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台前县夹河乡姜庄村位于中国北方河南省与山东省交界的黄河岸边,有400多年的建村历史,是中国3000多年前周朝创立者姜子牙的后裔居住的村庄,村中99%的村民姓“姜”。该项目由十余个当地民居改造的院落、三座公共文化建筑和两个树林中的树屋组成的小型乡村酒店群落,还包括基础设施改造、村庄整体风貌保护和有机更新。
破败但充满自然气息的古村落
改造规划强调村落与黄河、树林和农田的亲密关系,尊重乡村的肌理和原始风景。改造建筑延续了当地民居的L和U形的院落格局,保持了夯土、砖、青石的外墙材料特色、微微起拱的木屋架形式、黄泥屋面和交错的砖檐口,并对早已废弃的建筑进行结构加固,加做内保温,提高了室内空间的高度以利于通风和采光。
改造后的姜庄
院落与黄河的对话
根据乡村酒店的功能需求,增加了独立厨房和卫生间,加大了开窗,令室内外环境融为一体。村民文化中心在原有村民家的羊圈和猪圈基础上改造而成,功能包括图书室、乡村酒吧、展示馆和餐厅等,并形成相互串联的三个院落,成为整个村庄的社会交往与文化展示中心。新建的树屋漂浮在树林中,拱形的屋顶形态和民居相统一,并成为风景的收纳器。
融入自然的新乡土建筑
建筑师希望通过该项目为中国贫困乡村的未来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作为一个依靠慈善捐赠资金支持建设的“乡村扶贫”项目,村民通过将房屋和土地入股“合作社”的新型方式,获得酒店经营的“分红”收入,从而脱离贫困,成为主要的受益人。建筑的改造施工也均由当地村民完成,从而再现和延续了传统的乡土建造方式和文化习俗,并由此强化了乡村社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建筑师通过“在地设计”和“在地建造”,回到土地,与土地对话,找寻土地灵魂。通过“对话”、“共生”、“融入”、“新生”等理念,让建筑自然地从土地中“生长”出来,重新建立人与土地的情感和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最终实现对“故乡”的心灵回归。
评论