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
很少有建筑构件像屋瓦这样,性子淡定,风格变幻。
杭州桃李春风
感伤派李商隐在檐下听雨时,写下: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另一个时空,宋人叶采的家中,麻雀在瓦上听风。听得烦了,飞下来,由着性子到叶采的书桌上逛逛,一并落下来的还有点点杨花。叶采倒也不计较,光景正好,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天津桃李春风
至于我等寻常人,则总是莫名由“瓦”联想到江湖人士。
长沙青竹园
不说上房揭瓦偷窥的老套路,只说高手们没事跑到屋顶上,就知道要放大招了。屋顶空气好,光线足(就算晩上也必定月明星稀),这般从容光景下,更显得自己轻功了得一一在响瓦上,不仅如履平地,竟还能打得悄无声息。
安吉桃花源
2
说来,瓦的确也不是没有故事的同学。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三千年前的西周。
陕西八百里秦川腹地的西周遗址出土可以做个证:此时,瓦的组合已经被钻研得很完美。板瓦、筒瓦各司其职,圆润的瓦当则妥妥地给屋顶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杭州和庐
板瓦弧度平缓,列队仰望天空,劝导雨水的流经:走吧,走吧,你总要学着自己长大;半圆的筒瓦俯身,理性地护住板瓦与板瓦间的缝隙,筒瓦与筒瓦间,榫头相勾连。
义乌桃花源
他们又保持着自我的独立,倘一片瓦不幸破碎,依依惜别之后,新瓦补上,一切如故。
瓦当一面护住建筑的木椽头不受雨雪侵蚀,一面展示一国的审美一一从战国起,诸国就开始在瓦当上大做文章。燕国流行饕警纹瓦当,饕警是古代一种凶猛的怪兽,燕国虽则弱小,心看来很大;而齐国瓦当的典型纹样,树木纹,典型的大国风范,寥寥几笔弧线,分分钟PK掉今日的极简主义。
到了汉代,瓦当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年代。图像瓦当丰富至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且将前朝的图像加以发挥。不但如此,汉代还华丽丽地创造了 “字当”—— 用文字作为装饰的瓦当。
杭州桃花源
叁
至于瓦自己的世界,终究还是清净的。
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
那个初冬的早上,陆游推开门,空气冷冽。屋上瓦被覆上了一层薄霜。清浅的霜色似乎给瓦色的青黛笼上了一层雾气,再过一会儿,太阳出来,它们就消散了。陆游想起唐人张籍的那句“愿为石中泉,不为瓦上霜”,笑笑。
杭州桃源小镇
瓦上霜易逝,瓦却屹然不动,守护着家园。
杭州桃源小镇
结语
鳞次栉比黛瓦青,焚香品茶听雨漏。瓦在岁月的长河中,屹然不动,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守护着家园。
无论是兼顾传承与创新的杭州凤起潮鸣,还是杭州江南里、杭州桃李春风、舟山玫瑰园等,绿城营造的每一座中式宅院,皆以传承千年传统之美为出发点,雕琢屋檐下的理想生活。
△杭州凤起潮鸣
△杭州江南里
△杭州桃李春风
△舟山玫瑰园
☜左滑查看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