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青年建筑设计师“金创奖”创意大赛颁奖典礼
阅读:5845 2012-11-07

\
颁奖典礼开幕

2012年11月4日,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中共杨浦区委、杨浦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建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全程策划承办的2012年上海青年建筑设计师“金创奖”创意大赛颁奖典礼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金创奖”创意大赛以“环境-文化-快乐”为主题,“创意改变生活”为核心理念。自5月12日正式启动至今历时半年,大赛组委会共计收到参赛作品280份,通过专家评审委员会三次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入围奖38名,大学生特别鼓励奖7名。

活动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本次“金创奖”创意大赛获奖作品展示。

第二部分为2012年上海青年建筑设计师“金创奖”创意大赛颁奖典礼。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设计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大赛组委会副主任柴尧迅对“金创奖”创意大赛工作作了回顾总结;中科院院士郑时龄宣读了 “金创奖”创意大赛获奖名单。其中“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大楼-巴士一汽停车库改造”以及“黑瞎子岛北大荒现代生态园”两项作品共同拔得头筹。

颁奖典礼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沈骏亲自为两项一等奖作品得主颁发奖杯、证书,以兹鼓励。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潘敏,中共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金兴明,上海市城乡建设与交通委员会副主任秦云,上海市经济信息委员会副主任刘健等为获奖人员及团队颁奖。

最后,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金创奖”创意大赛组委会主任周禹鹏讲话,他在总结大赛成绩、祝贺获奖者的基础上,对广大青年建筑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并希望设计服务专委会要进一步探索“金创奖”活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争取能创出一个在上海响当当的品牌。

本届“金创奖”创意大赛自5月12日正式启动以来,一直受到有关领导及媒体的关注和支持。此次颁奖典礼上,来自市、区有关领导、“金创奖”创意大赛”组委会、专家评委会委员、设计服务专委会会员单位、上海青年建筑设计师和青年学生代表及新闻媒体等230人莅临现场,共同见证了“金创奖”创意大赛”的圆满成功。

大赛组委会联络方式:
电    话:021-35310007、13564689041
传    真:021-35310377 

\
颁奖典礼现场

\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设计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大赛组委会副主任柴尧迅作大赛回顾总结

\
中科院院士郑时龄宣读“金创奖”创意大赛获奖名单

\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沈骏与一等奖得住合影

\
颁奖合影

\
市、区有关领导观展

\
青年建筑设计师观展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文章对于青年建筑设计师封伟在曼彻斯特建筑学院和利物浦大学在读期间的两个获奖项目进⾏了分析。这两个项目已⼴受媒体关注,但对其的论述多为最终的成果展示,并非对其背后的整个创作过程和逻辑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报道。
2025-07-02ARCHINA 青年 建筑评论  阅读:1795
11月12日,由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D)主办的2023年大师讲坛暨首届“湖南设计杯”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颁奖典礼在集团总部国际报告厅成功举行。
9月16日,2022第四届建筑数字化应用高峰论坛暨智建“SMART BIM”大赛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中电光谷建筑设计院(OVUD)3项BIM实施应用项目从国际、内地及港澳台887组参赛作品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
2022-09-21中电光谷建筑设计院 颁奖典礼 BIM  阅读:5090
12月28日,在2021年海南自贸港建筑业智慧建造高峰论坛暨海南省首届BIM技术应用大赛颁奖典礼上,海口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的 “新海港GTC与海口市国际免税城周边交通配套路网”BIM模型应用喜获大赛三等奖。本次大会以智慧建造为主题,主要目的是为海南省建筑业搭建创新平台和交流载体,有力虹吸行业人才精英、行业关键技术、行业先进理念,密切各方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包容、共享、共赢的行业生态,促进我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6月25日,由全球领先专业机构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主办的­ “RICS中国峰会2021-创新格局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服务” 在上海成功举办。作为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峰会吸引了近500位地产和建造行业的专业人士参加,近40位演讲嘉宾,结合相关领域的金融市场政策,把脉最新的行业投资动向,并围绕中国建筑业转型策略和房地产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展开深入的探讨与分享。通过专业的多角度思维碰撞,助力中国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