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宜兴青龙山生活美学中心 | 水石设计
阅读:4041 2021-07-07

640.gif

陶本身冰冷而又坚硬,但在陶片落下的光影变化中,建筑拥有了自己的“温度”。

—— 光明·宜兴青龙山生活美学中心




项目背景

   /窑烧千年,陶誉九州/





宜兴是一个以陶/紫砂闻名世界的城市,有着上千年的制陶烧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百锤家家哀玉响,青窑处处画溪烟”,悠久不息的陶文化已经深深的融入宜兴的生命中,陶与窑成为宜兴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640.webp (1).jpg
640.webp.jpg

△前墅龙窑 

 △宜兴随处可见的叠陶装饰墙  

640.webp (2).jpg

△前墅龙窑创烧于明代,延烧至今,是宜兴地区仍以传统方法烧制陶瓷器的唯一一座龙窑(图源网络)

项目位于宜兴市丁蜀镇东西发展轴上,紧邻青龙山片区、黄龙山片区和蜀山片区,是丁蜀重要的对外形象展示窗口。从基地向外远眺,可以看到青龙山公园与黄龙山公园:这两个上千年以来制陶烧陶的采矿地,如今已改造为休闲市民公园。

640.webp (3).jpg
640.webp (4).jpg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地块是商住混合用地,有8000平方米的商业面积。总体规划方案定稿后,预留了东南角的用地给商业和示范区。示范区和商业沿东坡路有较长的城市展示面和较好的景观资源,有机会打造一个完整的城市界面。如何结合现有条件,挖掘宜兴陶文化,形成新时代的文化IP,是本次设计关注的重点。

640.webp (5).jpg

△示范区鸟瞰图




规划设计

   /整合界面,立体空间/





用地分为三个功能组团:示范区组团,样板房组团以及民宿组团。示范区部分打造与酒吧互动的营销中心,通过对内部场地的分割与重构,意欲构建一个对内围合,对外聚焦的立体活力空间,并与样板房组团紧密连接。

640 (1).gif

△方案生成分析

640 (2).gif

△体块生成分析

民宿组团是半开放的文旅街区,采用标准化的产品错落组合,对外整体考虑沿街界面形象,内部与示范区共同组成丰富的街巷水院空间。

640.webp (6).jpg

△民宿组团效果图

内与外,庭院与建筑,表皮与景观,这一系列空间组合,材料对话,让整体建筑更具文化感与辨识度。

640.webp (7).jpg

△示范区鸟瞰图




建筑设计

   /庭院深深,城市山林/





通过体块方案的设计比选,最终确定了示范区建筑形体为双“L”型组合的基本思路,围合出中心庭院。其余场地由片墙切分出四个主庭院,形成参观者由城市界面进入到建筑空间的游览路径。

640.webp (8).jpg
640.webp (9).jpg

两个“L“型的形体分别为一层的体量和二层的体量:一层的屋面形成露台,可以远眺青龙山;二层的体量局部出挑,并通过斜向的变化,凸显了建筑的体量感和雕塑感,形成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和记忆点的沿街界面。

640.webp (10).jpg


    /浮光随日,漾影逐波/



示范区的建筑体量结合景观片墙,打造了步移景异、回环曲折的空间。在入口水院中,船舫式的醉翁亭和片陶幕墙倒映在水面上,四周绿植环绕,创造出蕴含东方意境又富有生机的院落景象。

640.webp (11).jpg
640.webp (12).jpg
640.webp (13).jpg

在中央庭院中,片陶幕墙包裹着连廊,形成了光影丰富的灰空间。红的陶,绿的树,蓝的天,潺潺的流水,丰富的色彩与声音,共同组成了一幅热情洋溢的画面,形成了空间与景观的对话。

640.webp (14).jpg
640.webp (15).jpg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陶片幕墙,光影若梦;而在室内,设计模仿“窑”的形制,打造了独特的文化体验空间。

640.webp (16).jpg
640.webp (17).jpg

△传统陶窑空间 (图源网络)

 △建筑内部 一层仰望旋转楼梯

在传统的烧陶工艺中,最为核心的工序就是在接近1300℃的高温中,将土坯烧制成陶器。陶窑四周封闭,顶部采光。在宜兴美学中心中,旋转楼梯空间借鉴这一特质,形成了一个色彩温暖,光线柔和的儿童活动立体空间。在不同时刻,顶部天窗也给楼梯间落下变化丰富的光影效果。

