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与众生 | 智能化医疗建筑设计的趋势
阅读:5450 2020-03-21





 

前不久,微博上出现了一个热搜:这次疫情期间让你明白了什么?


留言中最高赞的回答是: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最简单的幸福就是和家人健康和睦地在一起。


健康是人的基本诉求。而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让我们明白:没有什么,能比健康更重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起了自身的健康,也有了增强自身免疫力的意识。


此次疫情,一方面增加了个体对于健康的多样需求,另一方面也放大了各界对健康建筑资源匮乏的焦虑和担忧,面对着未来人们对健康的巨大诉求,健康建筑行业必定会加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健康科技在人们生活场所的不同应用。


突发的疫情,就像是给加速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在给各个行业带去思考的同时,也给建筑行业重新审视城市空间的机会,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规划健康的生存空间?


WELL健康建筑旨在提升人类生存空间的舒适性、推动促进健康。CallisonRTKL作为一家全球性的建筑、规划设计咨询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以健康城市为导向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研究,并试图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优化完善,希望可以切切实实的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那么,面对这次疫情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又应该如何面对?


健康需求将加速智能化医疗建筑设计


健康需求将加速智能化医疗建筑设计,数字医疗和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新型医疗对传统医疗发起的挑战,正如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设计愿景,为诊疗人群提供更为健康安全及智能舒适的诊疗环境。设计师通过巧妙的构思将更多的绿色和阳光引入室内,将明亮的空间还原给诊疗人群;同时通过采用智能室内空气净化系统保障人群的健康安全;平面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高效的人群动线:


1

将明亮的空间还原给诊疗人群


640.webp.jpg


通过各个楼层的合理布局,排布接待问询区、三个诊疗区、诊疗等候区以及医护办公室,旨在将明亮的空间还原给身处室内的诊疗人群。


640.webp (1).jpg

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效果图


2

将阳光导入室内


640.webp (2).jpg


打破传统的房间墙体结构,采用墙体+玻璃结合,运用南北纵向节点更充分的将四周的阳光导入房间。


640.jpg

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效果图


3

将绿色更好的引入室内


640.webp (11).jpg


640.webp (12).jpg



640.webp (13).jpg



通过景观视线的分析,使得室内景观与室外景观相互融合,将绿色更好的引入室内。


4

IAQ系统与人体健康


通过设计结合与人体健康的细化考量使用高效HEPA过滤器进行室内空气净化后能达到效果的先决条件:


  • 通过过滤颗粒污染物,吸附和分解污染物(PM2.5, 烟雾,香烟,VOC,甲醛和气味)到副产品水H和二氧化碳分子对空气进行处理;

  • 净化过程时间极快速;

  • 净化从净气,回风和排气中的新鲜空气(不限空气流量);

  • 室内甲醛浓度在60分钟内下降60%;

  • 室内TVOC水平在20分钟内下降40%;

  • 室内细菌数量60分钟后下降85%;

  • 室内PM2.5浓度在20分钟内下降40%;

  • 主力除臭70%-90%没有二次污染,不会由臭氧影响人体健康。

640 (1).jpg

*仅供参考待2020年第一季度最终测试实际结果


通过整个空间的平面动线分析,关键点安置IAQ可视化空气实时指数屏幕,以及IAQ移动电子设备二维码,从而实现室内空气净化保障人体健康。


640.webp (4).jpg

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效果图


5

区分人群活动动线更高效


640.webp (5).jpg
640.webp (6).jpg


空间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活动动线,区分人群并提供相对应的服务模式和独立通道,从而更加高效的提供诊疗服务。


640.webp (7).jpg

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效果图


6

IOT系统



_


智能化六维度

  • 共享理念

  • WELL人居标准

  • 楼宇/物联网设备智能化

  • 高效工作

  • 物联网分析/大数据分析

  • 物联网数据/多元业务数据


_


智能工位系统

  • 数据报告

  • 所有建筑空间总览,单一建筑空间总览,以及楼面空间分析

  • 智能空间系统——地图引擎,统计分析就诊人群,调整过度密集人群区域,合理分配就诊

  • 智能就诊人数统计,实时传输报告,灵活管理配置就诊人群进入诊室按需联动第三方设备,更智能,更高效

  • IoT联动、智能病例卡集成、智能就诊叫号、智能诊疗室地图引导、智能病例打印、智能照明 紫外线消毒集成紫外线机器人定时管理功能


_


智能会议系统

  • 智能预约

  • 智能展示

  • 智能诊疗

  • 智能会议感应等


_


AI智能访客管理系统



_


IAQMACS系統


通过互联网方式实时看到室內空气质量达到EAQ的管理目标完成对空气质量的监测(PM2.5/PM10,Temp,RH%,CO2&TVOC)


(硬件化)物联网,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会议系统预定,互动屏幕实时共享信息,系统自动链接到每个用户电子设备


(软件化)安全性软件管理覆盖,交流风险预测,实时监控


从硬件化和软件化管理定期总结产生用户使用报告,利用共有区块链和联合区块链概念实现用户体验不断升级并通过用户体验再次形成反馈报告,形成交互体验循环。


640.webp (8).jpg

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效果图


7

抗菌技术材质


现有很多抗菌专利技术的材料可以同时添加在地毯和PVC地板上,技术可保用10年。通过AATCC174测试表明:在使用带有专利技术的地面材料的空间经过24小时后,能有效抑制99%的细菌生长。


专利耐磨层技术

640.png


优异的防滑性能


640 (1).png

持久的抗污性能

640 (2).png


无缝拼接技术


专利技术允许PVC地板和地毯之间的接缝进行化学焊接,并提供卫生和安全的无缝拼接。


640 (3).png


640 (2).jpg
640 (4).png
640 (5).png
640 (6).png
640 (7).png
640 (8).png640 (10).png
640 (9).png

◎干手器说明手册

640.webp (9).jpg

2019 Q1 WELL AAP 替代遵循途径更新


对话访谈记录

640.webp (10).jpg

孙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殖医学科执行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Q

CRTKL:目前诊疗人群对医院环境和空气质量的诉求?

