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3月25日,中南建筑设计院与中建四局举行数字化建造技术交流会。
交流会现场
中南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霆,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剑华,中建四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易文权,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黄晨光以及相关技术负责人出席会议,双方就行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进行技术交流。
中南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霆
李霆对易文权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中南建筑设计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构想及数字化转型等相关情况,并作了题为《一模到底 无图建造——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平台建设》主题分享。
他指出,数字化转型首先是“人”的转型,要求具有数字化“思想”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目前一些企业干部的思想还停留在信息化时代,不清楚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区别;数据(Data)是客观的,数字化管理是从海量的数据中自动采集提取相关的数据进行管理;而信息(Information)往往是人工采集、人工录入的,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从信息化管理到数据治理是一场革命。其次是工具的数字化升级换代,要换成适应数字化要求的硬件和软件,其中硬件是云平台,没有“云化”就没有真正的数字化;而软件应是打通全部流程的一体化的协同工作软件。最后必须是数字化的产品,数字化的产品是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的最显著的标志。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标志首先是无图设计、无图建造。无图建造是实现智能建造的基础和前提。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成功之路在于加快向一体化的制造业转型。
但是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因为碎片化的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和软件系统导致工程项目存在大量的数据孤岛,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和效率。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引入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消除一切数据孤岛,全程保持唯一(统一)数据源。
“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一个模型干到底、一个模型管到底”的功能,最终实现无图设计、无图审批、无图招标、无图建造、无图结算、无图审计、无图运维。引入PLM平台,还将彻底改变碎片化的工程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倒逼碎片化的建筑业向一体化的制造业转型。这将大大促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符合行业发展方向,具有建立标准、打造标杆、重塑行业、发展产业的潜力。
中南建筑设计院与中建四局共同打造的湖北省疾控中心项目也将充分应用PLM平台,建立了跨专业、跨企业、全流程的统一管理和协同平台,打造全过程无缝衔接的数字化建造项目。
中建四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易文权
易文权表示,中建四局很珍惜与中南建筑设计院在湖北省疾控中心项目上的数字化合作。他指出,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向是没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白相关方的需求是什么,要搞清楚新在那里?好在哪里?BIM没打通,设计一年,建造三年,使用五十年,要打通。要宣传全生产周期的数字建造。PLM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我们应该基于设计、建造、运维的角度来进行项目全过程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建设,确保建设各方及时、准确地共享设计数据,最终实现从设计到建造的端到端的协同;通过PLM数智赋能,助力行业双碳目标的实现;通过PLM为终端客户高效高质运维提供便利,节约社会资源和时间成本。
目前,大多数建设项目没有全生命周期的考虑。我们作为设计和建设方,现在可以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实现更优的设计、更少的工期、更高的效率、更低的费用,尽我们所能节约社会成本,也算是我们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成果是干出来的,不是总结出来的。靠总结出成果就是包装,不能靠包装出成果。我们能不能做点儿不一样的事?中建四局将以在建项目为载体,全面落实数字化建造技术应用,坚持科技强企,以创新发展带动转型,全力以赴搭建数字化建造平台,助力双方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南建筑设计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剑华
杨剑华指出,新时代创造新理念,也将推动历史性的变革。PLM对于双方而言,不是以利润为导向,而是创造新的生产模式,实现更低成本、更加低碳、更具效率的建筑作品,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
运用PLM平台打造的湖北省疾控中心项目在建筑工程领域独树一帜,希望双方做细做足做实,将数字化与建筑真正融为一体,保质按期完成项目。它的成功落地将在全行业成为模范项目、标杆项目。
我们对中建四局充满信心,让我们共赴美好的未来。
会上,工程数字技术中心主任张慎博士介绍了中南建筑设计院PLM平台的实践和探索,他以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基于统一的数据源,建立了跨专业、跨企业、全流程的统一管理和协同平台,支持全专业三维协同工作,支持上下游企业基于同一个模型进行实时沟通协作。
武汉市新一代天气雷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平台
中建四局华中公司武汉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宇飞介绍了双方在省疾控中心项目上的数字化合作情况。
中南建筑设计院与中建四局对行业发展方向研判和变革精神高度一致,双方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希望双方不断深化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优势互补,推动双方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谱写共赢发展的新篇章。
合影留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