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涞河枢纽改扩建工程 | 杭州园林设计院
阅读:3469 2021-09-14

640.webp.jpg



涞河九曲,十步一景。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雄安新区自设立以来,一直贯彻“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理念和“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原则,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工建设,创造“雄安质量”,开展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加强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秉持着“出精品、成经典”的工匠精神,坚持水利工程建筑景观和生态营造相结合,坚持防洪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相结合,顺应自然,实现人水和谐共处,建设成为 “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典范城市。




晓渡白沟河上路,烟树苍茫拂松枝。

九曲涞河藏芦堤,唯有流水映古今。






涞 河 枢 纽 的 前 世 今 生




涞河枢纽工程(以下简称“涞河枢纽”)位于河北省雄安新区雄县境内,始建于1970年,由分洪闸、分洪堰、引河闸和大清河灌溉闸组成,上游接白沟河、南拒马河,防洪闸与溢流堰下游为新盖房分洪道,引河闸下游为白沟引河,灌溉闸下游为大清河,具有泄洪、灌溉、输沙等综合效能。涞河枢纽处于南拒马河、白沟河、白沟引河、大清河、新盖房分洪道五河交汇处,既是大清河北支河道治理主要工程项目,也是雄安新区防洪规划中主要控制性枢纽工程。涞河枢纽左接生态堤,右靠郊野公园,功能重要,位置特殊,既是水利防洪咽喉要道,又是衔接起步区与昝岗、雄县组团生态景观的关键节点。


在水利枢纽改扩建的过程中,如何以水利建筑与景观自然相结合的共存方式,改善公共空间与现存水利建筑之间的联系,做到既满足防洪规划要求,又能够创造高品质的滨水景观气质,真正为公众服务,是我们需要研究回答的课题。


640.webp (1).jpg

△   涞河枢纽实景鸟瞰图





横堤百丈卧霁虹,雄安筑此百年功,

蜿蜿九曲涞河水,截如长城限羌戎。





涞 河 枢 纽 的 九 曲 诗 画




640.webp (2).jpg

△   鸟瞰效果图


与恢弘的人工水利设施相比,涞河枢纽的建筑与景观尺度更大、更自然,水利堤防就是九曲画卷的画轴,景观就是层层铺设的底色,建筑就是画中的点缀,三者共同构成一幅绝美壮观的山水画卷。通过整理岸线及林相(森林的外形),营造滨河林地、苇荡芦海等植物空间,注入郊野休闲、水利科普功能,打造人与自然和谐辉映之所。同时希望借容城古八景重塑“白沟晓渡”的历史风貌,通过九个新节点的引入打造雄安新地景,多自然、少人工,形成“锦瑟芦堤,水流筝鸣”的山水画卷。九个节点,象征着人生的不同主题阶段,将自然、至情、艺术、人文、美好、善良、真诚的寓意暗含其中。场景以大尺度土台为空间伊始,以玲珑登高为序列的高潮,以回望大河疏朗的望乡之台为收尾,各节点各具特色,空间开合有致,共同演绎这唯美至真的一首曲子、一幅画卷、一袭美好华裳。



九大节点

累土之台[努力]  琴瑟和鸣[和谐]  锦绣未央[美好]

大河清音[艺术]  玲珑登高[登高]  烟雨虹桥[姻缘]

鹦鹉之洲[芳草]  一苇渡口[同舟]  望乡之台[思念]



640.webp (3).jpg


图片




涞 河 枢 纽 的 节 点 演 绎





640.webp (4).jpg


“累土之台”左接生态堤,是空间序列伊始,也象征人生努力向上的开端,从登高夯土台营造满怀期许、不畏艰难的景观感受。


作为起始节点,主体为三对夯土与累石材质的观景台,林荫路选用白蜡、五角枫等树木,从空间上引导游客进入“画卷”。林荫路的两侧,夯土观景台从地面缓缓升起,行人可拾级而上与景观节点产生交流与互动。简洁的形式和夯土材质的选择,呈现出质朴和低调的姿态,以最大化的适应性介入周边被自然植被包围的环境,与自然风貌保持谦逊而开放的互动。


640.webp (5).jpg

△   “累土之台”景观效果图



640.webp (6).jpg


引河闸的改扩建工程兼顾地块的自然环境及历史文脉,将水利功能与景观游览有机结合,体现了滨水建筑改扩建的特征。建筑以“琴瑟和鸣”为概念,采用传统古琴的意象,致敬中国传统经典。景观设计方面也紧扣主题,在引河闸建筑两侧广场增设琴弦铺地、琴弦条石坐凳等元素,结合白蜡树、樱花树营造琴瑟和鸣、幸福浪漫的景观氛围,象征“渐入佳境”的人生阶段。


