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城市的脉络中,
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未来的憧憬。
广州万科·城市之光
是理性对待城市发展后的思考结果,
是协调城市发展与原生文脉关系的一次探索实践,
将区域的源头与出口汇于一处,
呈现出其最真实的样貌。
”
广州万科城市之光位于广州老黄埔核心区,作为广州万科首个城市更新项目,我们期望将其定位为广州轻奢宅的第一标杆。旨在通过高品质的建筑规划和设计,为居民提供一个兼具舒适性、实用性和艺术感的居住环境,满足城市中高端人群对于品质生活的需求。
△ 广州万科·城市之光鸟瞰实景
△ 广州万科·城市之光总平面图
社区内保留了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冲遗迹如风水塘、大榕树、文冲碉楼等,让人们在现代生活中仍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我们希望让高层住宅与岭南风情的镬耳屋、池塘水系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景。
△ 广州万科·城市之光与岭南当地独有的镬耳屋
设计之初,我们便在城市更新的规划方案上提出保持原有古建格局重现温婉水乡风貌的同时,也要在此片旧城区树立全新的都市面貌。结合岭南传统元素及设计手法,并以现代语言融入到整个项目。
△ 城市之光社区公共资源轴线及布局
△ 从文冲遗迹“风水塘”到城市之光
设计团队充分调研了文冲遗址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将其作为社区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保留和修复风水塘周边的历史建筑和自然景观,将其与社区内的现代建筑和公共空间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新旧交融的社区风貌。
△ 城市之光新旧交融的社区风貌
在整体规划上,我们延续了岭南水乡文脉的特质,赋予建筑自然感与呼吸感,一湾绿水绕城始终,规划依据归家路径,将自然引入社区单元内,传统与现代,自然与城市在此碰撞成长。
△ 文冲遗迹“陆氏大宗祠”与城市之光
在文冲的野心当然不止于住宅销售。通过引入华师附小、商业综合体及长租公寓,项目从“居住容器”升级为“微型城市”。这种“全周期运营”模式,将短期开发利润转化为长期资产收益,同时以教育、商业等配套提升区域价值,形成政府、企业、居民的利益闭环。
△ 城市之光社区功能分布图
△ 城市之光沿街面实景
项目精心规划了六大流线和五大功能模板。通过架空层和灰空间的巧妙运用,将次要流线与居住者的主要归家流线有效区分。
在社区入口处设置了中间的落客圆盘和无雨归家大堂,不仅提供了昭示性和归家仪式感,还通过这些设计元素将南北两个地块串联起来。得益于横向延展的策略,社区会客厅在获得“标志性”的同时并未牺牲日常的亲切尺度,从而能更自然地融入社区的公共生活。
△ 社区入口功能模块与归家流线分析
△ 昭示性强烈的社区会客厅
人行流线的设计特别强调了仪式感的营造,让居民在步行入户的过程中首先通过社区会客厅,体验到家的温暖和社区的关怀。
△ 社区会客厅序列的延伸,为社区注入公共活力
△ 社区会客厅室内实景
△城市之光社区入户实景
社区商业通过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开放式的布局,使室内空间与室外景观无缝连接。
△城市之光社区商业实景
当社区的公共性被建立起来的时候,才会产生人的活动,场所才得以产生。如何平衡人文建筑与活力景观的关系,打造温度生活与拙朴自然兼备的视觉转场,我们也尝试给出多角度的解决方案。我们从古典山水画中提取意境,通过抽象山形空间关系,巧妙地将其融入到高层建筑的立面设计中。
△ 抽象山形空间关系提取出高层立面
高层造型采用不对称的设计手法,形体简练更具标示性;香槟色铝板和深灰色铝板增加通透性,主体的米白色真石漆也反映出极简、低调的东方内敛。
△城市之光立面细节实景
在立面的构成上,我们精心设计了线条与体块的对比,通过不同材质的对比和层次的变化,形成视觉上的韵律和节奏。
△城市之光立面细节实景
为了将抽象的设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物质形态,设计团队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在图纸上反复推敲每一处细节,更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亲赴生产一线,与工匠们并肩作战,直接参与到材料的选择、结构的优化以及施工过程的监督之中。
△ 致逸建筑师在城市之光巡场
“
在城市之光,
我们从古典山水画中提取意境,
将岭南传统的务实开放、兼容并包
融入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穿过市井烟火,
让居民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
”
主创设计师
叶笛
潘翼
姜霄汉
广州万科·城市之光
项目业主:万科
项目地点:广州市黄埔区大沙东路石化路
用地面积:49,986㎡
建筑面积:408,814㎡
建筑设计:致逸设计
建筑设计团队:潘翼、姜霄汉、邓辉、朱乾、杜清山、徐若晗、张海峰、李佑、温欣、万磊
施工图团队:华阳国际设计集团
室内设计:上海域正设计
景观设计:深圳泛宇
幕墙设计:北京凯顺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标识设计:天策标识设计
建筑摄影:吴志盛
*免责: 此文仅作为设计企业宣传推送,设计资料仅作学术交流使用,不涉及商业营销和要约,亦不代表该项目相关企业的任何承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