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主创新设计软件助力行业转型 广联达数维设计产品集正式发布!
阅读:4559 2022-07-22

数字化转型正在为各行各业输送发展新动能。


7月21日,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建筑峰会·城市峰会开幕式于羊城顺利举办。每年此时,建筑业内的行管、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们齐聚一堂,畅谈建筑业未来发展路径,以先锋之见为行业转型升级共探潜能。


据悉此次峰会开幕式特设1个主论坛及7大专题论坛,涵盖房地产、建筑设计、施工、造价成本、公共资源交易、图形技术等建筑数字化前沿阵地,分享包括“双碳”“双循环”“新基建”“数字化”等紧跟国家重要战略的热点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峰会的主论坛中,广联达发布了重磅新品——广联达数维设计产品集,它是由数百位设计师和工程师共同研发,经过将近十年时间的打磨,将中国设计师的使用需求和习惯与现代化开发方向相融合,旨在为设计行业提供高效数字化设计整体解决方案,进而推动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图片1.jpg

广联达数维设计产品集重磅发布


为中国设计师而生的广联达数维设计产品集


概括地说, 广联达数维设计产品集是一款以自主知识产权图形平台为基础,基于统一的数据标准,立足全专业、全过程的数字化设计软件,其以设计数据来驱动设计场景的实现,从而构建设计互联网平台与生态,推进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审查的同时,促进国产BIM设计软件普及,继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水平。  


展开来说,广联达数维设计产品集作为一款专为国人打造的设计软件,具备了六大产品优势,包括:云+端的精准协同、多层开放的平台、统一的数据标准、智能化的设计工具、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以及构件级的数据驱动。这些特质可以实现设计数据在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应用、数据的高效流转与复用,从而降低设计成本,提升设计效率,并为生态伙伴提供完善、稳定的开发基础环境。


图片2.jpg

一体化设计演绎


例如,其推出的二三维融合设计的工作模式,以三维设计为主,充分发挥三维多视图联动的优势,保证图模一致性的同时,大幅提升设计调改、图纸绘制的整体效率;而对于附属元素和注释,则可进行二维辅助设计,遵循传统设计习惯的同时,使积累的设计资源得以复用,保证最后输出的图纸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再者,其基于自主核心的BIM技术,可以实现产业链利益相关方在云平台实时协同、数字设计跨地域设计交互、实时精准的构件级协同以及立体完整的BIM数据传递。加之广联达在造价、施工等领域有多年积累,对建筑全产业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有较深入的理解,因此,基于此形成了设计-算量一体化和设计-施工一体化解决方案,以数据融合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将工程问题前置到设计阶段解决,让设计价值实现最大化。


图片3.jpg

一体化设计演绎


当然,在广联达设计的愿景中,打造一个真正的自主技术平台,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助力勘察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只是一个近景目标,在更远的未来,还希望能够构建一个数字化生态体系,从而与产业相关方共建科技的、人文的、绿色的建筑产业。

数字经济重塑生产关系

在下午举办的设计分论坛中,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广斌,广东省首届勘察设计大师、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宁平华,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 杨坚,天强管理顾问创始人、总经理祝波善,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院长郑娅荣,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李觐,浙江东南未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合伙人、副总经理王俭,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设计院院长钱盈,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云浪生,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剑,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设计BG研究院院长彭武等人作为各界代表和主办方代表就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演绎与探讨。


因疫情原因未能亲赴现场的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朱长喜,以视频形式为论坛致了开场词。他表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也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因而他从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建造、推动工程建设组织模式转型以及构建行业信息化新生态四个方面聚焦阐述了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要点及方向,为未来行业前进方向做出了分享及建议。

有着多年工程管理数字化经验的王广斌同样表示,十四五规划以后,经济发展的促进模式由原来有形的物资资产走向了无形的数字资产,科技创新成了角力各赛道的关键要素,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无容置疑。


在展望与解析之后,该如何将之落地呢?底层技术的支持与转变必不可少。接下来,来自广联达的云浪生和彭武分别从数字设计如何去赋能设计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广联达数维设计产品集所具备的能力和价值,这两个维度,详细阐述了数字时代下的新型设计场景和工具。在此之后,来自业内知名设计院的王俭与钱盈,也分别从房建及市政两个维度,进行案例分享,展现了数字设计的实用、便捷和可期未来。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的分论坛现场,还发布了《数字设计白皮书2022》。这本聚焦行业问题、痛点、未来方向等多价值维度的白皮书会在日后为业内企业发展提供些许思路与启发。


图片4.jpg

《数字设计白皮书2022》发布


 最后由祝波善主持,云浪生、宁平华、杨坚、李觐、郑娅荣等人参与的圆桌论坛,就《探索数字边界,驱动产业升级——一体化设计推动勘察设计行业变革》这一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未来,这些前瞻的理念、畅想和规划都将于方方面面渗透于行业的技术、运营和管理,继而打造一个属于数字时代的勘察设计行业。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近日,奥雅纳发布了一项题为《拥抱人工智能:重塑当今城市与建筑环境》的调研。结果显示,人工智能(AI)正在影响中国乃至全球城市及其基础设施设计, 中国建筑环境领域对AI工具的使用水平位于全球前列。
2025-05-14Arup奥雅纳 调研 AI 科技  阅读:1761
近日,深圳大学、中建八局华南公司和深圳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三方联合申请的深圳市科技创新局2024年度科技研发项目“面向无人机应急救援应用的低空复杂环境视觉与雷达融合感知系统研发”通过立项,并成功获得深圳市财政资助。
2025-05-10中建八局科技 科技 立项  阅读:1625
4月26日上午,以“科技打头阵,创新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盛大开幕。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携AI智能数字人亮相科交会。
近年来,中国低空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引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提出推动安全健康发展,加速规模化落地。
2025-05-04湖北省建科院 低空经济 无人机 科技  阅读:1411
索缆桥梁作为大跨度桥梁的核心承力构件,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桥梁的整体结构安全。近年来,索缆桥梁运营安全正面临多源风险叠加挑战:从设计阶段的无加劲纵梁吊杆拱桥的结构冗余度不足、施工中防腐措施不到位等质量隐患,到长期服役中的材料老化、重载交通加速疲劳劣化;从传统检测手段难以捕捉锚固松动等隐蔽病害,到突发火灾、地震等极端事件威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亟待突破。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