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1949-2019年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与回顾
阅读:4248 2020-04-11

640.webp.jpg


1、研究意义


中国城市更新历经70年的发展历程,无论在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转型、社会民生发展、空间品质提升、功能结构优化方面,还是在城市更新自身的制度建设与体系完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天,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中国城市更新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已然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城市规划》杂志2020年第2期刊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阳建强教授等撰写的《1949-2019年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与回顾》文章,将中国城市更新70年的发展历程基于国家宏观政策背景与社会经济进程大背景进行分析研究,深刻揭示了城市更新活动背后的政治经济动因及问题产生机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背景、代表性案例、更新思想、学术活动以及更新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各个阶段城市更新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全面总结与归纳了中国城市更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新时期的中国城市更新应倡导多维价值观、多元更新模式、多学科交叉与合作、多元主体参与和共同治理的方向转型,以及通过基础理论、技术方法以及制度机制的创新,走向科学化、常态化、系统化和制度化。论文不仅为我们理解中国城市更新特定的诞生逻辑、阶段问题与经验教训提供有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为探讨未来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2、作者简介


阳建强教授自1990年代以来开始瞄准与跟踪城市更新领域前沿方向,长期不懈地持续开展城市更新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东南大学城市规划学科在城市更新方面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学术积累,早在1980-1990年代,东南大学城市更新研究团队就在吴明伟先生领导下,结合地方城市建设的需求开展了以绍兴解放路规划、南京中心区综合改建规划等为代表的一批城市更新实践,相继完成了《旧城结构与形态》《中国城市再开发研究》《中国城市土地综合开发与规划调控研究》和《旧城改建理论方法研究》等多项研究课题。阳建强教授正是在这样浓郁的学术氛围里,在吴明伟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旧城更新的理论思考与现实选择》的写作。博士毕业留校后,他带领团队继续开展城市更新方面的研究。1995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在西安召开旧城更新座谈会。会议认为城市更新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有必要成立城市更新专业学术委员会,并由与会代表推荐,成立了学术委员会筹备工作组,阳教授当时作为筹备工作8人小组成员之一参加了学术委员会的筹备工作(图1)。2016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南大学在南京联合主办城市更新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恢复成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恰逢其时,阳教授再次参加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恢复成立的筹备工作(图2)。自1990年代至今,阳建强教授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结合对我国不同时期城市更新的思考与研究,在《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等刊物相继发表《现代城市更新运动趋向》《我国旧城更新改造的主要矛盾分析》《中国城市更新的现状、特征及趋向》《后工业化时期城市老工业区更新与再发展研究》和《走向持续的城市更新——基于价值取向与复杂系统的理性思考》等学术研究成果。这些工作经历和学术积累为本次论文写作提供了良好基础。
640.png   图1|1995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在西安召开旧城更新座谈会
640 (1).png   图2|2016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东南大学在南京联合主办城市更新学术研讨会



3、四个阶段的划分与梳理


中国的城乡规划体系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其历史演化的起点突出表现为“经济计划”的“延伸”,早期的城市规划与更新活动具有突出的政府主导特征。直至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力量与社会力量不断增加,中国的城市更新开始呈现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参与和共同治理的新趋势。根据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建设宏观政策变化,论文将中国城市更新划分为相应的4个重要发展阶段(图3)。


640.webp (1).jpg   图3|中国城市更新的阶段划分

在第一阶段(1949-1977年),中国城市更新以改善城市基本环境卫生和生活条件为重点。由于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在公共财政十分紧缺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重点建设,稳步推进”的城市建设方针,优先将建设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性的城市新工业区。而大多数城市旧城区的建设,则采取“充分利用、逐步改造”的方针,仅是对原有房屋、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维修养护和局部的改建或扩建。各地城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以改善环境卫生、发展城市交通、整修市政设施和兴建工人住宅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工作。这一时期的大规模城市建设,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城市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起了积极的作用。北京龙须沟改造、上海肇家浜棚户区改造、南京内秦淮河整治以及南昌八一大道改造等,都是当时卓有成效的改造工程(图4)。

