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北站扩建设计 | CCDI悉地国际
阅读:1413 2024-03-18



在南方名城厦门,仅有六个站台的铁路北站显得在城市能级上匹配不足,经过长达五年的设计和实施之后,全新扩建的厦门北站通车,站台总数达到十三台,为国内大型铁路站房改扩建提供了范例。

扩建后的厦门北站将作为未来东南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站,也将成为厦门市新的综合交通中心和城市地标。


城市发展催生枢纽升级


01



厦门北站是福州至厦门铁路的重要枢纽站,既有厦门北站车站规模6台12线,在既有厦门北站北侧新建客专场,规模7台15线,新建站房总规模21万平米。

新老站房之间存在70米的夹心地带,该区域汇集了地铁1、4号线、BRT、公交场站,是公共交通的换乘核心。新站如何在造型上与老站呼应,“和而不同”,如何利用夹心地带打造创新型的公共换乘中心,都是本站的设计难点。

厦门地处台湾海峡南部,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夏季高温时间长、湿度大,对空调依赖严重。本项目除了多种交通流线组织、交通换乘距离等交通枢纽的常规问题,还希望针对厦门的气候特征,通过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为乘客创造健康、实用、高效、舒适、可持续的使用空间。


∆鸟瞰图


∆起伏有致的屋顶呼应着福建气候与地理特征



CCDI的设计方案充分尊重了地方规划和交通部门的意见,将BRT、公交车场、地铁集中在夹心地区域形成公共交通中心,使乘坐公共交通的乘客都可以在夹心区域换乘。


紧凑高效的双中心交通枢纽


02



由于新老站场之间拉开了70米的间距,同时两条地铁线在该区域垂直交汇,大量客流将在夹心地区域换乘。设计上必须创造条件在夹心区域实现一个便捷的换乘中心,同时兼顾新老站房的体量关系。

如今,旅客可以根据出行目的地灵活选择南、北两个高架落客平台,同时在落客平台下新建网约车、社会车、出租车停车场,在南北两侧形成个体交通中心。

两个中心使得不同旅客多点分散进站,避免了传统车站瞬时进出站人流量大的问题,同时又极大的缩短进出站旅客的出行距离,便捷高效。



∆扩建站位剖面图


在出站及城市通廊设计上,不同于国内其他车站的出站空间,设计上采用建结一体的弧梁形成出站的序列感和导向性的同时优化旅客的空间感受,同时吊顶上的琴键形象共同表达厦门音乐之城的浪漫与时尚。而连续的十字拱形成的集散空间,连接新老站房的出站通道,联通东侧两侧的BRT和公交车场,对出站旅客形成流线的引导,同时呼应厦门开放,包容、国际化的城市特征。



∆出站空间设计


∆结合照明的拱顶十字星设计


∆出站换乘厅平面图




建筑形式之文脉相续


03



新扩建的厦门北站在诸多方面与闽南建筑文化保持着传承关系,举例而言:

3-1,燕尾脊:呼应闽南建筑标志性的燕尾脊造型,在四个起伏的屋面顶部采用当代化的洗炼符号去塑造屋面整体形象;

3-2,三段式:在北侧主立面结合站房中高侧低的空间制式,形成三段式的体量划分,与中国古典建筑形制相呼应;

3-3,柱廊和集散空间:北侧落客平台出挑56米,采用现代建筑材料表达传统建筑中柱子与椽子的形象逻辑,在北侧落客区形成恢弘的进站空间,同时也契合了现代交通建筑的形象特征;

3-4,格栅及窗花细部:设计提取厦门传统纹样进行现代演绎,在主要立面的幕墙上进行了窗花肌理的现代表达。

3-5,建筑色彩:厦门北站的主要配色之一的金漆棕,提取自当地市树凤凰木、漆线雕,也与厦门人开放包容,拼搏进取的精神相呼应。


∆厦门北站外景


∆进站空间



∆在主要立面的幕墙上进行了窗花肌理的现代表达



现代多元的空间表达


04



进站及候车空间的设计以厦门的海丝文化为母题,室内吊顶设计顺应外部起伏的屋面造型,形成丝滑的曲线吊顶,六根开花柱采用建构合一的方式,撑起整个屋面,体现结构的受力逻辑,表达交通建筑结构美感。

屋脊处设置弧形采光天窗,流畅的吊顶曲线和多曲面的采光天窗形成通透、开敞的候车空间,表达厦门城市基于海洋文化的开放、现代、浪漫的城市特征。候车大厅内送风单元、北侧进站广厅设置厦门主题的壁画,凸显地域特色。



∆动感时尚的高架候车厅


∆站房大空间的六根开花柱活跃了场景氛围


∆形同海浪的候车空间流线造型


∆夹心地集散空间

地下换乘空间五芒星光纤照明、出站通廊钢琴键造型吊顶


∆开阔舒展的新老站房交汇空间



交通巨构的可持续策略


05



换乘中心受新老站房屋面限制,其室内空间净高有限,为确保进站集散厅的空间效果,在其屋面上设置了智能天窗系统,并与FAS及BAS系统智能联动,旨在达到减少空调或机械通风开启时长,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及舒适度的目的。

智能天窗跟随室内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结合室外风、雨等气候变化可以主动进行开闭,遮阳帘也可同日照强度联动。通过对非空调季不同工况下气流模拟结果分析后,非空调季BAS系统通过收集并分析室内外设置的温度及风雨探测器信息,智能控制天窗系统开闭,可显著实现通风换气、辅助降温的功能从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及舒适度。预计全年可减少机械送风系统约20天的运行时长。


∆标准工况的气流模拟示意图


∆夹心地集散厅智能天窗


∆屋面智能天窗系统


结语


06



CCDI悉地国际在厦门北站从项目研究到工程实践的全过程服务中,从扩建工程的基本问题出发,针对建筑的使用和感知捕捉“日常性”的需求,并将需求逐渐导向相对清晰的目标和可能性,落实国铁集团“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站房建设总要求,坚持绿色创造、环境和谐共生,努力为旅客营造绿色温馨的乘车、候车环境,实现文化与功效兼备的新时代交通客站。





Credits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福厦铁路厦门北站扩建工程

建设单位: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建成:2018 / 2023

建筑面积:主体站房49300平方米,夹心区域建筑 16400平方米

建筑高度:55.5米

方案设计:CCDI 悉地国际

联合体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结构/机电设计:CCDI 悉地国际

结构形式:大跨度钢结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