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级长沙
谁是它的封面代表
对于长沙人来说,长沙有无数个令人骄傲的称号。
坐落于橘子洲头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是长沙人文景观最骄傲的一个符号。
452米的长沙国金中心,是名副其实的中西部综合体NO.1,以长沙之巅的形态成为建筑地标上的绝对符号。
新晋一代符号中,海信广场上的那个“超级文和友”,在一个巨形态社区里,涵盖了市井、美食和文化,是长沙十足烟火气背后的符号代言。
但在这所有的称号里,叫的最响的是被认证为世界级城市。
一个“超级大都市圈”的图腾,往往是伴随着摩天大楼而出现的。
所以,当梅溪湖拔地而一组组建筑群,这条3公里长的超级中轴就成了长沙版的超级都会封面。其中,有一个超级地标,就是60万方的绿地·麓云国际。
图源大科城规划
当然,它的背后还有一个符号,是围绕着“TOD”而形成的高端业态商务及生活场景。
这是一种风靡于全球的城市都会先进范本。
比如东京六本木,将“城市空间”与“车站空间”融合。比如纽约高线公园,通过交通线路重塑,连通着周边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建筑。
长沙,将这一模式作为全面落实世界级城市的重要途径,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绿地·麓云国际,那个超级中轴上的超级地标入场了。
世界级长沙
为什么都要看向它
现在,长沙崛起的聚光灯已经打在了梅溪湖身上。
第一个阶段,梅溪湖用环湖带来风景上的地理经济,长沙人看到了城市资源汇聚。
现在是第二个阶段,梅溪湖在城市资源的汇聚下,带来了产业的涌入。
一边是湖山图画,一边是万家灯火,怎么击穿它们?怎么激活它们?
梅溪湖中轴CBD位置示意图
梅溪湖二期超高地块示意图
绿地·麓云国际用约60万方超级地标带来了一种最前沿的生活方式。
设计上,你可以看到大师扎哈新加坡d-leed的国际社区设计的影子。
它的规划设计,需要运用垂直的立体思维,是将住宅整体上抬的设计。
你会看到从地铁站到住宅间,利用项目本身的基地高差,打造了一条“空中步道”。
映日路站(规划)地铁口分布示意图
当然在地面上,不再是传统社区冰冷的围墙,而是被放入沿街的底商,业主每天经过这条步道去地铁站,会经过咖啡馆、小广场、商业街等等,一路遇见不同的场景,几百米的步行距离,变得有趣味,这就是心理距离的缩短。
景观上,就好像是为城市留白的一处漂浮公园,有点像纽约高线公园。
点睛之笔,放在了约4万方的超级中央园林上。
效果图
绿地·麓云国际是通过这座公园的巧妙设计,把社区里的各个功能有效串接了起来。
它与梅溪湖国际新城中轴线3公里景观长廊以及梅溪湖体育公园资源互相渗透。
以“全龄化、人性化、互动化”的社区空间体验,从公共交流到路网规划,再到商业规划,去激发与社区的共生。
比如内部庭院设置三个尺度规模可观的内凹式社区广场及社区组团,而社区广场内侧设置社区大堂,还设计采用绿化平台与空中连廊将双地块互通起来。
产品上,同步的是世界最顶尖的大平层户型。
绿地·麓云国际带来了建面约129、185、244平方米三个面积段的产品。
其中,建面约244平方米的五房户型作为国际综合体的首发产品——森态大平层, 南向双套房设计下,拥有整整约63平方米的宽厅,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宽屏,还配备了24平方米的大面宽大进深阳台,用更大的尺度去对望城市的风景,仿佛消融了城市和建筑的边界。
两梯两户板式设计里,最宽的楼间距是95.5米,约百米的东距,最高楼层可以达到44层,你可以体验眺望城市的感受,就好像香港半山豪宅的最大一块价值就是在城市至高点上眺望城市。
规划上,带来的是有温度的城市单元。
梅溪湖“超级中轴”将按照立体枢纽、活力枢纽、人文枢纽三大理念,通过构建通山联水的中轴空间,设置望山观水的视线廊道,打造立体多层的空中花园,形成自成山水的城市形象。
它们为绿地·麓云国际开了个好头:都讲究开放性,也都讲究烟火气。
开放性,是这里每一处小场所,每一栋建筑物,通过互通的街道系统,串联起公共生活节点,从梅溪夜巷、多彩花圃、空中绿廊、艺术场中,都被这超级地标给串联。
只有开放了,才能将烟火气释放,让学校,医院和商业在这个定点上交织。
效果图
梅溪湖,本就有的西雅博才小学、西雅中学、岳麓区实验小学、长郡梅溪湖、周南梅溪湖中学。
西雅中学实景图
在南侧海是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建好后这边会成为主院区,并挂牌长沙市儿童医院。
周边还有步步高梅溪新天地、金茂览秀城等商业体。
正是由这一个个多元而丰富的超级空间,组成了这60万方的超级生命体。
效果图
这个空间本身就是一座微缩城市。
所以,若要检验世界级长沙的成果,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去看看绿地·麓云国际。
绿地·麓云国际
十年受感召而来,也在召唤你来
世界长沙的诉求下,长沙人必然会诞生出越来越精细化的需求,科技的、智能的、精装的、生态的、邻里的……围绕“人”的生活来设计,这种多元的生命力,是绿地到来的背景。
效果图
当骨架被拉开,当轨道交通将来自东南西北的人群拉来,作为枢纽的节点,梅溪湖上,一个“绿色、开放、文明、活力”交织的场景,诞生出属于绿地的符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