在更新思想方面,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先生在“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选址”中提出的著名“梁陈方案”,从更大的区域层面,解决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之间的矛盾,疏解过度拥挤的旧城人口,为后来整体性城市更新开启了新的思路。
640 (2).png   图4|第一阶段代表性更新案例
在第二阶段 (1978-1989年),中国城市更新重点转移至解决住房紧张和偿还基础设施欠债。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家重新明确了“城市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多种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基础性工作”的城市建设方针,要求城市政府要集中力量搞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快速发展。城市更新也随着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启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领域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城市住房紧张,满足城市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出行条件的需求,以及偿还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欠债等问题,城市更新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并针对不同类型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其中,代表性的工作包括沈阳旧城改造、合肥旧城改造、上海南京东路改建、南京市中心综合改建、苏州桐芳巷小区改造和北京菊儿胡同整治(图5)。这一时期围绕旧城改建与更新改造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1979年原国家城市建设局下达给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北京城市规划局,由9个协作单位完成《现有大、中城市改建规划》研究课题。1984年12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在合肥召开全国旧城改建经验交流会,此次会议是我国建国以来专门研究旧城改建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1987年6月,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在沈阳召开“旧城改造规划学术讨论会”。
在城市更新思想方面,吴良镛先生提出“有机更新论”,推动了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的根本性转变,为我国城市更新指明了方向,现实意义极为深远。吴明伟先生提出了系统观、文化观、经济观有机结合的全面系统的城市更新学术思想,对指导城市更新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640 (3).png   图5|第二阶段代表性更新案例

第三阶段(1990-2011年),中国城市更新进入了市场机制主导的实践探索与创新时期。在这个阶段,伴随土地有偿使用和住房商品化改革,过去进展缓慢的旧城更新获得了强大的政治经济动力。各大城市借助土地有偿使用的市场化运作,通过房地产业、金融业与更新改造的结合,推动了以“退二进三”为标志的大范围旧城更新改造。与此同时,企业工人的转岗、下岗培训与再就业成为这一阶段城市更新最大的挑战,城市更新涉及的一些深层社会问题开始涌现出来。如何实现城市更新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平衡,并为之能够提供持续高效而又公平公正的制度框架,是这一阶段留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在实践方面,这一阶段的城市更新涵盖了旧居住区更新、重大基础设施更新、老工业基地改造、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以及城中村改造等多种类型。诸如上海世博会大事件驱动的江南造船厂、上钢三厂所在的中心城黄浦江两岸功能转型和再开发;由艺术家“自下而上”聚集推动的北京798艺术区更新、上海田子坊创意区更新案例;广州市的“三旧”改造、佛山市的“三旧”改造和深圳大冲村改造;南京老城南地区保护更新和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杭州城市有机更新、常州旧城更新等项目,都是这个阶段的代表性案例(图6)。城市更新的学术研究在这一时期不断推进,进入了新的繁荣期。1996年4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在无锡召开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的“城市更新分会场”,讨论了片面提高旧城容积率、拆迁规模过大等问题,并正式成立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旧城改建与城市更新专业学术委员会”(图7)。在学术著作上,这一时期相继出版了《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现代城市更新》《当代北京旧城更新》等论著,它们作为早期系统阐述城市更新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的著作,填补了我国城市更新研究的空白。

640 (4).png   图6|第三阶段代表性更新案例

640.webp (2).jpg   图7|1996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旧城改建与城市更新委员会成立

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中国城市更新开启了以人为本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正式进入城镇化的“下半场”。过去被经济发展掩盖的隐性问题日益显像化,倒逼中国城市空间的增长主义走向终结。以内涵提升为核心的“存量”、乃至“减量”规划,已经成为了我国空间规划的新常态。在生态文明宏观背景以及“五位一体”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城市更新更加注重城市内涵发展,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活力的提升。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深圳、武汉、沈阳、青岛、三亚、海口、厦门等城市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强化城市治理,不断提升城市更新水平,出现多种类型、多个层次和多维角度的探索新局面(图8)。

640 (5).png   图8|第四阶段代表性更新案例

在学术研究方面,为了适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实践要求,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于2016年12月恢复成立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图9)。近年来学委会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与城市治理”、“社区发展与城市更新”、“城市更新,多元共享”、“复杂与多元的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和“城市更新,让人居更美好”等主题展开了广泛的学术研讨和交流。

在更新政策和制度建设方面,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做好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与此同时,顺应新的形势需求,几个重点省市在城市更新机构设置、更新政策、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

640.webp (3).jpg   图9|2016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恢复成立大会合影



