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三堡街沿线建筑风貌及景观改造 | 筑森设计
阅读:2867 2023-01-12
640.gif

01

项目背景

京杭大运河在常州穿城而过,千百年来,它作为常州的母亲河,孕育了新文明、新生命,逐渐形成了运河特色风貌带。三堡街位于运河一侧,是重要的历史保护地段。其中作为三堡街重要节点的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于2008年围绕“运河文化、工业遗存、创意产业”主题开展了第一次改造计划,串联起原有的老街、老巷、老厂,这次改造让工业遗存重焕新颜。同时也给三堡街带来了人气,沿河逐渐形成街区,但沿街商铺风格多元、零散疏落、形象不佳。为了焕新三堡街片区的活力,我们需要改善街区形象,重塑运河特色风貌带,为未来滨河带的发展更新树立良好的模板。

02

现状问题

 街区缺乏辨识度 

640.png
640 (1).png

现状图◎

三堡街入口处缺乏有效引导,整体场景不具备特色辨识度。运河五号展示面较短,入口杂乱,造型缺乏吸引力,整体昭示性差。

 建筑风貌良莠不齐 

640 (2).png
640 (3).png

现状图◎

街区界面混乱不连续、设备管线外露、局部墙面损坏严重、标识标牌杂乱缺乏设计感,缺乏特色风貌。

 景观节点缺失、环境较差 

640 (4).png
640 (5).png

现状图◎

沿街缺乏系统景观布置,铺装破旧,部分场地存在高差,景观未做过渡处理。

 交通混乱 

640 (6).png
640 (7).png

现状图◎

车行道违规停放、杂乱无章,人行道设施陈旧。


“量体裁衣”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创作初心,而本次基地作为历史街区更是强调了“保留”的重要性,在设计之初我们就确立了“用最微小的改变造最适配的设计”这一改造原则。梳理运河记忆,保留街巷味道,呈现可持续性的吸引力是本次更新的核心理念。


在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后总结了以上几类问题,结合当地居民、沿街商户的实际需求,为了最小程度影响街区的正常运营,我们决定采取针灸式的微更新改造方式。希望在维持现有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换、保留修缮等方式,优化街区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彰显出历史街区的特色以重焕活力。

03

提纲挈领

640 (8).png

总平面图◎

策略一: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政府主导,居民及使用者主动参与,其他各个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各司其职。

策略二:有机更新,持续更新:全面保护旧城肌理和风貌,尊重城市内部秩序的规律,循序渐进对局部地块进行微更新,形成正循环的更新链效应。

策略三:线性更新,节点打造:对沿街序列进行织补与重构,打造景观节点,提升环境美感。

04

传承与解构

在对项目进行研读、现场勘察后,我们从三堡街建筑群本身提取了江南民居特色元素:白墙黛瓦。通过屋顶、檐口的色彩加强,体现江南韵味;通过色彩、部件的统一,修复出连续的街区界面,江南水乡的气息便再次浓重了起来。漫步在树荫遮蔽的街道上,运河清风缓缓而来,好不惬意。

640 (9).png
640 (10).png

项目现有元素图◎

640 (11).png

改造后效果图【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运河五号拥有很多工业遗存,2008年的第一次改造从这些遗存建筑中提取红墙元素并做了统一的处理,使红砖成了园区的鲜明特色。这次改造我们抓住这一现有特色,在运河五号入口处、街口转角处增加同色系工业风导视系统、工业风门卫,沿街立面则增加了同色系格栅等装饰物,将红砖色融合在了各重要节点串联起这条运河风貌带。

640 (12).png
640 (13).png

项目现有元素图◎

640 (14).png
640 (15).png
640 (16).png

改造后效果图◎

走进街道,探寻历史记忆,凝聚特色元素将这里过往的故事缓缓诉说开来。有温度的新旧交融,给当地居民营造出更亲切的生活氛围,给来访者创造了一个更具吸引力的漫步空间。

05

探索与设计

 立面的重新刷涂与屋顶修改 

640 (17).png
640 (18).png

立面展示图◎

以粉墙黛瓦的水乡典型民居形象为目标蓝本,雨棚、窗饰、杆件等细节遵循中式立面传统,整体民居形象既焕然一新又富含古质韵味。

 重点节点的打造 

640 (1).gif

现状-效果图-实景图◎

西仓桥下街东端头:连续的中式形象民居错落交叠,年长绿树辉映其中,打造出运河沿岸典型的水乡景致。

640 (19).png
640 (20).png
640 (21).png
640 (22).png

现状-效果图◎

街中运河五号工业园区:将园区两侧的部分建筑纳入园区整体造型范围,延长园区展示界面,对破旧入口进行全部更新,继承园区工业风风格,并与周边建筑呼应。

640 (23).png

640 (24).png

现状-效果图◎

中吴大桥下街西端头:连接市政主体道路,拆除形象较差的违章搭建建筑,植入社区健身场地等相关设施,并设置多重街景标牌、绿化苗圃,提升街区的整体形象与昭示性。

 标杆商业立面的打造 

640 (2).gif

现状-效果图-实景图◎

三堡街商业的打造以自下而上、有机更新作为设计主旨,方案设计标准立面段落,引导店家自行对标改造,既节省了财政经费,也打造出各有特色的立面段落。设计引导以中式风格为背景,大量采用玻璃、格栅等现代设计语言,提升店铺形象的活力与吸引力。


在对街区进行统一的立面升级改造、重要节点的梳理设计后,一条历史传承与新兴业态交融后的街巷应运而生。我们在改造设计中,秉持微更新、保护既有建筑的原则,不仅做到修旧如旧,且让现代风格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合进了这条历史老街。新元素的植入焕新了街区面貌,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06

总结与发现

640 (3).gif

夜市现状图◎

回望2022年的盛夏,三堡街无疑成为了常州的热搜地点。伴随它出现的大多是“后备箱夜市”“美食”“网红打卡”这些热词,走进三堡街就能感受这扑面而来的热闹与繁华。人头攒动下,时不时就能听到“排号XX,要等两小时咯”,如此盛况是设计之初没有预想到的场景。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更自由的商业形势,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内部空间,而是向任意的广场空间、道路空间、公园空间等外部环境扩散。这次的更新设计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商业形态与交互场景的多变,在往后的城市更新项目中会更注意这方面,捕捉人们不断变化的行为方式,预判各种有可能的未来场景,做适宜性更强的设计。


这场城市微更新重现了当年运河旁的人潮涌动、笙歌鼎沸的场景,给疫情后低迷的街头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这背后离不开群众与政府的积极共建。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常州三堡街沿线建筑风貌及景观改造

目地址: 江苏·常州

项目面积: 全长1km沿线

竣工时间: 2022.01

开发商: 常州大运河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方案设计: 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规划建筑研究院:徐俊涛、林娟、邹立扬、崔晨勇、冯一如、徐晨、张有磊

景观设计: 常州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摄影团队: 筑作视觉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