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场 X 建筑师刘晓光:在公园逛街才是正经事
阅读:8844 2021-04-09

640.webp.jpg

640.png


640.webp (1).jpg

西单更新场区域位置


作为2021年最受瞩目的二环内城市更新项目,THE NEW 更新场的设计面临着太多需要回答的难题。

位于西单北大街和长安街的十字路口,隶属于北京商业与潮流的溯源地,极强的场所记忆之下,该如何平衡新与旧?地上是绿地公园,地下是商业空间,复杂的空间组合背后,该如何理解开放与封闭、公众与商业、城市与建筑?

建筑师刘晓光交出了答卷:或许,在公园逛街才是正经事。


640.png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Photo ©CallisonRTKL


640.webp (4).jpg
640.webp (5).jpg


Q:更新场是一个城市更新项目,所在场地有着极强的文脉和场所记忆,作为建筑师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项目的“新”与“旧”的?

A:更新与传承是同时存在的两种矛盾而合理的诉求,是社会和城市发展的永恒课题。北京是个巨大的文物式的古都,同时又承担着政治中心和现代城市职能,承受着高速发展的压力,各种矛盾必然更加突出。这个问题没有简单和标准答案,只有放归具体的语境去理解,拉开更长的时间去评判。


640.webp (6).jpg
640.webp (7).jpg

Photo ©CallisonRTKL


城市的场所精神需要相对长时间的积淀,这个过程不能以简单的“新”和“旧”衡量。我们固然需要守护城市风貌,但也同时需要认识城市空间问题的复杂性,包括新旧关系的相对性。归根到底都取决于我们的价值取向。

更新场是一个具体而微的案例,浓缩了城市发展建设的诸多相关议题。


640.webp (8).jpg
640.webp (9).jpg
640.webp (10).jpg


Q:中国已经进入存量发展的阶段,尤其在一线城市,会出现越来越多与更新场相似的城市更新项目,作为建筑师,在此类设计中您觉得最大的差异、挑战及乐趣是什么?

A:一张白纸或许有利于创作最新最好的图画,但建筑是关系的建构,不是孤立的存在。与白纸一张的设计机会相比,城市更新中的问题更加真实、具体、动态演变而错综复杂,有些就是身边和亲历的生活场景。解决这类问题既是对建筑师的能力挑战,也是设计乐趣,更是职业责任,还可能带来更大的成就感,而最大的收获我觉得是反过来得到对城市更深入的认知。

城市更新要求设计者能够设身处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是常见的感慨。如果我们能够用城市更新的智慧去引导新建筑、用设计新建筑的愿景去更新老空间,或许未来我们的城市和建筑可以不必如此频繁地更新,可以更健康持续地有机发展。


640.webp (11).jpg
640.webp (12).jpg
640.webp (13).jpg

Photo ©CallisonRTKL


640.webp (14).jpg


Q:您常使用“用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进行设计,面对更新场这样各方面都有一定独特性的建筑,您认为其核心矛盾是什么?

A:矛盾既是对问题的认知,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本身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一组矛盾,是个因时因地对各种矛盾因素甄别、构架和经营的动态机制,而不是终极的解决方案。

更新场浓缩了城市更新中一系列最典型的矛盾,首先来自场地:一侧是代表国家政治中心形象的长安街,一侧是承载传统城市商业中心活力的西单北大街;地上是城市空间,地下是商业场所;外围是城市森林,中心是商业空间。

更新场所涉及的矛盾清单包括而不限于:城市更新的新与旧、场所权属的公与私、古都风貌与现代功能、城市形象与商业意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公共领域与私属空间、精英格调与大众文化、文化产业与传统商业、园林景观与商业空间、场景策划与商业运营、空间节点与交通枢纽、开放场所与公共安全,等等。

判定主要矛盾取决于个人视点。我认为核心问题是公共空间与商业空间的关系,这是一个认知基石和出发点。


640 (1).png
640.webp (15).jpg

Photo ©CallisonRTKL


640.webp (16).jpg


Q:您是如何提取主要矛盾,并解决的?

