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学之旅07期 (下) | 郭馨:数字技术在建筑、材料及装置艺术领域的研究及实践探索
阅读:5526 2021-09-27

640.webp.jpg


数字化技术大师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和他的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设想:未来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动态关系是一种对话,机器最初可以向人类学习。它的工作集中在设计的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机器学习能使计算机不断学习以产生更好的设计。

——《建筑机器》(the Architecture Machine)


郭馨老师在讲座中对“数字化、技术进步、建筑外圈中圈内圈、建筑学的演变”等知识点的呈现,让大家受益匪浅。无论是接触过数字化素养的同学,还是对数字化建筑知之甚少的同学,都能在讲座中有所感悟与启发。


640.webp (1).jpg


干货满满的讲座环节后,数字化技术引发大家对数字化思维、实际应用、景观数字化等话题的互动与交流。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Q:当初在国内的教学环境下,您学习数字化的建筑课程,并且把它当作工作的方向,这其中肯定存在阻力,譬如您是如何在工作中如何说服甲方接受该数字模式的?
 
A:甲方是希望进步的,他能看到技术和方法带来的价值所在,数字化对他而言是个机会。这个机会能让设计更有余地,能让设计师更有主动权,并能在非常关键的环节里用技术逻辑去支撑,这就是数字化的价值所在。当数字化达到效果甚至于超出预期的时候,其实甲方已经被说服了。
另外我们在和扎哈合作中发现:普通观念里扎哈是非常网红的象征,但实际上她学术性还是非常强的。建筑研究团队中会加入不同的学术的部门,譬如大数据部门,采用几何处理、算法处理的模式都能对设计实践起到补充作用。
 

640.webp (4).jpg

640.webp (5).jpg

640.webp (6).jpg


Q:实际项目里,数字化思维与传统建筑思维处于不同的维度,在实际落地的项目当中,尤其是项目前期从零到有的过程,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数字化思维又是如何与传统思维相融合的?
 
A:看了这么多数字化,我反而获得了一颗平常心,很少说项目最开始就要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运行,团队更多的会考虑到项目需要什么?项目的本体是什么?最后,应用数字化应建立在平常心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更好、更自由的运用数字化工具,在不同的阶段去发挥它的作用。
譬如做互动结构时,自然而然的是数字化规则主导的方式来做,设计与数字化是很自然的状态。工作室里很多的项目,数字化程度不高,而都与公共性相关、与空间相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作为基础,数字化的运用才能娴熟,而非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这种关系是比较良性的循环。你知道项目需要什么,然后再用数字化去实现它。



640.webp (7).jpg

640.webp (8).jpg


Q:设计里数字化思维是重要的,包括郭老师提到的主导原则,那么建筑师该如何培养数字化的思维,有无具体的方法?

A:实际上数字化思维是规则意识,做设计时能尝试挖掘设计背后的原理或是构建不同体系的关联,就像我们最开始说物质世界看起来已经被可知,但其背后系统容易被人忽视的。我们做设计的时候,也许在每次做设计时再多想一步,尝试去理解设计,它背后存在何种机制,这种机制是不是在第二个项目里有重复性?因为数字化它是构建系统的,在构建系统时,思维会存在逻辑性、规则性。
住宅是有逻辑性含于中的,这种包括住宅与人的尺度、不同的户型等特征,它内在存在着规律,有些规则没有被发掘出来,找出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并形成系统化的框架后,就可以减少许多重复性的工作。



640.webp (10).jpg


Q:景观是包含生长周期的植物,其具有生命体,但建筑不同,它如同纪念碑般的拔地而起,之后再轰然倒塌的生命周期。今天提到的数字化,我觉得是赋予建筑生命的核心,让它变成不同的造型,这是建筑的真实状态。反过来说,在景观层面应如何应用数字化呢?

A:景观方面,数字化或参数化也是景观的特点,以雕塑或景观廊架的参数化状态,通过数字化规则的方式进行设计。比如蚂蚁群,生物学家研究蚂蚁最短的觅食路径,就像我们导航一样都会计算出最短的路径。包括快递公司送快递的方式,都是数字化算法实现开始预设目标。
应用数字化技术,景观在形态上会有更多选择,譬如在有效性上增加景观路径的信息量,在工作场景里,为什么你要这么画一条路?这条路会否有更好的方式?数字化能生成多种方案让你去进行比较。


640.gif


- 课间小花絮 -

0.jpg

柏学之旅07期现场

柏涛学院提倡互相尊重,各取所长,互相包容,共同进取的团队精神,多元的自由文化及学习氛围。在这里,设计师们互相学习、博采众长、共同研究、超越自我,大家共同体验设计的快乐、生活的美好,期待创作的设计作品也能为大众、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美好。待同学们与柏涛同行,相约在下一期的柏学之旅。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近日,奥雅纳发布了一项题为《拥抱人工智能:重塑当今城市与建筑环境》的调研。结果显示,人工智能(AI)正在影响中国乃至全球城市及其基础设施设计, 中国建筑环境领域对AI工具的使用水平位于全球前列。
2025-05-14Arup奥雅纳 调研 AI 科技  阅读:1711
为深入贯彻城市高质量发展理念,开拓设计师视野,激发多模式城市更新的路径创新,日前,华建集团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环境院)特邀西班牙著名建筑师Josep Acebillo与Santiago Parramon,举办了一场主题为“Barcelona Model: Urban Recycling and Acupuncture”《通过超局部干预促进城市公共空间再生》的讲座。
近日,深圳大学、中建八局华南公司和深圳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三方联合申请的深圳市科技创新局2024年度科技研发项目“面向无人机应急救援应用的低空复杂环境视觉与雷达融合感知系统研发”通过立项,并成功获得深圳市财政资助。
2025-05-10中建八局科技 科技 立项  阅读:1587
4月26日上午,以“科技打头阵,创新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盛大开幕。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携AI智能数字人亮相科交会。
近年来,中国低空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引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提出推动安全健康发展,加速规模化落地。
2025-05-04湖北省建科院 低空经济 无人机 科技  阅读:1355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