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峰早期项目「蔚建科技」完成 A 轮、 A+ 轮共亿元融资
阅读:5840 2021-12-01

专注于研发建筑类智能机器人的「蔚建科技」日前完成 A 轮、 A+ 轮共亿元融资。


其中 A 轮由险峰K2VC领投,红杉中国、保利资本和线性资本跟投;A+ 轮由保利资本独家融资,这也是蔚建科技在过去半年中完成的第三轮融资。


融资主要用于抹灰及钢筋机器人地研发、产品化和市场推广。


2020 年建筑行业总产值达到 26 万亿元,预计 2024 年建筑行业总产值将进一步达到 34 万亿元。随着机器人在其他行业越来越普及,机器人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也逐步被验证,但机器人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却处于初期阶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建筑工人的数量却越来越少,未来机器替换人力在建筑业是大势所趋


蔚建科技创立于 2020 年 6 月份,是目前行业内唯一一家利用智能机器人解决施工场地抹灰作业的公司。创始人梁衍学在创业之初,曾深入分析了国内建筑领域各个环节机会和切入可行性,最终选择了抹灰这一细分赛道。


人工情况下,一个抹灰匠平均每天需要将 3000 斤砂浆均匀涂抹在墙体上,也因此造成了熟练的抹灰人工贵、工人断层等现象,抹灰机器人替代需求大。


目前蔚建科技推出的抹灰机器人已累计实现数万平方米的实地应用,在运作过程中,仅需一位工人协助转场及墙体边角补充抹灰,产品经多方合作伙伴验证,抹灰机器人在建筑工地的实地作业效率已稳定在人工作业效率的 5 ~ 6 倍,实验室环境下工作效率可达到人工的 10 倍。


此外,抹灰对于墙体质量的关键之处在于需要保证低空鼓率,因此抹灰时需要保持对墙面的压力。蔚建科技智能机器人在抹灰时对墙面保持 30Kg 左右的压力,相较纯人工抹灰空鼓率大致为 0.7% ~ 1.2%,蔚建科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抹灰机器人空鼓率几乎接近0 。


对于建筑机器人而言,建筑施工地面、墙面不平整,施工环境恶劣,建筑机器人依靠 AGV 自主移动的难度较大且施工精度难以达到施工标准要求,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难题。对于地面不平整问题,蔚建科技利用传感器自动感知机器人姿态并设计自动调平机构以解决;对于墙面复杂的情况,则通过 3D 视觉技术加强布料机构自适应调整能力以解决。蔚建科技还自主研发基于 BIM 模型的离线仿真软件,自动进行路径规划、生成作业程序和作业地图,并通过测距传感器自动补正实际房屋和模型之间的误差,提升抹灰机器人工作效率。


蔚建科技产品目前均处于升级迭代的研发阶段,抹灰机器人产品预计 2022 年第二季度前落地,钢筋机器人目前也在紧锣密布地研发中。除了抹灰机器人,蔚建科技目前还推出了一款钢筋机器人,用于建筑现场施工的钢筋裁剪定型。未来蔚建科技还计划横向扩展建筑工地其他工艺环节的机器人。


目前蔚建科技团队共有约 60 人,硕博比例超过 50% ,由国内外知名高校优秀人才组成,涵盖机器人、建筑工艺、控制、自主导航、视觉、IoT、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创始人梁衍学曾在日本发那科机器人研究所专注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长达十年,是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权威专家。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近日,奥雅纳发布了一项题为《拥抱人工智能:重塑当今城市与建筑环境》的调研。结果显示,人工智能(AI)正在影响中国乃至全球城市及其基础设施设计, 中国建筑环境领域对AI工具的使用水平位于全球前列。
2025-05-14Arup奥雅纳 调研 AI 科技  阅读:1725
近日,深圳大学、中建八局华南公司和深圳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三方联合申请的深圳市科技创新局2024年度科技研发项目“面向无人机应急救援应用的低空复杂环境视觉与雷达融合感知系统研发”通过立项,并成功获得深圳市财政资助。
2025-05-10中建八局科技 科技 立项  阅读:1598
4月26日上午,以“科技打头阵,创新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盛大开幕。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携AI智能数字人亮相科交会。
近年来,中国低空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引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提出推动安全健康发展,加速规模化落地。
2025-05-04湖北省建科院 低空经济 无人机 科技  阅读:1371
索缆桥梁作为大跨度桥梁的核心承力构件,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桥梁的整体结构安全。近年来,索缆桥梁运营安全正面临多源风险叠加挑战:从设计阶段的无加劲纵梁吊杆拱桥的结构冗余度不足、施工中防腐措施不到位等质量隐患,到长期服役中的材料老化、重载交通加速疲劳劣化;从传统检测手段难以捕捉锚固松动等隐蔽病害,到突发火灾、地震等极端事件威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亟待突破。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