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的她们¦活跃在日建设计的女性力量⑤马骕骦
阅读:14097 2024-07-11

▲日本一级建筑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于东京大学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后加入日建设计,现任国际设计部门设计主管。代表项目包括重庆金沙天街·沙坪坝站综合开发、广州白云站、深圳西丽枢纽等。


马骕骦出生于河南郑州,在西安交大取得了建筑和英语的双学士学位,后又到日本东京大学留学,2014年加入日建设计。在职十年,先后参与了广州凯达尔国际枢纽广场、重庆金沙天街·沙坪坝站综合开发、广州白云站和深圳西丽枢纽等设计工作。

“不断地开拓视野,积累新的体验”是她这十年来最大的感受。2024年,在晋升为设计主管后,她又有哪些新的感触呢?


在多样化的价值观中自我成长

——为什么会对建筑设计感兴趣呢?


我高中时文科和理科都很喜欢,所以在考大学时非常纠结。当时,从事建筑工作的舅舅跟我说:“建筑是一门兼顾工学与人文艺术的综合学科,你可以试试”,才让我决定选择这个专业。


大学时期,我也曾一度因为不清楚设计的评价标准,觉得有的同学就是更有天赋而苦恼。但当时我的指导老师特意关注和鼓励我,让我重拾了自信。“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并不足以谈天赋”,这是对我影响很深的一句话。


——明明取得了英语学位,为什么会选择到日本留学呢?


可能是因为我喜欢学语言吧(笑)。大学的时候也曾考虑去美国留学,但因为费用太高就有些犹豫不决。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东京大学的建筑专业发现了一个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并且可以用托福成绩直接申请。再加上日本的留学费用也较低,我就报考了。


在东大,我是在研究数字建造(Digital Fabrication)的G30研究室,老师是小渕祐介,并且和隈研吾研究室长期合作。虽然想着留学要学点新东西,但刚进学校就开始学编程和木工电钻,让我一度以为自己是来到了高级施工队(笑)。


▲东大硕士时期


——那为什么选择加入日建设计呢?


找工作的时候,我自己有三个大的需求,一个是通过工作能有比较扎实的建筑学习,一个是公司本身设计能力要好,还有就是工作和生活能相对平衡。这样的话,相比较个人明星事务所,设计做得好的综合设计公司就比较符合我的选项,而日建当时是我的第一志向。


——到目前为止,您已经参与了“重庆金沙天街·沙坪坝站综合开发”(2020年竣工)和“广州白云站”(2023年竣工)等大型项目。请问是怎样的团队,又是如何开展设计的呢?


从广州凯达尔项目开始,我们基本就是一个中日韩多国籍成员组成的小团队在一起工作。这些项目我们都是从概念设计负责到外立面初步,并且跟进到现场施工。


广州白云站项目,是我第一次和城市规划部门合作,也是让我第一次对“TOD应该是从规划阶段入手”这件事有了深刻的理解。


几乎每个项目,整个设计阶段,每个月都要去国内开会,看现场。尤其是到施工后期,两三个星期就需要去一次。比如白云站,施工过程中因为立面膜材起皱还有颜色确认就费了不少时间。我们都半开玩笑说,东京往返的国际航班和国内航班都没什么区别了。


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个大型项目,除了团队,还要感谢中国速度(笑)!


▲广州白云站 ©yangmin/mintwow

▲在施工现场


——在日建设计工作期间,有什么专业之外的收获吗?


应该是视野的开阔吧。在工作里,能够和政府、管理、运营、施工等不同的负责人沟通,拓宽了很多之前过于自我的设计师意识。公司内和城市规划、交通部门的沟通,也扩展了我自己的可能性。


另外,我觉得心态上影响最大的,就是公司多元和富有安全感的环境。我的周围有以各种生活方式体验人生的同事,比如停薪留职去留学后再回来工作的、在不同国家工作后再加入日建的……我原以为大学毕业后的生活方式只有“工作、结婚、生子”这一种,但如今我意识到“可以在任何时候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样的工作强度和出差频率,要怎样维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说实话,我觉得很难平衡。因为我有时候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这在很多人看来应该算是失衡了吧。但其实“平衡”的定义非常个人。我本身对建筑还有情怀,也非常珍惜在业主认可和项目竣工时获得的成就感。所以我能做的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维持“我的平衡”。


