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ARCHINA专访×张永和 | “豆浆叔”谈建筑
阅读:6936 2020-08-25

640.gif


640.webp.jpg


 keywords 

非常建筑 \ 建筑 \ 展览建造


ARCHINA建筑中国人物专栏,与城市、建筑文化产业、品牌故事、设计观点中客观存在的多重态度相关。通过对话的方式,在过往媒体积蓄的资源基础上,以更加专业的媒体身份通过进一步的提炼、整合内容核心观点,试图剥离过往刻板标签,让人物传递品牌故事,重新树立品牌形象或将引领行业潮流。



引言



随着疫情的相对缓解和盛夏的来临,线下各类活动似乎也逐渐重燃了往日的活力与生气。2020年8月11日,由广西师大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英国ACC Art Books、澳大利亚Images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的「艺术之桥2021年度系列发布会暨“视觉:专注与诱惑”艺术设计论坛」成功在黄浦江畔举办。此次,ARCHINA建筑中国作为特邀媒体参与活动,并有幸与特邀嘉宾张永和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


在本期的ARCHINA建筑中国专访里,张永和老师除了谈自己、谈建筑师、谈建筑教育,还对他目前比较关注的时间与空间、展览和建造等建筑领域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文末含小彩蛋和小福利。


640.webp (1).jpg


// 圆眼镜,白衬衫,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见到张老师的第一眼,就会觉得这些词语描述他再适合不过。


关于大家对“永和”以及“豆浆”的好奇,他的回答带着几分幽默:“这可能是我父母的一大遗憾,他们当时应该开个餐厅,或者至少把我的名字注册了,不过现在可就有点晚了(笑)。”而事实上,“张永和”的名字起源于他爷爷对于世界和平的热爱—张爷爷当时为张永和两兄弟取名“保和”以及“永和”, 寓意“保卫和平”和“永远和平”。正如张老师所说,名字虽然稍微“土”了点,可还是意义深远的。

640.webp (2).jpg

张永和 ©ARCHINA专访现场


640.webp (3).jpg


/“首先我们是盖房子的人。”


许多媒体会把建筑师和艺术家划上等号,但在张永和的眼中,建筑并非纯艺术品,建筑师首先还得是“匠人”。“盖房子”有很多实际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在基地条件和功能要求已知的情况下,怎样让建筑和周围环境发生关系,怎样让建筑变得实用,才是建筑师最应该也是最需要关注的。当然,每个建筑师也会有他们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张永和关注得更多的则是“建造”。他习惯把与之相关的所有材料、结构、使用空间等问题从设计之初就带进项目里来,而非在之后的深化过程中再带入。


“就和律师、医生一样,建筑师也是一种职业,在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是高度组织的一种活动,所以也有人称之为社会实践。”区别于艺术家作画,建筑设计需要提前做大量的组织工作,系统工程的属性则决定了边施工边设计的状态几乎没有。一旦设计想法发生改变,建筑师需要意识到建筑材料是否已经订购,是否已经下料等一系列实际的问题。由此衍生的,建筑师还需要考虑到资源浪费的问题。


640.webp (4).jpg


// “动手影响我对盖房子这件事的认识,也影响我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


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新校区,张永和希望将自己对于建筑的理解贯穿到整个校区的教育体系之中,除了校园建筑设计,他还进行了教育体系的设计。在一个美术为基础的综合大学里,课程的架构如何组织,院系如何设置都是张永和需要思考的。考虑到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他希望能把建筑当作一门基础课程开设给所有不同专业的学生。


张永和也把教育体系和建筑空间组织结合起来,用开放空间来打破专业的界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想主义,而是面对未来的社会。毕业生需要突破传统的就业机会,甚至可以创造专属于他们的新职业。

640.webp (5).jpg

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效果图 ©图源网络


640.webp (6).jpg


// “时间是可以设计的。”


大众通常认为空间可设计而时间不可设计,但张永和对时间的可设计性进行了深入探索。“人们趋向于用丰富的体验来度量时间,并非简单利用度量工具。”通过园林中直桥的时间也许不过短短几秒,但若将直桥改变成为典型江南园林中的九曲桥,在曲折空间中体验园林的韵味,通过桥的时间就大大增加了。正如第二次走相同的路会觉得轻车熟路,时间缩短,在趣味性空间中可以忘却时间,相反的,在乏味的空间中则容易感到时间漫长。


乌镇的吴大羽美术馆是张永和及团队将时间和空间结合设计的一次成功尝试。设计突破了形式上的桎梏,灵动的空间、持续变化的透视角度都为参观者提供着丰富的建筑体验。

640.webp (7).jpg

吴大羽美术馆 ©非常建筑


640.webp (8).jpg


//“展览建筑也许会在中国发展出新的方向。”


张永和认为,展览建筑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如何在展览中让参与者更接近建筑。即使将图纸、模型、视频、照片等一切传统形式加起来,也并不是建筑展览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那么如何展览建筑?方法之一就是把建造带到现场。


