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襟三江而带五湖”,到“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大南昌都市圈的曝光标签,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还有多少巨大潜力可以挖掘?
最高信号给出了指示:
提出南昌要做好“一山两岸三水四体现”的大文章,充分展现南昌城市魅力与活力。
“一山就是梅岭,两岸是赣江两岸,三水是指南昌的江、河、湖。
这是“十四五”规划中绘就的蓝图。
昨天与今天的对话
图片来源地道风物公众号
很宏大,它事关南昌迈进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开篇责任,它事关在做大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中展现的省会强烈担当和应有作为;
所以就要更细致,就需要先搞几个样板出来,点状开花,起到试验示范作用。
赣江新区就是那个龙头,那个样本。
作为中国第18个国家级新区,江西首个国家级新区,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为了擦亮这块招牌,赣江新区始终在夯实区域的内功砝码,“要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最核心的位置,聚力坚持错位发展,着力培育新兴产业”。
因为身负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重要突破口的重责,也因为承担着成为江西生产力最发达、智力最聚集、发展环境最完备的区域肩膀,就必然对所有进入者有着使命诉求。
赣江贯穿南昌
图片来源地道风物公众号
要知道,南昌,因赣江而生,因赣江而立,早在2000年就启动了一江两岸模式发展,进行双城开发。
“赣江边有一个鸿鹄滩,鸿鹄滩里有片烂滩涂,行人路过,没有好衣裤。”老南昌有首民谣这样唱道。
全国人民都知道,上海曾经是“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昌人的共识里,红谷滩就是那个浦东。
8平方公里的旧城内居住了40万人口,成为当时中国最拥挤的城市之一。
已珠玉在前的上海、杭州、武汉,都开始了跨江发展模式,这让同样受困于“赣江”屏障的南昌,找到了一种城市级进化的范本。
当然,政府也想号召资金雄厚、经营稳健、拥有先进的开发管理理念和扎实的资源整合实力的地产商堪此重任,与之并肩作战。
在当年的赣沪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上,绿地成为参与红谷滩新区开发第一人,成为南昌“西进”的第一个“敢吃螃蟹者”。
后来在回顾那段往事时,绿地人总说是响应号召来江西发展,当时初衷纯粹是支持。
但绿地在南昌所实现的销售额以及感知到的市场需求,超乎意料。
2001年12月,绿地滨江豪园正式启动,成为绿地进驻南昌当之无愧的“第一盘”,南昌市政府为此还授予其“红谷滩第一楼”称号。
2001年绿地滨江豪园开工仪式
绿地能站在这个历史的节点上,这是一种远见。
如同当年将南昌市行政中心全部迁至红谷滩。
这20年时间内,沿着这个脉络,又是绿地扮演起了为城市蓝图重新填色的角色,要让“让生活更美好”的心思与胆略之下,是人气、是配套、是产业、是商务、是酒店……是不断浇灌城市生长的种子。
这背后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江西省行政中心搬迁至红谷滩九龙湖。
而绿地又一次做了头部军,第一时间投资300多亿元,建设了中部地区功能最全、档次最高、多元联动的国际博览中心。
如果说,从2002年红谷滩管委会挂牌起到2012年这十年,是红谷滩第一轮开发,同年绿地的进入成了引爆者。
那么,2012年江西省级行政中心的建设是红谷滩新区第二轮开发,而绿地的进入顺理成章成了助力者。
应该说,从进入江西,到参与江西,再到升级江西,这个关键几个节点上,绿地都在提供一个同频共生的样本,已然成为南昌城市化进程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于是,当2016年南昌又给出这座城市高光点——国务院同意设立江西赣江新区,绿地的身影又一次紧随其中。
2016年6月6日,国务院同意设立江西赣江新区,赣江新区成为中部地区第2个、全国第18个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包括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临空经济区和共青城市、永修县的部分街道、乡镇,规划范围465平方公里。
于是,获批后落下的首颗种子项目,就是300亿布局,300万方的绿地·儒乐星镇-国际健康城。
效果图
当前中国的一大形势是:健康大潮崛起。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生物医药领域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高于10%;
高性能医疗器械年产业规模达6000亿;
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分别达8万亿元。
今天, 赣江新区是江西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的重要发展平台。
打头阵,当先锋,赣江新区已经发挥先行区优势:
●引进知名医疗机构落户大南昌都市圈合力打造健康幸福都市圈,推动跨区域统筹设置医疗卫生机构,鼓励都市圈内外医疗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医疗机构落户都市圈设立医疗机构。
●扩大远程医疗合作平台联结服务的城市机构范围,推进都市圈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提高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率和惠及面。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异地交流,在都市圈统一实行医师执业“区域注册”和多点执业备案管理制度,推进医疗人才无障碍流动。
如果要说一江两岸真正的延续,只有绿地300万方的地理大格局才配得上。
效果图
但实际上,建设绿地·儒乐星镇-国际健康城的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
大南昌都市圈正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和创新创意之都,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策源地和战略制高点,打造绿色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
今天的赣江新区及周边集聚了江西3/5的科研机构、2/3的大中专院校和70%以上的科研工作人员,拥有18个国家级和2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一批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其中国家级7家)。
新区还组建了中科先进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北京中关村和20所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6月,赣江新区正式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真正契合省委对赣江的点评:“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推动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南昌正搭上了产业升级的大潮,对于南昌人来说,也想搭上这趟车。
所以,就绿地·儒乐星镇-国际健康城而言,十大健康生活配套已经铺排好了你生活的每一个维度——
生态的,有7公里赣江风光带、25亿儒乐湖公园。
医疗的,有南大一附院赣江新区医院、绿地四大健康中心。
商业的,有赣文化商业街、国际会议中心、市民活动中心。
教育的,有赣江新区中学、赣江新区国际学校。
优居的,是江西首个集中供冷供暖区。
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繁华大城,一个在水、陆、空、铁、轨立体大交通纵横之下规划建设的约2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16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立体城市。
效果图
江西首个市政集中供暖城市以及江西5G物联网智慧城市标杆建设区等超前规划,筑就产城融合国家样板新区。
它所在的赣江新区,并非只是城中一个居住板块,更是一个巨无霸型城市更新项目。
城市会生长,会预知一个隐隐变革的端倪。
我们的城市在不断长大,单一核心已不能满足运转所需,在城市扩张的重要节点之上,建立新的生活圈当然是大势所趋,而每一次,第一个进入者总是绿地。
对城市边界的挑战,亦是绿地的胆略。
今天的南昌已经懂得了做大的迫切性。
2019年7月份江西省政府印发的《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大南昌都市圈的定位是: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引领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国内陆双向高水平开放试验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这其中的每一个标签已经汇入到绿地在南昌的毛细血管之中。
随便选一个在售新盘进去看看,总能在上述元素中找到一个或几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