A:每一个城市更新项目都可能是一个独特的题目,有一个专属的解答;然而如果没有一致的原则和方法,设计可能失去方向和意义。城市更新需要随机应变,不变的是立场和逻辑。

设计始于公共立场,归于公共空间。这个时候需要关注的恰恰是它的对立面的存在。


640.webp (17).jpg
640.webp (18).jpg


更新场具有公共空间和商业空间的双重属性,在城市森林公园下面做商场,是一个“桃花源”式的空间格局。以景观体验作为深藏不露的商业空间的引导和铺陈,以豁然开朗的下沉广场为场地景观提供焦点和高潮。之前貌似矛盾的点在“隐于世”的空间叙事中对号入座,转化为积极和有目的存在。


640.webp (19).jpg


在这个叙事场景之下的更新场是一个“慢空间”。时间和速度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场所设计参数。今天的公共空间同时需要“培育慢场所”和“制造快场景”。对于更新场来说,意味着并存两种商业模式:慢/静下来做意境、 快/动起来做场景。


640.webp (20).jpg
640.webp (21).jpg
640.webp (22).jpg

Photo ©CallisonRTKL


640.webp (23).jpg


Q:很多人说更新场是个“不像商业建筑的商业建筑”,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

A:更新场的功能和角色高度复合,难以按照传统的建筑类型对它加以完整和准确的定义。如果笼统地理解,更新场的公开身份和外部特征首先是公共建筑,商业是它的内部运行机制。

更新场规模小、定位高、场所特殊,要充分体现它的价值,不仅需要一些新的业态,更需要与以往不同的理念,把整体作为一个场,进行空间策划和场所运营,有机融合公共空间与商业活动,做“不像商业的商业”。


640.webp (24).jpg


场所特征的似是而非也反映着一个发展趋势。工作与生活、文化与商业,方方面面的认知和空间边界日趋模糊。商场成为博物馆、博物馆成为商场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这些现象在消解商业建筑的刻板印象,然而并不消解内在的矛盾,反而要求更清醒的认识。

我们需要坚守公共立场,但不应恪守偏见,业场所已经成为新公共空间。


640.webp (25).jpg
640.webp (26).jpg
640.webp (27).jpg

Photo ©CallisonRTKL


Q:您在之前的采访中表达过“人和人面对面交流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需求”的看法,在线上和线下商业焦灼的今天,作为建筑师,您怎么看待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的实体商业?


640.webp (28).jpg


A:如果把线上线下商业看作一对矛盾,线上与线下就不是相互替代的零和关系,而是互为补充,倒逼各自寻求不可取代的价值,共同升级演进。

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否可替代,这场疫情提供了一次世界范围、跨文化背景的检验。

实体空间不会消失,更需要思考的是一种实体空间是否会被另一种实体空间取代。


640.png
640.webp (29).jpg
640.webp (30).jpg


Photo ©CallisonRTKL


城市和建筑问题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对应着世界的不确定和价值的多元。

城市空间和建筑场所是否还可能带来秩序感和归属感?历史与现实、文化与商业、人工与自然之间如何建立有意义的关系?这些不仅是留给建筑师的抽象问题。


640.webp (31).jpg


中国走过快速的城镇化历程,从增量时代转入存量时代,遗留大量需要建筑师和城市运营者介入的问题。而更新场背靠复杂的场地矛盾,在全球化、互联网冲击及后疫情时代等一系列历史不确定性的时间点问世。

更新场携手建筑师刘晓光,打开“屋顶”,回归城市,提供消费之外的偶然与偶遇。立足一个城市更新的试验场,借助这个题目所包含的具体矛盾,提出了此时此地的解答。


640.webp (32).jpg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为深入贯彻城市高质量发展理念,开拓设计师视野,激发多模式城市更新的路径创新,日前,华建集团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环境院)特邀西班牙著名建筑师Josep Acebillo与Santiago Parramon,举办了一场主题为“Barcelona Model: Urban Recycling and Acupuncture”《通过超局部干预促进城市公共空间再生》的讲座。
纵观历史,古罗马排水渠不仅构筑了城市水系统,还连接了公共空间,促进了文明发展。这表明,基础设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塑造城市运作方式的关键。
2025-03-21AECOM AECOM 城市更新  阅读:1719
当前,城市更新和绿色低碳成为建设行业面临的两大挑战。中建八局响应国家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投资、设计、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优势,较早的将城市更新作为业务重点进行攻坚,以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带动和支撑作用的更新区域作为重点项目,深化政府合作,研究目标,制定方案,整合科创资源、产业资源、金融资源,全域谋划运作,为城市更新赋能,不断为每一座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2025-03-20八局设计 城市更新 EPC  阅读:1945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