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江口广场实景图
设计通过对岭南文化的发掘,将粤剧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作为发掘点。弘扬戏剧文化的同时,也为村民们提供了可以展示自身文化魅力的大舞台。
▲ 三江口广场视频
随着城市的扩张,地价升值,城市空间愈发寸土寸金。广州城区周边原有的社区村落也随之变迁,由原先的村落风貌被逐一挤压变形,成为现在一幢幢“握手楼”的模样。鳞次栉比,一栋挨着一栋,密密匝匝。但在密匝之间仍旧有些许“喘息”的空间,留给村民们进行日常的集体活动:如宗祠祈福场所、少量公共绿地空间等,依稀可以感受到过去的模样。
▲ 三江口广场改造前鸟瞰
2020年以来陆续接触到了广州白云湖街道下辖几个村落配套空间的提升改造任务,此时恰逢来年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零散的几个村落的小空间小广场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以凸显在地特色文化,弘扬红色经典为指导思想,被逐一地进行了配套升级改造。每个空间都进行充分的在地文化挖掘和发挥,让曾经稍显“发灰”的空间变得靓丽而和谐,投入使用后,发挥出了极大的利用价值和积极地社会效应。
▲ 三江口广场手绘方案平面图
环滘村古时有环滘溪绕村而过,原名环溪村,后在建设白云湖时扩大成湖;该广场命名环溪粤韵,一为对曾经的溪水环村作一段历史片段的印记,二为对环 滘村热衷的粤剧文化进行呼应与强化。基地地处石井河三河交汇区域,现状满布临时搭建板房,有少许空地空间,均被停车占据。西南角高压电塔耸立;东侧大片规划停车场;南侧为高密度村民自建住宅楼;西侧和北侧临河,处在三江交汇口,视线开阔通透,适合规划为该村域比较重要的有聚集性、地标性的公园用地。
改造前现场照片
未来随着环滘村一河两岸景观规划的落地实施,该区域将成为三河交汇的视觉焦点,成为附近居民闲暇之时聚会活动的重要场所。设计通过对岭南文化的发掘,将粤剧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作为发掘点。弘扬戏剧文化的同时,也为村民们提供了可以展示自身文化魅力的大舞台。
▲ 三江口广场鸟瞰效果图
▲ 三江口广场完工后航拍
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粤剧是广东地方戏曲主要剧种之一,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有“南国红豆”、岭南文化瑰宝的美誉。2006 年5 月20 日粤剧名列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 年9 月30 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环滘村是传统岭南村落,村里祖辈自古以来重视粤剧艺术文化的传承,设 有曲艺社,至今仍经常举办粤剧交流活动,传承粤韵。
从三江口西岸看过来,一排流光溢彩的灯柱吸引着过往人群的目光。场地平面灵感源于粤剧戏曲中水袖的柔美线条,作为场地主要形态元素,以此划分场地多种功能空间,包括广场空间、绿化空间、舞台空间等。
▲ 三江口广场效果图
▲ 三江口广场完工后夜景
场地内部伫立着高压电塔,为了安全,需要与活动场地保持安全距离,现场的高压塔通过“水袖”曲线,巧妙地以景墙的形式进行了隔离,景墙以传统粤剧脸谱,戏剧桥段剪影及文字介绍进行表现。
▲ 三江口广场“水袖”曲线与景墙效果图
▲ 三江口广场“水袖”曲线与景墙
整体铺装强调体现水袖柔美线条,线条嵌入地面流动灯带,局部镶嵌体现著名曲目名称及乐器图案镂空雕刻,好学的村民可循着流动的灯光,欣赏并学习戏曲文化知识。
▲ 三江口广场地面灯带效果图
▲ 三江口广场地面灯带
舞台采用新中式的设计风格,大型构架结合抬高的舞台场地,引用岭南的飞檐与彩色玻璃元素,采用现代的结构手法,以简洁的三层屋顶强化造型的体量感与飞翘效果,并在格栅背景墙中心采用了粤剧主题的剪纸图案,成为广场的视觉焦点,突出粤剧主题。舞台上的木地板可坐可卧,成为村民休憩乘凉聊天聚会的绝佳空间。中心舞台背景墙采用广东非遗大师饶宝莲取材于粤剧经典作品《凤阁恩仇未了情》创作的剪纸作品,把广东的剪纸文化与粤剧文化结合应用进行展示 与文化普及。
▲ 三江口广场大戏台效果图
▲ 三江口广场大戏台
每逢节庆,这里是展示粤剧文化的大舞台。平日里,附近居民走出狭窄的巷道,聚集在此,感受文化熏陶,儿童相互追逐嬉戏。加上绚丽的夜景灯光,构成一幅歌舞升平、嬉笑言欢的美丽画卷。
▲三江口广场大戏台夜景灯光效果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环滘三江口公园建设工程景观设计
项目地址:广州市白云湖街道环滘村
项目规模:3753㎡
设计单位:东大(深圳)设计有限公司
主创及设计团队:张杰、俞海鸿、顾慕兰、吴惠明、俞亮、江玉芳、陈峰
业主单位:广州市白云湖街道办事处
施工单位:广州市花都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一期)、广州万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二期、三期)
设计/竣工:2020/2021年
摄影:广州思维影像/东大(深圳)设计有限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