在2012年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张永和+非常建筑:唯物主义」作品回顾展里,张永和就带领团队把建造过程、建造方法和建造结果以最直接的形式呈现。展品分为六个模块,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建造,解决不同的问题。参观者不仅能欣赏展品,也能直接看到以各种材料和建造工艺搭建的展台,理解装置的建造过程。张老师开玩笑的说:“我们把美术馆弄得像施工现场 。”

640.webp (9).jpg

六大展台 ©摘自《展览实验建造》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建造”,非常建筑还希望传达建筑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属性,于是团队设计了餐具、家具、甚至是服装。在展览开幕当天,能惊喜的看到建筑师与美术馆工作人员同台走秀的场景。

640.webp (10).jpg

非常建筑时装秀 ©摘自《展览实验建造》

建筑项目的周期通常不确定,五年的有十年的也有,而展览建筑让整个建造过程能更高效的实现。对于很难有机会把项目从头跟到尾的青年建筑师来说,做展览可以看成是小尺度的盖房子或者说是打样,因此以做展览的形式来表达建筑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640.webp (11).jpg


//“一个建筑师最大的挫折就是房子没盖,其次当然是没盖好。”


张永和表示,建筑师当然希望房子盖出来能被大家喜欢,并且长久不断的喜欢,这就需要建筑师的设计足够吸引人和打动人。在这一点上,张老师常常会因参观者和装置的互动性而感到欣喜。


在2017年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寻找马列维奇」展览,非常建筑试图把建筑艺术扩展到人文。团队希望参观者能通过装置,找出工业生产的空间几何与俄国艺术家马列维奇的抽象画作之间的联系。六组互动装置被称作“取形器”,都由可旋转底座及取景窗口组成,参观者需通过“取形器”在空间中寻找特定几何图形。

640.webp (12).jpg

取形器和目标图形 ©摘自《展览实验建造》

有意思的是,参观者似乎更喜欢通过装置的木制镜头进行拍照或自拍。“当展区排长队时,我和同事们都很意外,参与者能喜欢,我们自然就很高兴。”虽与初衷不同,但这次的展览也以另一种形式增加了参观者与装置的互动性,让他们开始了解与关注展览的本质与理念。

640.webp (13).jpg

展览现场 ©摘自《展览实验建造》


640.webp (14).jpg


//“现在的建筑师越来越关注展览,越来越想参与到展览中来。”


在100余个展览实践中,团队精心挑选了40个案例来阐述非常建筑的建筑思想和态度,《展览实验建造》一书便应运而生了。对于张永和来说,这本书既是总结也是分享,既是探索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的过程。区别于普通的展览,非常建筑团队更希望把展览看作是直接呈现建筑的现场。无论对于建筑师、艺术家、策展人,还是其他所有对展览感兴趣的人,这本书都能成为他们汲取能量的源泉。


常建筑的步履并未停止。团队暂定明年将在深圳坪山美术馆举行“寻找”系列的探讨;另外,两个全新的装置也在筹备过程中,这次不仅仅是跟艺术家和建筑师对话,还可能跨界和电影导演希区柯克以及17世纪的荷兰画家维米尔进行对话。


后记



张永和老师的建筑是本质性的也是实践性的,正如张老师所说的,“我不是一个理论家,我就是一个实践者。”在对话过程中,张老师还给我们展示了他昨天刚从工地上照的新一轮的墙面样板,详细给我们解释了其制作工艺。他反复用“盖房子”来形容建筑,把研究和实践脚踏实地结合在一起,在项目中不断传播“建造”精神。


他会因为业主和他建筑理念上的契合而感到欣喜,也会因为作品和团队被大众所喜爱而感到满足,他的语言简单平实,他本人也十分亲切幽默。他是“建筑大师”,更是我们喜爱的“豆浆叔”。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At a critical juncture of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dual-carbon" strategy and the Digital China initiative, the authoritative 2025 "Architecture China · Top 10 Engineering Consulting Brands" list was unveiled in Shanghai on July 2nd.
2025-07-05ARCHINA Arcplus ARCHINA  阅读:1292
At a pivotal stage of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China’s "dual carbon" goals and the Digital China initiative, the authoritative 2025 "BuildingChina·Top 10 Engineering Consulting Brands" list was officially released.
2025-07-04ARCHINA ARCHINA  阅读:1094
Differing from previous editions, this year's awards introduced a groundbreaking logic: "evaluating design value through communication efficacy." True "cross-boundary influence" is only achieved when a project resonates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public, media, and professional circles.
2025-06-24ARCHINA ARCHINA  阅读:2042
he awards encompass 10 categories, with 100 projects shortlisted. They aim to identify and showcase 100 outstanding projects completed and operational in 2024,
2025-06-17ARCHINA ARCHINA  阅读:2215
不同于传统评审奖项,该榜单以真实传播效能反推设计价值——只有当项目同时获得公众关注、媒体认可与专业讨论时,才具备“破圈影响力”。这不仅为开发商和业主提供引流范本,更推动设计机构将“传播友好性”纳入创作逻辑,实现社会价值与品牌溢价的双赢。
2025-06-16ARCHINA ARCHINA 建筑大奖 建筑奖  阅读:2302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