640.webp (18).jpg
640.webp (19).jpg
640.webp (20).jpg


   /功能复合,明BAR加持/



示范区位于文旅商业街区内,未来是整个地块的生活美学中心。在示范区首层创新引入了酒吧(明BAR)功能,丰富了示范区的整体体验,也可以提升示范区的人气,鼓励更多的沟通与交流。

640.webp (21).jpg
640.webp (22).jpg
640.webp (23).jpg




立面设计

  /文化IP,精工细作/





陶文化是根植于宜兴生命中的文化,为了表达对这种文化的敬意,也为了塑造新时代的文化IP,示范区的立面设计用现代工艺将传统叠陶装饰墙解构、重构,最终运用在外立面上,曰“片陶幕墙”。

640.webp (24).jpg

片陶幕墙有两种色彩,灰陶居外,表达建筑粗犷而有力的形体关系,凸显建筑的雕塑感和体量感。红陶描内,与中心庭院的景观元素交相呼应,灵动温润,塑造热情的空间体验。

640.webp (25).jpg
640.webp (26).jpg

△灰陶 

 △红陶 

陶片的光影呈现,因为被投射面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效果。通过陶与围廊,陶与混凝土外墙,陶与玻璃,三个层次的光影变化,体现出陶片这一平常物件的建筑化应用带来的美学观感。

640.webp (27).jpg
640.webp (28).jpg
640.webp (29).jpg

△陶与实墙 

 △陶与玻璃

为了实现较轻薄的陶片效果和简洁的节点构造,陶片幕墙设计经过了多轮探索与研究。第一版幕墙图纸陶片厚度为40mm,拉结的钢索直径8mm,而普通的陶瓦厚度仅为15mm,过厚的陶片导致结构荷载过大。与幕墙沟通后,第二版深化图纸仅在钢索位置保留了较厚陶体,其余位置优化陶片厚度,但是仍没有解决安装困难的问题。

640.webp (30).jpg

△第一轮幕墙图纸 <滑动查看更多>

640.webp (31).jpg

△第二轮幕墙图纸

640.webp (32).jpg

△第三轮幕墙图纸 <最终版>

最后,我们与陶片烧制厂家反复深入沟通,确定在陶片制胚阶段就在背后设置安装卡槽,通过插销式金属连接件与钢索铆接,既保证了陶片的稳定,也保证了陶片的完整与光滑,又实现了陶片结构的“零外露”。

640 (3).gif

△陶片安装方法

由于陶片幕墙是半透明的幕墙,幕墙内侧的材料质感和间距也很重要。设计采用GRC混凝土板干挂,在混凝土板外侧再挂陶板幕墙。混凝土板和陶板的质感比较协调,共同呈现了文雅质朴的建筑效果。

640.webp (33).jpg
640.webp (34).jpg
640.webp (35).jpg
640.webp (36).jpg




展望

   /建筑塑造,历史传承/





3726片陶片,近5个月的设计建造时间,1698平方米的空间。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反复审核了土建、幕墙、景观、灯光等各个相关专业的设计图纸。得益于业主与设计师的共同坚持,项目最终实现了较高的设计完成度。

640.webp (37).jpg

△现场照片

我们希望用建筑语言诠释陶文化符号与陶文化精神的内在奥义。陶本身冰冷而又坚硬,但在陶片落下的光影变化中,建筑拥有了自己的“温度”。

640.webp (38).jpg



    /技术图纸/



640.webp (39).jpg

△总平面图

640.webp (40).jpg

△首层平面图

640.webp (41).jpg

△二层平面图

640.webp (42).jpg

△剖面图

640.webp (43).jpg
640.webp (44).jpg

△立面图


项目名称:光明·宜兴青龙山生活美学中心

建筑面积:1678㎡

建成时间:2020年

业主单位:光明地产

工作内容:建筑设计

设计团队:建筑设计七部/卓时水石

室内设计:左加设计

景观设计:罗朗景观

幕墙设计:安雷幕墙

照片摄影:胡义杰

图文编排:水石品牌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