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9日下午,ELD创始人及设计总监李友友受邀参加“品牌既文化”主题论坛,并分享了他在私宅设计和空间创作方面的观点和理念。 “品牌既文化”论坛,以“品牌驱动,设计创造”为主题,聚集当下活跃的品牌与设计师及跨界尝试者们,探讨新时代的品牌文化诉求,以及当代创作者们在品牌创设过程中的思考。
李友友做客“品牌既文化”主题论坛现场图
Designer's Intro
#设计师简介
创始人/设计总监
毕业|南大及中山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
进修|中国美院现代设计高研班 & 亚太酒店设计高研班
作为“空间流动性”理论的践行者,于2014年创立李友友室内设计公司。他拥有深度的理论支持与详实的实践经验,在设计中坚持为每一个空间环境找到最合适的物料,从功能、美学与预算等多个维度考量,追求极致的设计效果与居住体验。在他看来,一个好的家宅,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能予人温暖的慰藉,其设计于极简之中投射出生活方式的丰富度。
多年来,他专注于现代简约主义的私宅设计与研究,为私人业主打造极富建筑感与空间流动感的居所,目前已为100多位客户实现理想之家。发展至今,公司业务已涵盖私宅、地产、国际学校、创意办公、公共空间、功能规划、商业会所等室内及软装设计。
Highlight Review
#精彩回顾
在本次论坛活动上,李友友分享了他在设计创作中的主要理念以及关注点。李友友十分钦佩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欣赏并认同他在建筑及室内设计方面的理念。不仅如此,他还将密斯的理论进行了当代性的延展,以及具有生活感的完善和演绎。他已经实现的主要创意包括:柔性的开放空间、微妙的流动空间以及互动的全面空间。
空间的『开放』与『自由』
以设计实现“柔性”平衡
尽管对密斯怀有强烈的欣赏与喜爱,李友友仍坚持站在当下去反思密斯在上世纪复杂的战后及工业革命背景下提出的设计理论。密斯的开放空间,是纯粹、近乎极致的,但极致开放的另一面,是对私密的侵犯与一定程度的安全感的牺牲。但是,传统住宅的分隔与围合体系,形成的防守又过于繁复严密,空间因而显得凝滞、沉闷。关于如何平衡空间的“开放”与“私密”,或者说如何拿捏空间边界遮蔽与通透的尺度,李友友在引领全球设计界一个世纪之久的开放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柔性开放空间”的设计理念。
范斯沃斯住宅 / 密斯·凡德罗
以【南航空姐私宅】为例,他谈道:“空间的开放和自由都是一种相对的状态,我们要做的,是在家宅中减除繁复的同时仍保留私密与安全感,实现「开放」与「私密」之间的一种「柔性」平衡”。
微妙的空间流动性
因地制宜打造“生活的真实情境”
在空间流动性方面,事实上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常常比较棘手,尤其在既有的建筑中改造室内空间,在【医生的家】个案中,他在设计中留出了一些“模糊地带”,“让生活的真实情境来决定最佳的使用方案”,因地制宜打造的“流动空间”也十分灵巧微妙。
基于对空间流动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李友友常常前往苏州园林,并游历其中,感受其间的院筑叠错、游廊宛转、景境融通和亭台秀逸,同时,给自己正在设计的方案一些灵感。
苏州·拙政园
“如果你把中国的客厅比喻成苏州园林的中庭,苏州园林进去之后是一个照壁,经过游廊后来到中庭便豁然开朗,中庭就是你的客厅,庭院两端就是厢房,窗户打开自然风形成对流,经过客厅到不同房间。”
同样是空间的流动,从内在气质上,李友友的设计其实更像苏州园林,两者都能令人感受到空间的游赏之趣。
全面空间 + 亲子互动
在功能需求之外,增强情感关联
“私人住宅并不只是解决功能需求,亲子关系与亲人互动才是核心问题。”
李友友在多个项目探索了如何在空间中增进互动,并且更进一步地认识到,空间的开放、流动和互动性是相通的,有着很强的内在关联性。
李友友关注如何通过对时兴材料的极致表现、结构体系的精简优化,从而呈现出空间之大,他更关注如何通过空间的处理,来增进互动,从而改善一个家的氛围。
“我们坚持极简,是因为如果空间上做了很多造型和颜色,就会强化使用者对空间的视点,而只有当你弱化这些,你与家人的交流互动才会前移,当使用者在这个空间里生活数年,生活中不断有很多东西加进去,依然会保持很舒服的空间状态。”
比如,在【广州兰亭盛荟】项目中,设计师打通了原有的卧室、客厅、阳台及厨房,形成一个开放、流通的核心公共空间,加强了各个房间之间的联通感,以及整个空间的流动性。色彩的点缀和软装的布置,也让这一空间气氛活泼中有温馨。
“每一个项目,对于设计师来说,可能只是之一,对于每个业主来说,却是唯一。”
李友友坚信私人住宅并不仅仅是解决功能需求,每一次,他都设身处地,站在每一个住宅居者的角色状态中去,感同身受其痛点,透过全方位量身定制的设计,实现居者真正的美好生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