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百余家房企破产,工资打五折,拍卖房产……受疫情影响,2020年房企有些难。
2020年,地产人复工少了红包和开工宴,更多的是薪资打折或被裁员,甚至是企业破产要求员工另谋出路。全行业开局压力重重!
虽然线上售楼处如火如荼,售楼员转型直播快速上阵,线下渠道一夜转为线上,然而由于房源属于价位超高需人慎重思考的不动产,少了线下这环,1、2月份整个地产行业的成交并不理想。
2月底的复工,不少地产人被要求与公司“共度难关”,也有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对员工薪资进行限制或裁员。
2月23日,网传中迪禾邦集团截图称,无力支付2020年1月、2月工资,通知主动离职或只发1月工资。
2月27日,凯德集团率先宣布降薪:其董事费和基础薪资将从4月1日起降低5%-15%。所有经理级及以上级别的员工冻结涨薪。其他员工不受影响。
2月,网传某房企明示员工可另谋发展。
3月1日,媒体消息称,重庆某房企2月-4月降薪50%。
降薪离职外,一些企业从整体架构上对人员进行了调整:
2月24日发布文件的碧桂园,16项组织架构调整,29个区域合并,涉及38个高管。据称去年上半年已经优化了将近1.5万人。
某50强房企亦有网传华东区域公司解散!裁员上百人!
锦艺地产网传上海总部裁员6成。
降薪裁人的背后,折射出疫情影响下产业的停滞、库存的增加、资金的压力的上升。
和降薪裁员相应,中小房企阵营开始迅速瓦解。尤其是资金紧张或规模较小单靠几个地产项目支撑的区域型房企,如南京江北新区一家房地产公司18套房子拿出来拍卖,七八十万一套房子,即便全部售出也是杯水车薪,而实际上这家房企已经破产,目前处于资产清算阶段。
为了活下去,也有不少选择了卖身自救:
如五矿地产,3月2日,五矿地产宣布,该公司拟出售深圳坪山项目49%股权予华润置地,代价为12.863亿元。两天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消息,五矿地产拟再度转让旗下五矿地产(沈阳)有限公司100%股权。
因2019年净利润亏损超4亿元的中国电建旗下的南国置业,在经历了疫情期要求私人商铺免租,遭到业主集体维权后,2月24日,一则南国置业拟为深圳洺悦实施企业增资出让49%股权的公告出现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官网。
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2020年初至今,全国已有超百家房企破产,有时一天好几家“消失”,大多为位于二三线城市里的中小企业。
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地产行业的洗牌正在加速,无论是销售规模还是融资情况,头部效应越发凸显。2019年,TOP3、TOP10、TOP30的权益销售金额集中度分别达到近9.5%、21.4%、35.7%。
经历此次疫情,行业洗牌将会较为彻底,区域型中小房企的很多份额可能就没有了。地产行业的整体的运营及整体把控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外行再进入地产显得“格外难”。
区别于部分房企还在“一亩三分地”上看天吃饭的同时,勇于创新突破的企业早已在一些新的领域进行尝试,如上月轰动地产界的碧桂园“机器人餐厅”及 武汉网红的“餐饮机器人” ,并非一时一日突然崛起,早在2018年碧桂园就宣布进军机器人领域。恒大也在造车行业进行了不断的尝试。虽然目前这些跨界产品还都在成长过程中,但是勇于创新的企业在赋予自己更多综合实力的同时,也总是多几条出路。
跨界之外,不少企业还将地产与教育、地产与养老、地产与农业等相结合,各种特色产业园纷纷兴起。
除了转型之外,通过近几年的房企年报,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房企盈利的主业仍集中在地产业务上,头部房企超90%的营业收入来自于地产相关产业。在拼规模的同时,地产已进入到拼产品力阶段。尤其是此次疫情,住宅新的需求下,不少房企也纷纷对产品需求进行调研,并对产品进行了升级。
随着“美好生活”理念的逐步普及,购房大众对住宅的高标准要求,同样的区位,不同的产品单价差距也可能从几千到几万一平不等,“精工细作”与智能化住宅打造时代渐渐来临。
未来也必将属于那些注重客户需求,有风险意识,敢于创新综合运营能力又强的房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