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怀念「万科周刊」
阅读:6014 2021-04-08
如果说行业内在某一段时间曾经存在过一些精神读本的话


那么毫无疑问就是来自一本杂志

640.webp.jpg

(来源:全忠微博)
万科周刊

对于这本杂志,我也有着非常复杂的感情

我入行的时候曾经听无数人和我提起这本杂志,和我说着自己曾经在什么时候受到里面一些观点的影响

我在那个时候就想着,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一次万科总部,收藏一套万科周刊

但是人就是这样,以为很快就会实现的事情,一拖就好多年

2018年,我听说万科即将搬离,才专门打了一次飞滴去了趟万科总部,并且写了篇文字纪念:我在万科总部的一天

但是遗憾的是,万科周刊就再也没有见到过

从我入行开始没多久,万科周刊就不太对外传阅,后来没多久就停刊了

这本杂志魔幻的地方就在于,他本来就是一本房企内部的期刊

但是很多人都说这本杂志影响了万科后面的20年,影响了无数的从业者,甚至也改变了行业的某一些标准

今天我们穿越周期,带大家回看一下,差不多30年前的万科周刊,到底记录过什么
01、
这本杂志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有股出乎意料的真诚

你翻看每一期的内容你会发现,关于房地产的内容,万科周刊充满了批判主义精神

而之所以真诚那是因为万科周刊里,批判最多的是万科自己

640.webp (1).jpg

类似这样的内容和标题绝对不是标题党,里面所有的内容都在和大家剖析万科曾经犯过的错误

比如说万科当初在上海开发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万科城市花园

这个项目不论是对上海还是对万科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项目

640.webp (2).jpg

对于这样的项目,谁都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万科选择一边开发一边总结一边沉淀

其中提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盘太大,规划概念领先,但是后期的工程管理不能跟得上,从而导致成本的控制和施工的质量其实未能尽如人意

这些全部都在万科周刊内有着详实的记录,而这样的记录也为后续开发其他项目所用

640.webp (3).jpg

不论是上海万科的下一个远郊大盘万科假日风景还是异地大盘项目,都没有再犯工程管理上的问题

从此之后的万科就开启了在项目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的精神

我们翻阅万科周刊会经常看到自上而言体系内的反思

640.webp (4).jpg
不论是谁,不论大家从事着行业开发的哪个环节,都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所得投稿给万科周刊

包括一些我们认为不应该出现在周刊里的内容

比如业主因为小区维权事件被打伤,这样极敏感的话题,万科居然也放了

640.webp (5).jpg
可以想象,万科周刊当时是如何的强势且独立的存在

而这些内容成为良好的习惯,最后成了整个万科内部宝贵的知识财富

其中不少内容至今来看依然有他学习的意义

640.webp (6).jpg
比如这一片:小题大作的万科物业管理

这是一篇20多年前的文字了

从简单的文字大家可以看出那时候的万科内部号召大家学习索尼、学习松下、学习麦当劳的服务精神,重视自己的物业服务

如今我们看到各个房企都在把自己的物业模块做大上市,不知道内部是否还有这样的谦卑学习的精神

也正是这么一股的自我批判精神,万科算是少有的可以直面投诉的一家企业

包括当初推出“王石online”和“让万科在投诉中完美”两个论坛栏目,也是一样的逻辑

640.webp (7).jpg

万科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家为客户提供公开投诉论坛的公司,同时也是极少数能够让客户和老总直接对话的地产公司

“投诉万科”论坛开放后,迅速成为当时万科客户投诉、万科总部和一线跟踪投诉处理情况的主要渠道

640.webp (8).jpg
这是个完全对外开放的论坛,让每一单投诉都暴露在大众注视下,以全新的管理形式和监督机制

后来“透明化”成为万科的最具标志性文化之一

也正是因为这些机制的存在,让万科人面对投诉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如何解决而不是如何回避

万科周刊从一开始就有着非常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这是一本似乎超过商业化企业内部期刊该有的姿态存在着的杂志

但就是这么神奇的一直坚持了下来


02、
在这样的模式下,万科周刊内很多的观点至今来看依然历久弥新

640.webp (9).jpg

比如这一片:搞什么城市排名

640.webp (10).jpg

这还是那一期杂志的封面文章,一个大大的stop表达了当时万科的态度

万科虽然做了很久的老大,但其实在很早就反对排名

对城市,对企业,甚至对人进行排名,单纯的数字比较在这个行业内没有意义

认为经济学家并不应该过渡的贩卖焦虑

640.webp (11).jpg
任何一个学科都应该服务大众,而不是用来包装自己,单纯的悲观很容易,但过渡的悲观并没有太多利他的意义

回看周刊内的各个短文,颇有一丝百家争鸣的气势,这样的感觉在整个房地产行业真的好久好久没有再遇见过了

而很多的观点到最后,万科都没有停留在说的阶段,无数逻辑都纳入了企业基因,甚至不少都成为了万科标准

比如这句
640.webp (12).jpg
作为万科人一定会有感觉

我提炼文中几句话,大家反复咀嚼一下

“在93年建筑材料价格飞涨时,成本控制不免受到相当大的压力,要实现在楼市宏观调控期间也能稳定发展,就要以平均回报率为标准,而非商品价格高峰期的超额利润,重视售后的物业管理,万科要走的是一条长远看良好发展的道路,而非眼前利益...”

