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 | 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当选。
阅读:4816 2022-05-19

在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当选。

     

640 (14).jpg

江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


江亿是人工环境工程学科的倡导者之一。该学科旨在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为人类创造各种适宜的室内物理环境。围绕此目标,江亿系统地参与了该学科基础理论、基础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完成了多项核心技术研究,并直接主持了上百项人工环境工程项目。他建立了建筑热环境动态分析模型并率先提出其随机过程解;首次给出自然通风动态结构分析,带动了从动态特征上对自然通风的系列研究。组织对住宅区建筑内外微气候的研究,提出预测和评价小区建筑内外热湿环境和能耗状况的方法。围绕人工环境工程,江亿提出模拟设计(Design by Simulation)的新的人环工程设计理念和具体方法,并组织开发了DeST大型软件具体实施这一新的设计过程,利用此方法,主持完成十余项大型商业建筑空调设计、三十余个星级宾馆节能改造以及十余个大型城市热网工程的改造、调节与控制,如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馆、怀仁堂等三十几个大型重点建筑的空调系统计算机控制工程,并任总负责人。


江亿长期从事建筑节能领域研究,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家,主持编写《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研究年度报告》,至今已有16本。设计溶液调湿型空气处理装置和用于西部干燥地区空调的间接蒸发冷水机组,开发建筑能耗和热性能DeST分析模拟软件,实现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在线识别和优化控制,同时在地铁热环境模拟与控制、苹果和大白菜产地储藏、建筑热环境分析、城市能源系统等应用领域科研成果显著。


根据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等六部门的文件要求,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组织动员各区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参与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经过广泛发动、层层推荐、资格审核、专家遴选、社会公示等程序,十位科技工作者当选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并将作为2022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向中国科协推荐。

据了解,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来自理、工、农、医等各学科,涉及工程、材料、生物、航空、教育、医疗等各领域。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部门将积极开展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组织主流新闻媒体进行集中采访报道,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积极投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姓名

性别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江亿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莉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科技研究院院长、教授

李献华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杜春燕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科技教育中心主任、高级教师

刘清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任医师

郑天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应用化学系原主任、教授

张云涛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张驰

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项目预研总师、高级工程师

于海峰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高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高危病原研究室主任


来源 | 清华大学科研院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近日,奥雅纳发布了一项题为《拥抱人工智能:重塑当今城市与建筑环境》的调研。结果显示,人工智能(AI)正在影响中国乃至全球城市及其基础设施设计, 中国建筑环境领域对AI工具的使用水平位于全球前列。
2025-05-14Arup奥雅纳 调研 AI 科技  阅读:1723
近日,深圳大学、中建八局华南公司和深圳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三方联合申请的深圳市科技创新局2024年度科技研发项目“面向无人机应急救援应用的低空复杂环境视觉与雷达融合感知系统研发”通过立项,并成功获得深圳市财政资助。
2025-05-10中建八局科技 科技 立项  阅读:1598
4月26日上午,以“科技打头阵,创新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盛大开幕。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携AI智能数字人亮相科交会。
近年来,中国低空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引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提出推动安全健康发展,加速规模化落地。
2025-05-04湖北省建科院 低空经济 无人机 科技  阅读:1369
索缆桥梁作为大跨度桥梁的核心承力构件,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桥梁的整体结构安全。近年来,索缆桥梁运营安全正面临多源风险叠加挑战:从设计阶段的无加劲纵梁吊杆拱桥的结构冗余度不足、施工中防腐措施不到位等质量隐患,到长期服役中的材料老化、重载交通加速疲劳劣化;从传统检测手段难以捕捉锚固松动等隐蔽病害,到突发火灾、地震等极端事件威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亟待突破。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