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工作报告》在下一阶段工作部署中提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新型城镇化概念首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定位于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和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随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今年亦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收官之年,4月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了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意见的频繁出台体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构建平台型融合式新基建,促进城市产业数字化转型
二、发挥“中心经济”功能,落实区域发展战略
在当今中国新型城镇化进入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时代,城镇化将更加重视以新型城镇化为体系性支撑,让新基建为新型城镇化赋能,以新型城镇化为物理空间上的引领布局,是为短期应对经济困难,长期促进经济升级换代的最优路径。明确以城市圈为新型城镇化重点,以“新基建”为战略基础、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产业互联网为赋能载体,探索符合时代背景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将促进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1、创新城市发展理念,搭建“聚集力模型”。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等理论从多维度阐述了区域中心与周边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为新时代背景下构建聚集力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撑。城市聚集力理论是一个包含了资源、产业、人口和空间的多层次聚合递进效应,它以资源聚集为基点,以产业聚集为核心,以人口聚集为支撑,以金融聚集为加速器,实现城市的空间聚集,打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以产业为核心、突出差异化和比较优势、发挥集聚和辐射效应的发展模式。
2、探索全要素智慧城市发展新模式。全要素智慧城市发展新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它依托于城市全要素资源整合、重构和再配置,通过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促进产业的智慧化、智慧的产业化、跨界的融合化和品牌的高端化,聚集产业+金融+科技+人才+大数据+生态+交通+土地+制度创新等全要素,推动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会化、社区带动新型城镇化,加快智慧城市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最终实现城市产城融合、智慧生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及可持续发展。
3、“中心经济”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中心经济”通过集聚和整合相关要素资源,促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中心经济”发展模式,以数字经济为驱动、以创意设计为牵引、以职业教育为支撑、以科创为动能、以供应链金融为助力,以产业互联网生态平台为赋能载体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体系,引导“中心经济”发展模式进入操作层面,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新产业、增加就业。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需要而做出的重要战略性抉择。泛华模式可以通过需求端发力、打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城市垂直产业高效融合发展,重构区域产业数字新生态,实现以数字驱动的跨行业与跨时空生产协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泛华集团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领跑者和践行者,未来将不断创新理念、推进实践,为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增长而“添砖加瓦”,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