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AECOM “苏州设计战斗营”11月4日圆满落下帷幕
阅读:5674 2017-11-09



11月4日,AECOM 2017年度“设计战斗营”活动在苏州圆满落下帷幕。在短短的8天时间里,超过50名行业青年精英,包括来自AECOM大中华区、美国、欧洲、中东办公室的设计骨干,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代表,经过紧锣密鼓的观摩学习、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最终完成了7组各具特色的设计成果,并于4日上午进行了成果汇报,由专家评委会评出了相关奖项。 


作品回顾


方案1

“共享城市”之“无尽系统”

“我居住的空间我来设计,只是居住的形式不一样。” “无尽系统SYSTEM Infinity”是一个无限生长的体系,其设计演化了传统的设计方法,以“单元组合”成为新的空间,以定制化、弹性化和很强的适应性达到各方面的平衡。到那时,城市没有自己的房地产,也没有固定的空间,“无尽系统”的选择权在居住者手中,包括如何与邻居相处,建立了一种心目中想居住的状态。而业主只要在“无尽系统”输入数据,3D打印建筑装备就能够打印出个性化、多样性,而且一体化的空间。


方案2

“共享城市”之“共生系统”

这是一种“带盖子的培植装置”的“共生系统COEXISTENCE ECOSYSTEM ”,设计方案利用凝结滴水系统来提供自我灌溉装置,以降低土壤蒸发速率,最大化滴灌效率。通过3D打印技术把景观与周边环境整合处理,实现单体水循环和复合水循环。设计核心是“去边界化”,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就地打印,一体成型,实现不同程度上的共生。 


“共生系统COEXISTENCE ECOSYSTEM ”概念的原型就是“任何地方,任何尺寸,去掉场地边界的局限。”设计师们把多余的结构整合,把有利的系统引进,从而实现把复杂的结构简单化,减低成本,提高效率,保护环境,也降低在建设过程中的矛盾。该设计可以实现沙漠等恶劣环境下的嵌入式景观。


方案3

“共享城市”之“生态海岸线”

本组设计师们关注全球被严重改变的海岸线问题,以自然和物种生存优先的设计思维,针对红树林岸线、人工林岸线和基岩岸线,用3D打印建筑技术构建出一条“海陆全生态链”,让无序生态变得有序。同时,运用3D打印材料的可控性,减少二次碳排放,提升生态品质。设计充分考虑了海浪冲积、温度、垃圾切入、水的留驻等等因素,采取就地打印、现场作业、无人机指挥的方式,让“生态修复功能”成为未来3D打印技术的趋势。


方案4

“共享城市”之“灾害应变系统”

处理灾害最主要的是时间。当灾害发生时,面临运输困难、人力短缺、公共设施恢复缓慢、复杂环境建造困难等问题,用传统的“污水坑”、“集中外运”、“移动式处理车”等方法无法快速解决险情。设计师在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后,创造性地设计出一种“灾害应变系统R.A.I.D SYSTEM”,即用可回收的原材料和可运输的轻便的3D打印机器,根据环境定制化快速建造。只要进行3D地形扫描,像污水控制池、生物反应池等就能完成定制化组装,快速建立新型雨水排放系统、定制化河道、定制化涵洞,建立控水系统、防洪系统,同时打印快速灾害应变建筑、电力系统、基础设施、污水处理排水系统,应对差异化环境打印。不仅节省人力,而且能够快速解决灾害中的污水处理失效、管网系统中断、交通中断等各种关键性问题。


方案5

“共享城市”之“游牧城市”

“游牧城市Nomadic City”利用3D打印建筑技术,参数化地运算城市,是可循环、可移动的一种数码生活单位。该模式除了移动性,还具有适应性、有机性、再用性和永续性。“游牧城市”的“数码生活单位”就像“蜂巢”,是一种个性空间和公共空间需求的结合,相关且相通。未来,在一片空地之上,房子可以先安置再迁移——也就是“移动+再利用”的游牧特性。


方案6

“共享城市”之“云站”

“让车飞起来,解决大城市当下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的问题。”在设计方案中,“云站”是“现今+未来交通系统性革命方案——3D立体机械停车楼”。未来, “AI(无人驾驶)+BIG Date(大数据)”就是“Smart Cloud Transpotatiom(智能云站交通系统)”。


从现场设计图可以看到,从直径16.5m的碎片小空间,到直径36m的大空间的“云站”,不仅实现内置3D打印机打印施工方式,还实现了交通共享式衔接以及自生状态绿化。通过“云站”调动数据,改善现实交通系统。同时,设计还考虑了诸多细节,比如通过太阳能节省能源利用,以及通过自动化洗车、维修、智能检测等细节提供生活服务等等。


方案7

“共享城市”之“防噪音墙”

“防噪音墙Noise Barrier Wall”设计上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在面向噪音来源一侧进行墙面凹凸设计,并利用曲面增强隔音效果,融合更多功能,形成景观区、灯光区、广告区、遮蔽区、座位区、垃圾区等多功能墙面。




最后,再来回顾一下

Bootcamp的精彩瞬间吧!


©小组合照

◎中期汇报

©导师指导

©实地考察

◎3D打印成品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近日,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总承包公司联合河北工业大学马国伟教授团队共同完成了国内首个大尺度原位3D打印异形景观驿站的示范应用。该项目采用材料-结构-工艺一体化设计,融合多机器人智能协同原位打印建造技术与打印质量实时监测与自调控系统,打造园林景观3D打印技术应用示范标杆,助力建筑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MC A设计的TECLA 3D打印生态住宅入选全球17个可持续建筑代表作品。
2018年11月中旬,盈创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3D打印设备在永钢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式上线。短短一个多月,永钢不仅利用盈创3D打印建筑技术将钢厂固废打印成监测房、隔离墩、景观花池、警亭、垂直绿化墙等产品,更实现了建筑量产。
2019-01-08盈创建筑科技 3D打印  阅读:8132
绿道陈列了9座3D打印功能房,该功能房由全球首家真正实现3D打印建筑的盈创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打印而成。
2018-10-13盈创建筑科技 3D打印  阅读:7937
SOM 与美国西北大学共同合作的研究团队被美国宇航局(NASA)评选为“3D 打印人居百年挑战赛”最新阶段的五个领先团队之一。该竞赛于 2014 年启动,邀请来自于全球各地的 18 支研究团队设计自主建造的栖息地,它们将有机会成为火星或月球上的人类栖息地。
2018-08-18SOM设计事务所 3D打印 竞赛  阅读:7293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