由场地西侧堤顶路步行沿着石板小路与木质栈道,引导游客游历与体验水利景观。行走在檐廊之下,站在中部的亲水平台上,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自然水域的风光,也可以同时观赏引河闸水利建筑本身的建筑风貌。从水面一侧看去,水平方向延伸的银白色金属百叶仿佛纤细的“琴弦”,与波光粼粼的涞河水面交相呼应,塑造了“琴瑟和鸣”的场景氛围。乘船而行,以引河闸的人文景色为背景,两岸的自然风景尽收眼底。即使在雨天,外层屋面百叶沿着屋面结构的曲线平缓过渡,将雨水排至河面上,廊下的行人游廊不仅不受雨水的影响,凭栏听雨,放眼望去,烟波浩渺。


在改造策略上,保留原闸体结构及功能;在建筑的制式上,注重对建筑形象的标志性进行加强,扩建部分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中提炼标志性元素——大屋面,通过现代建筑语言诠释古典韵味,重现了当地传统历史风貌。舒展的曲线形式更加呼应场地的水面、自然树林等特征。


640.webp (7).jpg

△   引河闸现状实景图

640.webp (8).jpg

△   “琴瑟和鸣”改扩建人视效果图

640.webp (9).jpg

△   “琴瑟和鸣”改扩建人视效果图

640.webp (10).jpg

△   “琴瑟和鸣”景观效果图



640.webp (11).jpg


引河闸东侧的半岛,以“锦绣未央”为概念,塑造美好乐动、喜悦自在的空间氛围,也象征“豁然开朗”的人生阶段。在这个未央小岛,游客可以坐在草阶坐凳上,看一场林荫剧场的小型音乐会;或是沿着亲水平台在林荫小路休闲漫步,与水来一场亲密互动。


“锦绣未央”景观设计采用了曲线的设计语言来设置场地平面,通过中心大草坪、冰裂纹铺装、草阶坐凳打造面向水面的开阔的林荫剧场,剧场周边被玉兰树、樱花树围合,提供了剧场般的观看氛围与休憩的区域,同时创造了场地的中心感和集散空间。


640.webp (12).jpg

△   “锦绣未央”景观效果图



640.webp (13).jpg


灌溉闸位于大清河中轴线上,是这个区域历史最悠久的水利设施,这样一个历史与地理要素兼具的重要节点,其改扩建工程以“大河清音”为概念,在原灌溉闸位置进行拆除重建,并在水利功能基础上,增设艺术展廊、琴房等艺术展示空间,同时设置休闲驿站、卫生间等配套功能。


640.webp (14).jpg

△   灌溉闸现状实景图


建筑整体概念脱胎于古筝,屋顶的造型取自古筝琴码的样子,同时也形成了重檐顶的建筑意象,使其有别于另外两闸,别具庄重感。整体造型犹如大清河上的一曲清音,弦声复起,婉转悠扬。景观设计方面,在灌溉闸建筑两侧广场增设水利纪念地雕、水利元素石碑等,结合五角枫、海棠等植物,打造艺术展示、水利科普的景观形象,象征“蜿蜒回转”的人生阶段。


640.webp (15).jpg

△   “大河清音”人视效果图


“大河清音”共地上四层,拾级而上,游客可以在一层的展廊看展,也可以在二层的半室外景观平台喝一杯咖啡,远眺大清河;如果有兴致,还可以到四层的琴房展示区,观看一场表演活动。“大河清音”灌溉闸不仅将向大众展示优秀艺术作品和提供高品质公共活动内容,还将与周边的其他建筑一起为城市提供一处富有生机与情趣的水岸生活场所。


640.webp (16).jpg

△   “大河清音”景观效果图

640.webp (17).jpg

△   “大河清音”室内效果图



640.webp (18).jpg


在滨水半岛、两闸中间,新建一座玲珑宝塔,取意“宝塔镇河妖”,寄予了对百姓美好生活的祝福,希望此地风平浪静,再无水患。景观设计方面,玲珑登高也是游赏序列的高潮,铺装广场、园路纷纷环绕宝塔设计,以游船埠头连接水岸与宝塔,形成远望宝塔的重要前景。结合白蜡、黄栌、元宝枫等秋色叶树种,营造秋季登高的景观氛围,象征“高潮迭起”的人生阶段。


640.webp (19).jpg

△   “玲珑宝塔”鸟瞰效果图


玲珑塔一层是一间水利博物馆,游客可由展厅或室外景观坡道到达宝塔的垂直交通区,乘客梯或楼梯上至塔顶。塔顶在客梯的正上方设置了钟楼,游客身处莲花塔冠,徐徐晚风,默默晚钟。


640.webp (20).jpg

△   “玲珑宝塔”人视效果图


宝塔的基座由中式的须弥座演变而来,整个塔的比例形制也与中式古塔相呼应。塔身形体延续了传统宝塔重檐的特征,但采用了现代的结构及构造,从形式和建构上做到古今交融。塔身在材质选择、立面设计上,均取自白洋淀水畔随风摇曳的芦苇意象,体量轻盈、玲珑优美。



