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山浦溪河两岸城市滨水空间公共环境营造
项目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浦溪河城市段
建成年份:2019年9月30日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124.5ha,长度7.2公里,三级绿道长度43.5公里,生境保育37ha
设计公司:思朴(北京)国际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业主:黄山区政府
主创设计师:李凤禹(规划设计)、尹茗喻(景观设计)
设计团队:梁胜亮、戴俊、崔丽淼、曲子漪、蔡斌、黄裕恒、李丹、乔鑫、王丽英、周春鹏、王萌萌、崔瑶
摄影师:陈雪君、陈永龙、张贵富、杨友生、李和平等
生态建设:黄山聚光浦溪河生态治理服务有限公司
○ 项 目 概 述 ○
区位图
黄山坐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浦溪河发源于黄山光明顶和北海诸峰,向北流入太平湖。是区域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廊道,也是饱含城市记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母亲河。近年来受山洪频发、违法建设挤占、工程化的水岸、污水排放等综合影响,浦溪河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形象吸引力大大降低,滨水空间的城市活力逐渐削弱,曾经的母亲河沦为消极、低效、幽暗的城市背面,滨水空间的综合价值渐行渐远。
现状问题
2016年初,项目小组针对河流生境退化、魅力缺失、业态低效、活力不足等现实挑战,和当地政府共同制定了“生态文化经济走廊,滨水度假休闲目的地”的愿景目标和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策略和设计实施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沿线7.2公里及两岸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及124.5公顷公共空间进行设计和建造。
规划设计鸟瞰图
景观设计概述
景观设计总平面图
项目聚焦生态文明、民生福祉、文化传承的共生与共赢,历经三年时间建成开放,受到各级领导和当地人民的好评,先后获得包括中央、地方各类新闻媒体的专题报道。
○ 项 目 亮 点 ○
[ 01 ]
重回自然化的河流生境
重新开启河流的自然生态化,将防洪和亲水巧妙结合,改造部分防洪压力较小地段为生态护岸;在冲刷较大处保留砌石挡墙同时增加可亲水的台阶步道。
岸线修复设计类型
岸线修复设计图
建成照片-生态岸线
在河道内创造串珠状湿地,净化水质构建形式丰富的自然微生境;保护河道内的洲岛和滩涂、岩石,形成本地生物和候鸟迁徙时的栖息驿站。保留、拓宽联通周边山水的溪水廊道,构建区域绿色生态基础设施。
建成照片-景观生态湿地
建成照片-鸟类栖息地
建成照片-湿地公园
[ 02 ]
建设流动的文化遗产展厅
构建在地性的文化遗产集群,重点保护、再生了面临拆除的青蓝桥,蒋家坝等水利遗产。
青蓝桥-青蓝翘设计概念
青蓝桥-青蓝翘设计效果
尊重村民意愿,保留了河边、张家梗、十字坂等滨水原乡村庄;打造十多处民俗文化展示空间,为本土文化节日提供场所,弘扬原乡生活和公共艺术,创造浦溪河新遗产,让乡土文化与河流共生、共荣。
建成照片-保留蒋家坝
建成照片-十字坂村生活水岸
规划建设了黄山茶博馆、球幕影院,改造了鸿越纺织厂等新遗产展示地,为传承当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内容载体。
建成照片-黄山茶博馆
鸿越纺织厂立面改造
[ 03 ]
以人为本的空间场所营造
创造满足居民和游客休闲、度假要求的魅力休闲场所,设置5处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节点和25处次要节点。
设计了一条贯穿所有开放空间节点的蓝+绿慢行系统,跑步道、漫步道和探索道相辅相成,确保滨水空间可达性和多元体验。
三级步道系统
建成照片-步道系统
打造24小时夜生活,营造舒适宜人的智能化灯光氛围,定期举办灯光秀。使沙滩亲子公园成为儿童友好的自然课堂。城市码头处结合不打烊的商业提供丰富的室外游憩休闲空间。
建成照片-人文之美
建成照片-滨水城市沙滩
[ 04 ]
质朴设计美学
引山水入城,用极简美学手法和在地材料工艺,勾勒诗画意境,尽显自然大美。
建成照片-引山入城
建成照片-自然之美
建成照片-滨水材料选择
[ 05 ]
腾退资源为未来留白
腾退滨水区低效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共116ha,规划为现代服务业用地。服务重大引擎项目,为发展文旅产业和绿色科技创新产业集群预留战略空间。
规划用地比较
○ 项 目 展 望 ○
河流滨水景观营造作为城市发展的触媒,将不断引导城镇发展振兴。
建造过程照片
建成照片-滨水公共活动
浦溪河滨水景观环境的系统营造,推进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等密切融合,提高了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和的宜居幸福指数,极大提升了黄山区的综合营商环境和品牌影响力。建成后两岸新型旅游业态不断进驻,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保持10%以上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为长三角乃至中国的小城镇精细化滨水地区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经验借鉴。
-END-
推荐现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