我会设立几个工作的原则:一个是“工作时间是有限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完全分开”,另一个是创造“为了自己的时间”。因为工作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在预设了结果和时间之后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而不是无限延长加班时间去达到某个结果,比如确定工作的优先级别,以及明确工作内容和安排。


尤其是承担一部分团队管理职责之后,我愈发认为,控制团队的加班,其实是管理者的责任。所以我会在每周一制定团队成员的工作清单和日程表,并且把握时机与大家交流,尽量把每个会议时间都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不过最近我发现,“发现和最大化每个成员的优点”也很重要,这方面我还在学习。


▲团队研修


上班和下班时间我会尽量划分清楚,工作日加班尽量不超过三小时。最近还在尝试“创造为了自己的时间”。比如每天早起30分钟,做运动和便当。坐地铁时、还有周末,也尽量不看手机,以免徒增烦恼(笑)。也算是为了夺回“对生活的掌控”吧,不过太累的时候我也会完全摆烂,哈哈。


——休息日里会做些什么?


天气好的时候会骑自行车和户外徒步,也会和朋友一起短途旅行。因为要处理各种信息,工作中往往处于用脑过度的状态,所以我希望在休息日远离“网络”,到没有信号的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最近我有点沉迷露营和野餐的研究,希望有天能够实现。


▲新的爱好——潜水


——遇到过“女性职场困境”方面的问题吗?


我自己本身是个性别意识比较弱的人,并且很幸运周围的环境给我了非常充分的支持,所以一开始我并没有特别的感受。不过最近我参加了公司内部的“女性活跃推进项目组”,才发现原来管理层中女性的数量比男性还是低很多的,休育儿假的男性也远少于女性,而说到平衡“生活和工作”,女性会更倾向于选择辞职。


很早以前,我自己也曾被说过“一个女生干嘛要这么拼命工作”或者“加班这么多,怎么嫁人”。虽然现在我能够站出来说“我做自己喜欢的事,与你何干”,但是当时仍然伤心了很久。最近参加的这个项目组让我认识了众多工作能力绝佳,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立意识的女性同事。她们遵从自己的内心,因此不在乎外界设定的标准,那种洒脱非常触动我。


并且大家最近在积极商量提高男性育儿假休假率、提高管理层的女性数量等等,也让我感受到了周围变好的努力。希望不论男女,大家都有选择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权利。


——有没有今后想挑战的事情?


想要进一步缩短团队的加班时间吧(笑)!让我们组里的成员不论男女,大家都能更好的平衡工作和生活。另外,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所以还想体验与以往不同的工作类型和不同国家的项目,比如一些小而朴素的项目,或者日本的、韩国的项目。人生贵在体验嘛。


※日建设计公司内部推动女性发展的课题小组。


版权均归日建设计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任意转载或引用文字及图片。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ARCHINA建筑中国与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很高兴为您呈现一场特别的对话,与来自上海的四位新晋AIA院士进行交流:姜平院士,黄向明荣誉院士,伍江荣誉院士,以及袁烽荣誉院士。
2023-10-16ARCHINA 建筑师  阅读:3184
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RLP Asia)荣获本届建筑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十大外资建筑设计品牌企业”,ARCHINA特邀专访了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RLP Asia)副主席——吕庆耀先生。
2023-09-05ARCHINA 建筑师 建筑专访 品牌专访  阅读:4791
“大师访谈”系列视频采访,由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主办,ARCHINA建筑中国协办,旨在采访各行业的领军人物,来推动可持续高密度城市主义的发展。2021 年系列访谈主题是“未来城市:密度、能源与健康”
2021-12-08CTBUH中国 建筑师 建筑专访  阅读:6189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中国建筑行业突飞猛进的四十年。期间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建筑师和设计团队。邵韦平和他所在的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21-01-31北京建院 邵韦平 建筑师  阅读:6908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