4、发展轨迹与总体评价


纵观中国城市更新7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解决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环境和条件问题;到改革开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展大规模的旧城功能结构调整和旧居住区改造;到快速城镇化时期开展的旧区更新、旧工业区的文化创意开发、历史地区的保护性更新;再到今天进入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和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强调城市综合治理和社区自身发展,呈现出多种类型、多个层次和多维角度探索的新局面(表1)。
640.webp (4).jpg   表1|中国城市更新发展轨迹总结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城市更新事业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度参与(图10)。在中央政府“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下,城市更新树立了面向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等更加全面和多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地方政府在国策方针的指引下,全面开展针对旧中心区、旧居住区、老工业区、城中村以及历史街区等地区的更新改造工作,并且在更新过程中,通过为参与者提供正式的制度路径与优惠的政策支持,激励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城市更新的顺利开展。在中央政府指引、地方政府响应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私人部门与社会群体参与到城市更新中,为过去政府和市场主导的物质更新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与更持久的动力,形成了政府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城市更新机制。

640.webp (5).jpg   图10|中国城市更新的多元参与主体

城市更新制度与法律体系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为城市更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图11)。1980年代早期的三部法律,明确了城市规划的综合部署性质,并针对旧城改建,提出了合理利用、适当调整、逐步改善的原则,以及改善居住和交通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的综合要求。进入1990年代,土地有偿出让、分税制改革与住房商品化改革成为推动旧城更新运行的重要动力,“831”大限、《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更加规范了城市规划与更新活动,体现出我国空间政策的“激励”与“约束”的双重属性。在城镇化的下半场,我国城市更新的相关法律法规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在鼓励社会参与的同时,出台了棚户区改造、老工业区改造、低效用地再开发、城市双修、老旧小区改造等一系列城市更新的相关政策,从而使得城市更新工作得以健康持续开展。

640.webp (6).jpg   图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更新相关制度变迁



5、未来展望


论文最后,对中国城市更新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路径做了进一步思考,认为:在过去的70年中,城市更新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群众福祉、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内在活力以及构建宜居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积极地促进了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好,使城市更加宜居、安全、高效和持续。

640.webp (7).jpg▲   图12|中国城市更新的未来展望

但与此同时,城市更新时代的来临,无疑向城市规划和管理提出了新的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图12)。首先急需从过去单一效率主导的价值观转向基于以人为本和高质量发展的多维价值观;其次在更新模式层面,需要从过去“自上而下”的单一更新模式,转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重驱动的多元更新模式;在更新思维层面,需要从过去规划设计主导的物质更新,转向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整体复兴的综合思维;最后在制度层面,需要从过去单一的政府主导与审批的行政机制,转向权力下放、社会赋权、市场运作的空间治理模式,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下,进一步健全城市更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贯穿国家-地方-城市层面的城市更新体系,搭建常态化的城市更新制度平台,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与群众的集体智慧,保障城市更新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和高效。总之,通过城市更新基础理论、技术方法以及制度机制的创新,使城市更新工作走向科学化、常态化、系统化和制度化。
(撰稿:阳建强。全文见《城市规划》2020年第2期P9-P19,P31。)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有三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环境中的碳,分别是:可持续的能源生产、碳减排(不含能源生产)和碳封存。上述每种方法都涉及多个领域,无法通过单一渠道来解决碳问题;要想实现可衡量的影响,必须实现多方面的平衡。
2023-11-30Gensler 城市更新 净零建筑  阅读:1553
近日,以“旧地焕新的城市化探索”为主题的业内学术交流论坛在武昌四美塘铁路遗址文化公园隆重举行。
近日,中建八局二公司华中公司联合二公司设计研究院成功中标平顶山市平发产业孵化新城EPC项目,项目由八二设计实施方案、施工图设计及全过程设计管理。八二设计团队始终站在专业最前沿,在城市更新领域的探索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激发城市活力,促进城市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2023-11-01中建八局 城市更新  阅读:2007
2023年9月25日,作为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重要活动之一,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艾奕康设计与咨询(深圳)有限公司承办的“微增量城市更新的破局之辩”学术对话专场活动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凯谛思Arcadis建筑与规划董事刘严受邀出席。
2023-10-21凯谛思Arcadis 城市更新 城市规划 年会  阅读:2379
新年前夕,成都市住建局出台了《成都市城市更新设计导则》(以下简称《设计导则》)》,这是成都市首个城市更新领域的设计导则,由SADI城市更新研究中心牵头,SADI设计五院、市政工程设计所、照明工作室、A6工作室、绿建中心、观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编制。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