640.webp (21).jpg


分洪闸改扩建工程将原建筑拆除重建,并在水利工程基础之上加设风雨廊桥。设计概念来源于中国古代传说“鹊桥相会”,建筑型体取自中国传统乐器——古瑟,在古代,瑟是一种高雅的乐器,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640.webp (22).jpg

△   分洪闸现状实景图


步入烟雨虹桥,游客可通过缓缓的坡道上到高处,远望郊野湿地公园。如果赶巧,还可以看到广场上举办秀场、发布、休闲等时尚活动。到了晚上,两侧七组灯笼亮起,以及屋面的曲线灯带,流光溢彩。行走在廊桥、两岸平台,就像是穿行在一副古色古香的历史画卷中。漫步拒马河畔,宛若天庭信步。沿拒马河一侧,结合栏杆设置了同心锁许愿处,就像布拉格的“同心锁桥”,人们可以在此地虔诚地锁上一段期待,期待一段长长久久的姻缘。


640.webp (23).jpg

△   “烟雨虹桥”人视效果图


“烟雨虹桥”的建筑功能空间分为桥面层与廊桥层两部分,下层桥面为检修车道,廊桥位于水面一侧,形成良好的观景平台。在廊桥下方设置了若干组景观座椅,廊桥主体以仿木纹钢结构为主,形成传统木结构风雨桥的特征。建筑形体体量纤细,架于桥上。屋面采用曲线的浅灰色金属屋面,寓意浪漫、吉祥、诗意。廊桥层地面使用红色仿古地砖,勾画出一条姻缘红线。


640.webp (24).jpg

△   “烟雨虹桥”人视效果图



640.webp (25).jpg


“鹦鹉之洲”在分洪闸与分洪堰之间,整体营造缘定三生、同心同德的景观氛围,为行人及游客提供了风景独到的公共绿地空间。节点延续了涞河枢纽的滨水景观特征与片区肌理,在建筑两侧增设吉言铺地,环绕以青丘芍药、百年银杏;树木与石雕相结合,在视觉上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也强化了本节点的禅意与诗意。


640.webp (26).jpg

△   “鹦鹉之洲”景观效果图



640.webp (27).jpg


“一苇渡江”为分洪堰改建工程,主要通过景观手法打造“舟”的形象。节点以图腾柱、大广场打造“渡舟”舞台,结合芦苇、狼尾草等植物,通过大气开阔的场景,营造同舟共济、共度艰险的景观感受,象征“入川随波”的人生阶段。十八根主题鲜明的石柱和曲线的石凳限定了分洪堰片区的领域感和仪式感,视野开阔、环境优美,行人可在此停留休憩,将涞河枢纽的水景尽收眼底。


640.webp (28).jpg

△   “一苇渡江”景观效果图


走到“一苇渡口”,人们可以有多种方式亲近水、感受水、融入水。同时,环形水岸线上可进行多种水上活动,将“一心、五河、三闸、一堰”串联整合、相互通达,具有很好的视线及空间连通性。尽量以自然手法处理,最大程度上隐藏了人工化的亲水设施,尊重现有自然环境与资源,使得人工建造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



640.webp (29).jpg


“望乡台”位于景区动线的末端,呈对称布局,增加了节点的仪式感。整个建筑几何以方形和三角体量组合,外围环绕景观楼梯,远观朴素大方,近看不失细节。在景观设计上,以回望疏朗大河做为空间收尾,在“望乡台”周边以景墙等元素呼应主题,营造回味无穷、意犹未尽的感受,代表了“大河东去”的人生阶段。


640.webp (30).jpg

△   “望乡之台”鸟瞰效果图


游客穿越一片景观区便可以看到方方正正的望乡台,走近后,沿着导墙登上顶部平台,可以直面来自郊野公园和拒马河两个方向的美景。望乡台分两层,底部用于防汛仓库及驿站休闲,二层设置了景观平台和冥想空间,可对整片景区进行回首展望。


640.webp (31).jpg

△  “望乡之台”景观效果图






设 计 点 亮  ·  未 来 可 期


作为“千年之城”、“未来之城”,雄安新区立足于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样板。而作为其中重要的水利设施节点,我们不希望它只是一个个冷冰冰的闸、没有温度的堰,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设计的力量,让涞河之水流动起来,打造水利建筑景观充分融合之美,让百姓可以走近它,触摸它,感受它。目前,灌溉闸工程已经通水,提前向大清河引水,我们期待着涞河枢纽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改善新区的防洪、排涝、供水、灌溉功能,提升城市景观,实现人水和谐。期待着早日能够对公众开放,给百姓提供一个日常休闲活动、陶冶情操和感悟传统文化的好去处。未来的涞河枢纽,将以水利建筑与景观自然相结合的共存方式,打造高品质滨水空间,真正为公众服务,点亮雄安画卷!



640.gif


640.webp (32).jpg

△   鸟瞰效果图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