孙主任: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是传染病源密集的场所,病人呼吸的空气中和接触物上都会有大量的致病菌存在,这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目前医疗场所人员过度集中,空气中流动着许多细菌、微生物、粉尘、PM2.5等,这些物质经过混合后在空气中流动,相互交叉扩散,极易造成其他人员的感染,对医生和病人造成健康隐患。目前40余种法定传染病中有近35%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占传播途径的首位。因此医院室内空气监测及优化显得更有意义,优质的空气质量是诊疗场所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Q

CRTKL: 您认为优质的空气质量对于诊疗场所的重要性?

孙主任:医院作为抗击病毒的一线战场,是病毒污染源和千载感染患者的高发地区。因此,对医院环境进行专业、科学、有效的管理,是防控疫情蔓延的至关重要环节。院内防控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院感部、后勤保卫部、供应中心等多部门联动有效管理,让就诊患者安心安全就诊。


  • 门诊部封闭式管理。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入院后候诊大厅每天开窗通风、空气消毒机定期空气消毒,保证病室空气质量;人流密集的电梯等空间加强消毒;

  • 设立预检台,测量体温,了解流行病学史,对于疫情高发区域患者建议隔离至少14天后再就诊。减少陪护家属。督促患者排队间隔及候诊大厅等待区域间隔1米以上;

  • 各诊室及治疗室每天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空气消毒机定期空气消毒,保证病室空气质量;加强消毒管理,确保就诊环境安全,避免交叉感染;

  • 加强医务人员防护,洗手池备医用洗手液,就诊台常备手消液;诊室一人一诊。

  • 手术室等待区域及手术区域加强消毒。

Q

CRTKL:疫情形势下如何为诊疗人群提供更优质的健康防护环境?

孙主任:

  • 全面预约制度,提高就诊效率。优化流程,减少每个人在医院逗留时间;

  • 提前安排人员到岗,做好房间紫外消毒,物品消毒等;

  • 就诊期间保证空气流通;一人一诊,减少陪护。医护和病人都做好手消毒。更换病人即使免洗洗手液洗手;

  • 诊疗区域,每天下班后全面消毒;

  • 硬件设施:诊疗区域安装空气净化系统,新风系统,空气消毒器或紫外线灯。诊疗区域配置放置消毒液的托架。


迈向更为健康的城市永远是进行时


正如杰森·科尔本《迈向健康城市》书中所说:“迈向更为健康的城市将永远是一个推进的过程,而不是某个时间点的既成形态”。虽然,这一话题在现有背景下更显迫切,但推动公共健康,强调的是多学科间从研究到实践的合作,才能共同的推进城市的健康与公平。为此,CallisonRTKL也在付出努力。


项目设计与WELL认证团队:

Vice President Johnny Lin 林漢寜

Senior Associate  JunLu Jiang 蒋君璐


鸣谢:

上海交通大学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殖医学科执行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孙赟女士,接受CallisonRTKL专项访问


Target Solutions – Bruce Lai 黎志乐和EddyWong黄鸿伟

Mannington – MimiChung钟思乐 LEED(BD+C, ID+C, OM)AP;WELLAP提供相关技术资料支持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4月8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举办DeepSeek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题培训会,厅长王玉志、厅党组书记任海涛等领导出席,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王润晓主持。我院数智中心王耀辉应邀授课。
在建筑设计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南京長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長江都市”)积极拥抱AI技术,携手腾讯云接入DeepSeek大模型,开启了一场以智能技术驱动建筑设计创新的精彩实践。
2025-04-08長江都市 AI 科技 建筑科技  阅读:1016
中国建研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国家重大需求,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战新产业“百大工程”专项行动工作要求,着力解决国产BIM软件无“芯”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以百大工程“国产工业软件技术底座平台建设及产业化应用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产业化进程,推进科研成果在重大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
2025-04-08中国建研院 BIM 科技  阅读:2056
中建八局发展建设公司设计研究院方案创研团队始终站在行业前沿,不断深挖 AI 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创新应用潜力。凭借 Deepseek、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 以及灵感渲染等先进技术,创研团队精心搭建起一套完备且成熟的 AI 工作流程。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演进,AI 有望达成自主设计,届时将显著提升建筑设计的效率,拓展设计的创新边界,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5-04-01八局设计 AI 科技 建筑科技  阅读:1215
近日,重大设计总院已全面接入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通过与公司内部管理系统及数字化产品的的深度融合,实现AI赋能企业管理、市场经营、数字设计、智慧运维等业务场景,为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开启了新篇章。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