这个逻辑基本上改变了整个万科20年的发展模式

后来的万科内部有一条红线准则:不行贿、不囤地和不拿地王,也是来自这个理念的衍生

虽然说这样的态度也让企业受到很大的困难

640.webp (13).jpg
但也是因为这样的纲领,让万科把注意力放在对的地方,从而成为现在这样的企业

我们仔细想下

我们大陆房地产企业之所以和港资开发商不同,大家是不是或多或少都有受万科的影响

如今我们看着港资企业在市场里的没落,是不是当初都应该庆幸,万科在前面做了正确的选择,让我们有一条标准化道路可以走

源头的源头,就是因为这一本周刊


03、

当然,这本杂志有趣的一点是,虽然很犀利,但是他又足够的包容,甚至还有很多温度

万科周刊几乎可以承载任何内容

很多东西你说不清它是散文、杂文、日记、常识、游记,还是牢骚,这些在杂志内都可以找得到

640.webp (14).jpg

关心当季美食,和普通人的财米油盐的生活

640.webp (15).jpg

关心明星八卦和王家卫的电影,张爱玲的书

还有,姚牧民1993年曾在万科周刊上发表一篇《坐飞机的感慨》文章

就谈自己和王石坐在经济舱上,眼睁睁看着客户坐头等舱抱怨的故事,你可以说没什么营养,但真实有趣

还有,王石直接管理编辑部,在线催稿的日常

640.webp (16).jpg
老总王石为了让每个作家都提高产量这样说:今天请大家来,饭不能白吃,除了保证稿件质量以外,每人都得保证每周写多少个字,下面,保证一周一篇的举个手?

逢节假日,各老总们会意思意思,为周刊供几篇稿,王石还一度成为主要撰笔人,笔名帆生,直接署名为王石的文章也不在少数

640.png

总之,万科周刊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它的独特性且很难被模仿

是因为这本小小的周刊是万科人自己创办,大部分稿都是万科内部人撰写,选题格外自由,不带任何框框,按照自己的审美和意愿编辑的

这些都成为了几十年来烙印在万科身上


04
正是因为内容上的足够扎实,通过杂志本身也为万科这家企业构筑的早期的组织架构

很多人都知道,万科是少有的职业经理人团队的企业

但是大家是否知道,这样的体制架构的雏形,其实是来自万科周刊

万科周刊在创办的时候的制度一直是走在时代前言,在开办的初期就采用了科学现代的制度搭建团队

从此万科建立了中国房企内部最早也是最干净的职业经理人体系

在这样机制下的万科周刊的主编,后来每一任都是万科体系内骁勇善战的大将

640.webp (17).jpg
(来源:全忠微博)
十年后,他们和王石再次聚会,上图从右到左分别是:林少洲、丁长峰、全忠、单小海、王石、王永飙、缪川、韦业宁、陈公正...

这些人有的还在万科,有的或许已经离职,但是在那个时代,万科周刊为整个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与此同时,也是通过这本周刊,万科开始规范化自己的员工培训制度

640.webp (18).jpg

新人培训课程可以说是丰富多元化,且上课的都是大佬级别人物

包括王石的体育活动课,郁亮的财经金融课

640 (1).png
有英语角、证券知识科普、谈判技巧等等。整个知识体系自上而下的传递,从而渐渐的构筑成了万科文化

这些企业文化在各个末端都能够折射出点滴共鸣,比如说那个时期的万科式神作:万科17英里

640.webp (19).jpg

17英里,我能和这个世界保持的距离这句口号应该影响了一代地产广告人吧


我们现在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文字杠杆


大概意思就是当我们的内容足够好的时候,其实是会有杠杆撬动更大层面的蛋糕


其实我们回看万科周刊的点滴经历,在一开始坚持内容的强势之后的滚雪球效应


在一开始的坚持,从而产生出足够好的内容,成为企业专业壁垒,也成为企业发展行业准则


另外通过内容找寻好的产出者,并且形成培训体系,从而为企业甚至整个行业输出人才


仔细想想,就是一开始坚持之后的结果



05

这些事现在回忆起来似乎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仔细想象在如今的行业里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


很多的连锁反应都来自一开始的坚持,但是如今的行业土壤似乎已经不允许让我们继续做内容上的坚持


房地产越来越像金融企业,产品也越来越标准化,对待一个项目的人文主义观点,也都停留在楼书上快速略过


640.webp (20).jpg

无数地产人怀念万科周刊,是那本杂志呈现出的纯粹以及对专业的敬畏

偶尔的翻看能够唤起我们这些地产人的职业价值和从业使命

我们这一代的地产人,每个人都影响着一块土地70年的时间

万科周刊创刊于1992年,在2012年停刊了,这本杂志在这个时代里停留了20年,距离现在已经30年了

行业推动着我们快速的前进,不要忘了,我们曾经那么的固执坚持过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万科6月23日举行内部通气会,引发外界关注。在万科的深圳办公点707会议室里,董事会主席郁亮面对线上线下一众将士,颇有沙场点兵、排兵布阵之势,围绕着加速“开发经营服务并重”的发展目标,将启动一系列组织和人士安排。如组织架构方面,改组开发经营中心,区域由五个裂变成七个;人事调整方面,调整王海武、刘肖、张海三位将领,各自领命出征。
2021-06-30博志成地产观 万科  阅读:5373
6月23日,万科发布区域及人事变动消息。
2021-06-25未来可栖 万科  阅读:4635
偏好““行业洞见和自我反思”的万科,30多年来,一直在“前瞻输出”中国地产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和“下一步趋势”!
2021-04-13地产总裁参考 土地市场 万科  阅读:4875
2021年,万科·莱茵半岛又选了一种产品,还是围绕着约2934米的湖岸线,但要做成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低密洋房产品。
2021-04-01地产铿锵说 住宅地产 万科  阅读:5538
久未发声的万科不负众望,又一次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
2021-03-30经典人居 住宅地产 万科  阅读:6699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