房        

用地面积15239.00㎡    

建筑面积22794.16㎡   

地上建筑面积|15521.17㎡ 

地下建筑面积6819.86㎡      

设计时间2018年3月至2018年4月    

项目状态|已建成

设计团队

项目总负责人|初晓    

项目负责人|彭颖

主创建筑师|彭颖

建筑专业|贾洋洋、王少鹏、金羽灵、轩浩、张涛、王室程、林晓英    

结构专业李博雅、陈庆武 、王充     

给排水专业宫凯悦、孙明、田士臣、冷润海    

暖通专业王超、徐晓鹏、曹井伟、高晶、王锐    

电气专业|孟祥继、刘潇阳、魏巍、张琰、史建雷

建筑摄影|韦树祥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